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相信在各大城市開展的自動駕駛試點運營已經有不少用戶親身體驗過了,但歸根結底相關的政策依然沒有落地,自動駕駛特別是無人自動駕駛正式上路還是沒能實現。可隨著今年下半年各省市相關政策的落地,我們離自動駕駛的正式商用或許已經不遠了。
首個立法支持L3及以上自動駕駛的城市
雖然北京、上海、重慶和武漢等地,都已經開展了相關的路測工作,但多數還是在探索示范應用和示范運營,還是停留在劃定區域上,并沒有朝乘用車的自動駕駛場景普及,也明確規定不能運營收費。而8月1日,已經通過三審的《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終于正式發布,該條例的發布起到了破冰作用,象征著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開始入市、上牌和商業運營了。
該條例對自動駕駛的安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規范。從汽車本身來說,條例制定了嚴格的準入、登記和處罰條款,所以沒有通過申請的汽車是斷然不能上路的。與此同時,條例對L3級別以上的智能網聯汽車駕駛條件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有條件自動駕駛(L3)和高度自動駕駛(L4)的智能網聯汽車應該具備人工駕駛模式并配備駕駛人,而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車(L5)可以不具備以上兩個條件,但必須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劃定的區域和路段上行駛,顯然達成L5最重要的一環還有車路協同,目前車路協同基礎設施的部署還在進一步開展中,在此之前,真正無人的自動駕駛還是無法普及到全市范圍內的開放道路上。
此外,條例也對OTA之類的升級進行了規定。其中第三十二條條例提到,列入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目錄的產品更新升級自動駕駛系統和其他涉及汽車安全的設施設備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向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備案。
最后,條例對最重要的自動駕駛法律判定進行了詳細說明,尤其是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L3、L4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由于配備駕駛人,所以當發生交通事故屬于責任方時,賠償責任應由駕駛人承擔。而L5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若是在無駕駛人的情況下被判責任方,則由測量所有人、管理人承擔并賠償責任,就現在的上路情況來說,也就是指自動駕駛公司。
道路測試和應用管理開始普及
在深圳開啟這個先例后,其他城市也紛紛跟上了這一進程。近日,重慶、武漢兩地政府部門發布了自動駕駛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分別是《重慶市永川區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道路測試與應用管理試行辦法》,以及《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獲得運營資格的企業可以在無安全員的情況下,開展自動駕駛商業運營。
首批獲得資格的百度Apollo旗下的蘿卜快跑平臺,此前該平臺在以上兩個地區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的主駕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運營,此次獲得無人駕駛商業運營的許可也是國內自動駕駛的一次里程碑。
從武漢政府公布的實施細則來看,申請商業化試點要在全國范圍內累計獲得20張以上的道路測試牌照、累計完成20萬公里的道路測試和10萬公里的示范應用;申請載人商業化試點應該開展載人示范應用1萬人次以上,且在申請路段進行過不少于360個小時或1500公里的示范應用,期間無交通違法或事故發生。這個申請條件還不算苛刻,與此同時在武漢開展示范運營的自動駕駛企業也不少,想必之后獲得許可的自動駕駛企業數量會進一步增加、
自動駕駛專用道路
自動駕駛目前的測試道路來看,除了開放道路、封閉道路外,也有像上海政府一樣啟用自動駕駛專用車道的。今年7月8日,上海交警表示從即日起將東海大道雙向最外側三號車道設置為自動駕駛專用車道,并將專用時段設置為工作日的每日10點到13點,違反規定駛入專用道路的將按“違規使用專用車道”的條例規定進行處罰。
這樣的設置非常適合車流量不大卻又是重要運輸通道的道路,尤其方便了自動駕駛的智能重卡。比如在疫情壓力下,物資的運輸完全可以靠自動駕駛車輛來完成,同時又能盡可能減少人員數量。況且在固定地點的自動駕駛運營,在維護上的工作量也要更少一些。
商業模式、認證和標準化
鑒于目前真正上路的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還是自動駕駛企業在規劃,他們的商業模式也選擇了最普及的Robotaxi,但這個商業模式并沒有在行業內形成標準的收費規范,大多還是用自家的app或小程序來定義收費標準,然后以過去網約車發展初期的優惠方式,譬如優惠券、免單等等,來吸引用戶使用。各城市的規范也應該針對收費標準和計價方式制定細則,避免收費差異的亂象。
不僅如此,全國范圍內的路測已經普及,也對駕駛員、道路等進行了標準規定,但在自動駕駛能力的認證與測試上并沒有一個詳細的標準認證規范,要知道目前雖然涌現了這么多家自動駕駛企業,但他們的自動駕駛等級也都不盡相同,所搭載的硬件,諸如自動駕駛芯片、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也都配置各異。乘客對于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判斷依然比較模糊,公開的認證標準和認證信息可以打消乘客的疑慮,也提高他們搭乘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意愿。
首個立法支持L3及以上自動駕駛的城市
雖然北京、上海、重慶和武漢等地,都已經開展了相關的路測工作,但多數還是在探索示范應用和示范運營,還是停留在劃定區域上,并沒有朝乘用車的自動駕駛場景普及,也明確規定不能運營收費。而8月1日,已經通過三審的《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終于正式發布,該條例的發布起到了破冰作用,象征著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開始入市、上牌和商業運營了。
該條例對自動駕駛的安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規范。從汽車本身來說,條例制定了嚴格的準入、登記和處罰條款,所以沒有通過申請的汽車是斷然不能上路的。與此同時,條例對L3級別以上的智能網聯汽車駕駛條件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有條件自動駕駛(L3)和高度自動駕駛(L4)的智能網聯汽車應該具備人工駕駛模式并配備駕駛人,而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車(L5)可以不具備以上兩個條件,但必須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劃定的區域和路段上行駛,顯然達成L5最重要的一環還有車路協同,目前車路協同基礎設施的部署還在進一步開展中,在此之前,真正無人的自動駕駛還是無法普及到全市范圍內的開放道路上。
此外,條例也對OTA之類的升級進行了規定。其中第三十二條條例提到,列入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目錄的產品更新升級自動駕駛系統和其他涉及汽車安全的設施設備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向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備案。
最后,條例對最重要的自動駕駛法律判定進行了詳細說明,尤其是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L3、L4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由于配備駕駛人,所以當發生交通事故屬于責任方時,賠償責任應由駕駛人承擔。而L5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若是在無駕駛人的情況下被判責任方,則由測量所有人、管理人承擔并賠償責任,就現在的上路情況來說,也就是指自動駕駛公司。
道路測試和應用管理開始普及
在深圳開啟這個先例后,其他城市也紛紛跟上了這一進程。近日,重慶、武漢兩地政府部門發布了自動駕駛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分別是《重慶市永川區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道路測試與應用管理試行辦法》,以及《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獲得運營資格的企業可以在無安全員的情況下,開展自動駕駛商業運營。
首批獲得資格的百度Apollo旗下的蘿卜快跑平臺,此前該平臺在以上兩個地區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的主駕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運營,此次獲得無人駕駛商業運營的許可也是國內自動駕駛的一次里程碑。
從武漢政府公布的實施細則來看,申請商業化試點要在全國范圍內累計獲得20張以上的道路測試牌照、累計完成20萬公里的道路測試和10萬公里的示范應用;申請載人商業化試點應該開展載人示范應用1萬人次以上,且在申請路段進行過不少于360個小時或1500公里的示范應用,期間無交通違法或事故發生。這個申請條件還不算苛刻,與此同時在武漢開展示范運營的自動駕駛企業也不少,想必之后獲得許可的自動駕駛企業數量會進一步增加、
自動駕駛專用道路
自動駕駛目前的測試道路來看,除了開放道路、封閉道路外,也有像上海政府一樣啟用自動駕駛專用車道的。今年7月8日,上海交警表示從即日起將東海大道雙向最外側三號車道設置為自動駕駛專用車道,并將專用時段設置為工作日的每日10點到13點,違反規定駛入專用道路的將按“違規使用專用車道”的條例規定進行處罰。
這樣的設置非常適合車流量不大卻又是重要運輸通道的道路,尤其方便了自動駕駛的智能重卡。比如在疫情壓力下,物資的運輸完全可以靠自動駕駛車輛來完成,同時又能盡可能減少人員數量。況且在固定地點的自動駕駛運營,在維護上的工作量也要更少一些。
商業模式、認證和標準化
鑒于目前真正上路的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還是自動駕駛企業在規劃,他們的商業模式也選擇了最普及的Robotaxi,但這個商業模式并沒有在行業內形成標準的收費規范,大多還是用自家的app或小程序來定義收費標準,然后以過去網約車發展初期的優惠方式,譬如優惠券、免單等等,來吸引用戶使用。各城市的規范也應該針對收費標準和計價方式制定細則,避免收費差異的亂象。
不僅如此,全國范圍內的路測已經普及,也對駕駛員、道路等進行了標準規定,但在自動駕駛能力的認證與測試上并沒有一個詳細的標準認證規范,要知道目前雖然涌現了這么多家自動駕駛企業,但他們的自動駕駛等級也都不盡相同,所搭載的硬件,諸如自動駕駛芯片、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也都配置各異。乘客對于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判斷依然比較模糊,公開的認證標準和認證信息可以打消乘客的疑慮,也提高他們搭乘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意愿。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9文章
4134瀏覽量
12254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8文章
14139瀏覽量
1689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L3級自動駕駛即將全面商用,眾車企蓄勢待發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2024年中國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GB/T 44721-2024),這是中國首個針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國家標準,為L3自動駕駛的商
從L0到L5自動駕駛技術的演進階段
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到2030年,L3級自動駕駛汽車或占全球新車銷量的10%。自動駕駛汽車需要經過多達6個層級的技術演進,才能最終實現上路自主
廣汽集團L3自動駕駛乘用車率先上市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L2高階智駕領域已經掀起了“智駕平權”革命。而更高階的L3級自動駕駛也將迎來歷史性拐點。誰能率先布局,實現L3自動駕駛
產業鏈起飛!L3級自動駕駛年內有望落地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近幾個月,關于L3級自動駕駛落地的聲音越來越多。 ?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社交媒體透露,2025年底將推出真L3級別軟件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動駕駛,同時有
發表于 03-13 00:22
?1132次閱讀
為什么聊自動駕駛的越來越多,聊無人駕駛的越來越少?
“無人駕駛”與“自動駕駛”,傻傻分不清楚?就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王傳福的一句話,其說的是無人駕駛是“扯淡”( 相關閱讀: 無人駕駛是“扯淡”?是皇帝的新裝?),隨后也有小伙伴問,


通用汽車正全力推進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10月6日最新消息顯示,通用汽車正積極致力于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目標是在特定情境下讓駕駛員無需持續監控路況也能享受自動駕駛的便利。這一信息由通用汽車軟件與服務工程部門的高級副總裁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顯著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得FPGA成為自動駕駛技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FPGA在自動駕駛
發表于 07-29 17:11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其高性能、可配置性、低功耗和低延遲等特點為自動駕駛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以下
發表于 07-29 17:09
自動駕駛步入L3階段 磁性元器件行業有何新機遇?
6月,9家車企獲得L3級自動駕駛試點“入場券”,自動駕駛市場步入新的里程。對于磁性元器件企業而言,又會帶來怎樣的新機遇? 近日,四部門聯合宣布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企業

自動駕駛的研發為無人駕駛的應用鋪設了堅實基石
經過十多年的深耕細作,我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技術創新及政策扶持下,迎來了顯著的加速發展期,為無人駕駛車輛的廣泛應用鋪設了堅實的基石。步入2024年,從國家高層到地方層面,密集的政策
國家的支持為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經過十多年的深耕細作,我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測試與示范應用取得了顯著進展,為無人駕駛車輛的大規模商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2024年,國家與地方層面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
Mobileye引領自動駕駛新紀元:L4級無人駕駛系統在德國成功路測
在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的浪潮中,Mobileye,作為全球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領軍者,再次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近日,該公司宣布其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即
工信部完成自動駕駛試點申報 長安汽車成L3級智能試點單位
日前,工信部完成自動駕駛試點申報;并公布了比亞迪、蔚來、長安汽車、廣汽乘用車、上汽集團、北汽藍谷、一汽集團、上汽紅巖、宇通客車這9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這意味著對于L3自
駛向L3級自動駕駛:車路協同
23年11月,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L3/L4自動駕駛準入規范和具體規則,在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