Arm全新的Cortex-X1高性能CPU,它是 Arm Cortex-X Custom 項目(CXC)的首款產品,仍屬于Armv8家族。
性能方面,根據官方給出的參考設計,采用一顆 X1 核心、三顆 A78 核心加四顆 A55 核心(共享 8MB L3 緩存)的設計相較前面提到的 A77 DynamiQ 方案(共享 4MB L3 緩存),能在占板面積僅增加 15% 的前提下,達成 30% 的峰值性能提升。
由于單Cortex-X1核心面積比A77和A78要大得多,所以不太可能采用原先的“4大 + 4小”設計,而是會按照Arm給出的“1超大 + 3大 + 4小”參考設計。Cortex-X1的L2緩存的最大容量為1MB,帶寬是原來的兩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而共享的L3緩存可以達到8MB,是前幾代緩存的兩倍。
與此同時,X1 的機器學習性能相較 A77 翻了一番,整數運算性能相比同代產品 A78 也有 22% 的提升。
WikiChip認為,Cortex-X1在結構設計上與Cortex-A78如出一轍,但幾乎在每個地方都進行了擴展。前端解碼部分從4端口增加到了5端口,宏指令緩存直接加倍,達到3000條,甚至超過Intel的Sunny Cove(2250條),但少于Zen 2(4000條)。亂序重排緩沖區(ROB)的大小也是擴充到224條,與Zen 2和Skylake持平。
執行部分中變化最大的是FP單元,也就是Arm特有的NEON浮點引擎,Cortex-X1上面直接將FP單元的數量倍增,達到4x128B的規模,寬度上基本等同于目前的桌面x86處理器,不過Arm目前的指令集并不允許單個長度大于128B的向量,在吞吐上肯定是不如桌面端處理器的。
初看之下,相對更追求極致性能的 X1 可能更像是一套為平板或是筆記本電腦準備的方案,而不像Cortex-A78一樣完全用于智能手機。但是考慮到如今手游對高性能處理器的需求,感覺也是有廠商會把它用在手機上的,就像游戲型筆記本經常采用臺式機CPU一個道理。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262瀏覽量
373144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1001瀏覽量
214973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77瀏覽量
1337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MSPM0G3107-Q1 汽車級 80MHz Arm? Cortex-M0?+ MCU技術手冊

MSPM0C1104-Q1 汽車級 24MHz Arm? Cortex-M0?+ MCU數據手冊

Arm解讀Armv9 CPU為何是打造高性能、高能效移動計算的關鍵
具有雙核 Arm Cortex-A53 CPU 的超高性能微處理器RZ/G2E數據手冊

帶四核Arm Cortex-A57和四核Arm Cortex-A53 CPU的RZ/G2H超高性能微處理器數據手冊

N1X 英偉達Arm AI PC 芯片技術細節,性能表現
Arm Cortex-A320 CPU助力嵌入式設備實現高能效AI計算

Arm Cortex-X925為用戶實際需求提供強勁性能
Arm Cortex-X925 樹立全新性能標桿,實現人工智能、游戲和多任務處理的先進功能

Arm Cortex-R82AE賦能高性能區域控制器設計
AM3517/AM3505高性能ARM Cortex-A8微處理器數據表

從AI手機到AI PC,Arm拿什么打造AI盛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