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究 背 景
對于電催化過程,電催化劑與電解液界面處形成一個特殊的限域空間,也被稱為界面微環境,其組成和結構具有高度的外加電場依賴性,且受到催化劑結構和電解液組分的共同影響。電催化過程中的反應物、中間體和產物均通過界面微環境擴散到催化劑表面或本體電解液中,界面微環境結構對其內部反應與傳遞過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界面微環境結構與本體電解液結構顯著不同,且無明確的邊界。界面微環境結構隨著外加電場的改變會發生動態演變,研究電催化劑與電解質界面微環境的分子尺度結構及其對外加電場的動態響應規律,是實現電催化劑與電解液高效匹配的關鍵。
文 章 簡 介
本文中,華東理工大學李春忠教授和江宏亮特聘研究員在二氧化碳電催化界面微環境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Dynamically Formed Surfactant Assembly at the Electrifi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Boosting CO2 Electroreduction”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圖1. 季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在電極與電解液界面微環境中動態形成的表面活性劑組裝結構構建親氣-憎水的通道。
本 文 要 點
針對CO2和水共同參與的電催化還原過程,該工作創新性地采用了具有不同烷基鏈長度的季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電解液添加劑,利用原位紅外和拉曼光譜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了表面活性劑在電催化劑表界面的動態組裝行為,以及CO2和水在界面微環境的動態分布和反應活性。發現隨著偏置電位的增加,季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在界面微環境中由無序排列轉變為有序組裝。
表面活性劑動態形成的有序組裝結構可以形成更緊密的雙電層結構,促進界面微環境中的傳荷和傳質;另外發現烷基鏈長度越長,界面電容值越高,越有利于界面微環境中的荷質傳遞。通過原位紅外和拉曼光譜表征,發現長鏈表面活性劑形成的有序結構通過排斥界面處的isolated water調節界面水的氫鍵環境、降低界面水的解離活性,并促進CO2在界面微環境中的富集,從而提高了CO2電還原制CO的選擇性和偏電流密度。
進一步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闡明了界面微環境中分子尺度的物質分布特征及其在外加電場下的演變規律,驗證了原位實驗光譜中觀察到的表面活性劑的構象演變過程,發現長鏈表面活性劑形成的有序組裝結構構建了親氣-憎水的通道,從而提高了氣體的傳質通量和反應選擇性,抑制了電解水析氫的活性。該工作對界面微環境的認識可以推廣到其他與水有關的電化學反應中,如水溶液中的氮氣還原、氧氣還原以及有機分子電還原。
圖2. 界面微環境的原位紅外和拉曼光譜表征。
通 訊 作 者 簡 介
江宏亮 特聘研究員,本科(2007-2011)和研究生(2011-2016)均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6月回到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李春忠教授團隊。
主要從事電催化材料服役行為研究,致力于電催化界面反應與傳遞過程解析和調控。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Natl. Sci. Rev.、Fund. Res.、CCS Chem.、J. Am. Chem. Soc.、Acc. Chem. Res.、Mater. Today、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CS Nano、ACS Energy Lett.、Chem. Eng. Sci.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入選2020年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擔任國際期刊《SmartMat》、《Rare Metals》青年編委以及中國顆粒學會第三屆青年理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等,作為項目骨干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大科學裝置聯合重點和上海市基礎重大項目等。
李 春 忠 教授,長期從事納米材料和低碳能源化工領域的研究,曾任超細材料制備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目前擔任化工學院院長和上海多級結構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2018-2021年入選科睿唯安跨學科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第八屆教育部科技委量子科學與柔性電子專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二、十三屆化學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
擔任《Ind. Eng. Chem. Res.》和《Chin. J. Chem. Eng.》副主編,《Particuology》顧問編委,《Green Chem. Eng.》編委等。主持承擔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國際合作項目和國家863計劃等項目。申請中國發明專利130余項,其中授權102項;在Nat. Catal.、Natl. Sci. Rev.、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ture Commun.等期刊發表SCI論文580余篇,其中化工主流期刊AIChE J.、Chem. Eng. Sci.、Ind. Eng. Chem. Res.和Chem. Eng. J.等60余篇,國內外學術會議大會和特邀報告100余次。
發表論文總被SCI引用29000余次,H因子82,ESI高被引論文40余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度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1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1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9、2006和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
審核編輯 :李倩
-
電極
+關注
關注
5文章
830瀏覽量
27325 -
電解液
+關注
關注
10文章
854瀏覽量
23228
原文標題:華東理工團隊JACS:二氧化碳電催化界面微環境調控新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xincailiaozaixian,微信公眾號:新材料在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洞察每一絲變化:壁掛式二氧化碳傳感器,工業環境的 “透視眼”
紅外 CO2(二氧化碳) 氣體傳感器和分析模組
![紅外 CO2(<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 氣體傳感器和分析模組](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5/29/wKgZO2d864SAMjXyAAIEsWExKUU898.png)
基于51單片機的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報警系統仿真
![基于51單片機的<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濃度檢測報警系統仿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4F/wKgZoWcVALuABEFZAAWEZwLSUqM945.png)
基于51單片機的二氧化碳濃度檢測調節系統仿真
![基于51單片機的<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濃度檢測調節系統仿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4F/wKgZoWcVAR2ADT74AAnfzE5OmAk559.png)
我國首座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機組項目圓滿驗收
二氧化碳氣體5g網絡監測面包棚
溫室大棚二氧化碳監測的優勢
二氧化碳儲能的原理 二氧化碳儲能的應用
壓縮空氣儲能和二氧化碳儲能的區別
尺寸雖小、潛力無限:Sensirion推出創新性微型二氧化碳傳感器
![尺寸雖小、潛力無限:Sensirion推出創新性微型<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傳感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F4/wKgaomYYk_eAcqdVAAHmevl-Jl0537.png)
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的清洗方式在工業中的應用(一)
![以<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為原料的清洗方式在工業中的應用(一)](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05/wKgZomXpS_aAcsAxAACVoEsC570808.png)
二氧化碳傳感器的分類及其原理
二氧化碳雪清洗技術在芯片制造中的關鍵突破
![<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雪清洗技術在芯片制造中的關鍵突破](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45/wKgZomXdYbKAMvBaAAAc8Lvm8GQ12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