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2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正式宣布,經過長達五年的潛心研發與技術突破,我國首座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機組項目已成功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在高效、環保能源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該項目,全稱為“超臨界二氧化碳太陽能熱發電關鍵基礎問題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領銜,在北京延慶區實施,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專項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展現了我國在超臨界二氧化碳工質發電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更為未來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開辟了新路徑。
五年來,研究團隊攻堅克難,圍繞三大核心科學問題展開了深入探索:在高溫吸熱器設計方面,團隊創新性地建立了聚光太陽輻射在柔性不連續顆粒流內的吸收、轉換與傳熱模型,成功研制出多款高效吸熱器及能量測量裝置;在儲熱放熱模式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上,團隊深入研究了熔融鹽對金屬的腐蝕抑制機制,并成功匹配了高溫固體吸熱顆粒與超臨界CO2在復雜工況下的換熱特性,開發出新型儲熱換熱裝置;在能量轉換過程方面,團隊構建了高效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關鍵參數匹配關系,開發出光-熱-電全系統模型,并成功運行了550℃/200kW的超臨界CO2透平發電機組,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項目驗收會上,來自電工所、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等18家單位的18位專家及研究骨干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項目負責人王志峰研究員詳細匯報了項目執行情況,并現場展示了200kW超臨界CO2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穩定運行,贏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此次項目的成功驗收,不僅是對我國科研團隊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未來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有力推動。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技術以其高效率、靈活性強、環保、成本低等顯著優勢,將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發電機
+關注
關注
26文章
1654瀏覽量
67940 -
能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42瀏覽量
43640 -
二氧化碳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4瀏覽量
166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紅外 CO2(二氧化碳) 氣體傳感器和分析模組
![紅外 CO2(<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 氣體傳感器和分析模組](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5/29/wKgZO2d864SAMjXyAAIEsWExKUU898.png)
柴油發電機組價格因素
![柴油<b class='flag-5'>發電機組</b>價格因素](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E5/wKgZPGdZTpeADC4JAABAj_S_0jQ728.png)
基于51單片機的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報警系統仿真
![基于51單片機的<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濃度檢測報警系統仿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4F/wKgZoWcVALuABEFZAAWEZwLSUqM945.png)
基于51單片機的二氧化碳濃度檢測調節系統仿真
![基于51單片機的<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濃度檢測調節系統仿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4F/wKgZoWcVAR2ADT74AAnfzE5OmAk559.png)
LT-CG-ZLNY004空氣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四合一傳感器使用說明書
二氧化碳氣體5g網絡監測面包棚
溫室大棚二氧化碳監測的優勢
二氧化碳儲能的原理 二氧化碳儲能的應用
壓縮空氣儲能和二氧化碳儲能的區別
尺寸雖小、潛力無限:Sensirion推出創新性微型二氧化碳傳感器
![尺寸雖小、潛力無限:Sensirion推出創新性微型<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傳感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F4/wKgaomYYk_eAcqdVAAHmevl-Jl0537.png)
二氧化碳傳感器的分類及其原理
二氧化碳雪清洗技術在芯片制造中的關鍵突破
![<b class='flag-5'>二氧化碳</b>雪清洗技術在芯片制造中的關鍵突破](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45/wKgZomXdYbKAMvBaAAAc8Lvm8GQ12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