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學習和工作中,經常跟【算法】打交道;基于平時對【算法】的了解,特寫此文來整理一下常見的算法。注意,此文不對算法的具體細節(jié)做深究,僅供基礎入門學習。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先介紹【對稱加密算法】。
對稱加密算法
對稱加密算法,顧名思義,就是算法的執(zhí)行過程是對稱的;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加密方和解密方使用的密鑰是一致的,只不過執(zhí)行的過程是相反的,一方(A)對明文(P)使用密鑰K1進行加密得到密文(C),另一方(B)對密文(C)使用密鑰K2進行解密拿到明文(P'); 要想兩者的明文P和P'相等,必須保證密鑰K1等于K2,這就是對稱加密算法的基本要求。
常見的對稱算法有DES、TDES、AES、SM4、RC2/4等。
1. DES/TDES算法
DES全稱為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即數據加密標準,是一種使用密鑰加密的塊算法,1977年被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國家標準局確定為聯(lián)邦資料處理標準(FIPS),并授權在非密級政府通信中使用,隨后該算法在國際上廣泛流傳開來?!菊裕喊俣劝倏?https://baike.baidu.com/item/DES/210508】
DES算法,有以下特點:密鑰長度適中、實現原理較為簡單、加解密過程較為高效。通常我們見到的DES密鑰長度為8字節(jié),即64比特位,但是實際使用的密鑰的有效位是56比特位,即每個字節(jié)的最高位(第8、16、24、32、40、48、56、64比特位)實際都是不參與算法加解密運算的,我們稱之為校驗位,它們存在的目的是使得每個密鑰都有奇數個1。由此可知,有2組8字節(jié)不完全相同的密鑰,加解密結果是一致的這種情況是可能存在的。
算法對數據做加解密,都是以一定長度的數據塊作為輸入的;并且,對稱算法有個特點,輸入數據塊的長度一般等于密鑰的長度;也就是說,在進行DES運算(加密或解密)時,輸入的數據長度都必須是8字節(jié)。同時,在DES對稱算法中,輸出的數據長度等于輸入的數據長度,即8字節(jié)輸入8字節(jié)輸出。至此,有的童鞋會問,如果我們要執(zhí)行加密的數據遠遠不止8字節(jié)呢,應該怎么辦?這個問題就已經涉及到加解密過程的數據分組問題了,常見的分組方式有ECB方式和CBC方式,后續(xù)會對這2種方式做更為詳細的介紹。
TDES全稱是Tripl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即我們常說的3DES;三重數據加密算法(TDEA,Triple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它是DES算法的加強版本。TDES的執(zhí)行過程如下:其中C表示密文、P表示明文、E表示加密運算、D表示解密運算、Kx表示不同組別的密鑰。
TDES加密過程為:C=Ek3(Dk2(Ek1(P)))
TDES解密過程為:P=Dk1(EK2(Dk3(C)))
由上可知,標準的TDES的密鑰長度是24字節(jié)的,即K1-K2-K3;但在實際生產使用過程中,也常使用16字節(jié)長度的密鑰,此時密鑰的K3部分將由K1來充當,即K1-K2-K1,強制把16字節(jié)的密鑰轉換為24字節(jié)的密鑰。另一方面,從TDES加解密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發(fā)現當K1=K2,使用TDES的效果與單DES的效果是一致的。
注意的是,前面說到對稱算法加解密運算,輸入數據長度一般等于密鑰的長度,而TDES的密鑰長度是24字節(jié),但這并不意味著執(zhí)行TDES加解密時,輸入數據長度必須是24字節(jié);相反,它的輸入數據長度還是8字節(jié),與DES運算的輸入完全一樣。這也就是為什么說TDES是DES的加強版。同樣的8字節(jié)輸入數據經DES運算和TDES運算,通常是不一樣的,除非TDES的密鑰滿足K1=K2的關系。
2. AES算法
高級加密標準,全稱是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縮寫:AES。在密碼學中又稱Rijndael加密法,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采用的一種區(qū)塊加密標準。這個標準用來替代原先的DES,已經被多方分析且廣為全世界所使用。經過五年的甄選流程,高級加密標準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于2001年11月26日發(fā)布于FIPS PUB 197,并在2002年5月26日成為有效的標準。2006年,高級加密標準已然成為對稱密鑰加密中最流行的算法之一。【摘自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aes/5903?fr=aladdin】它是一種不同于DES的另一類對稱算法,加密的強度比DES高,破解的難度也較大,同時實現它的加解密運算難度也高一些。
由于它也是對稱加密加密算法,所以前面對加密算法描述的特點它都有,不同的是,它的是密鑰長度有3種可能值,16字節(jié)、24字節(jié)、32字節(jié),分別對應的密鑰強度為128比特位、192比特位和256比特位。執(zhí)行加解密運算時,輸入數據的長度為16字節(jié)(128比特位),且輸出數據長度等于輸入數據長度。
3. SM4算法
SM算法是國密算法,國密即國家密碼局認定的國產密碼算法。主要有SM1、SM2、SM3、SM4,其中SM1 為對稱加密,其加密強度與AES相當,但該算法不公開,調用該算法時,需要通過特定的加密芯片的接口進行調用;SM4為對稱加密算法;SM3為信息摘要算法;SM2為非對稱加密算法。后續(xù)的文章會對SM算法做更為詳細的介紹。
SM4算法的特點是密鑰長度和分組長度均為128位;雖然密鑰長度跟DES類似,但加密強度卻能與AES媲美;并且在國家信息安全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國密算法的大力推廣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像目前國內出廠很多涉及金融安全的終端產品,如POS機、ATM機、密鑰鍵盤、金融交易后臺、商業(yè)銀行系統(tǒng)等等,都是強制要求必須支持國密相關算法,并且發(fā)售的機器或上線的系統(tǒng)都必須通過國家密碼局授權的國密認證,拿到對應的國密認證證書,才能最終商用,這或許能成為SM算法大放異彩的一個契機,若干年后指不定街邊的小小機器都在跑國密算法呢。
4. RC2、RC4算法
RC2是由著名密碼學家Ron Rivest設計的一種傳統(tǒng)對稱分組加密算法,它可作為DES算法的建議替代算法。它的輸入和輸出都是64比特。密鑰的長度是從1字節(jié)到128字節(jié)可變,但目前的實現是8字節(jié)(1998年)
RC4加密算法是大名鼎鼎的RSA三人組中的頭號人物Ronald Rivest在1987年設計的密鑰長度可變的流加密算法簇。之所以稱其為簇,是由于其核心部分的S-box長度可為任意,但一般為256字節(jié)。該算法的速度可以達到DES加密的10倍左右,且具有很高級別的非線性。
5.對稱加密算法對比總結
中文名稱/簡稱 | 密鑰長度可能值 | 加解密數據塊長度 | 資源消耗 | 運算速度 | 安全性 |
---|---|---|---|---|---|
數據加密標準/DES | 8字節(jié) | 8字節(jié) | 中 | 較快 | 低 |
3重數據加密標準/TDES | 16字節(jié)、24字節(jié) | 8字節(jié) | 高 | 慢 | 中 |
高級加密標準/AES | 16字節(jié)、24字節(jié)、32字節(jié) | 16字節(jié) | 低 | 快 | 高 |
國密對稱算法/SM4 | 16字節(jié) | 16字節(jié) | 高 | 快 | 高 |
RC算法(RC2) | 目前使用是8字節(jié) | 8字節(jié) | 低 | 快 | 低 |
RC算法(RC4) | 密鑰長度可變 | 長度可變 | 低 | 快(快DES10倍) | 低 |
經過以上分析和總結,相信大家對對稱加解密算法都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這里并沒有很具體地講到每個算法的實現細節(jié),那些數學理論的東西應該是數學家去驗證的東西,我們作為算法的使用者和推廣者,只需要了解其大致的基本原理,重點需要熟知每種加密算法的特性,根據實際應用的不同場景、對加密要求、運行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實現并使用最優(yōu)的加密算法,即可。
文中的觀點僅代表博主之愚見,算法方面的描述,也可能有紕漏的地方,若有發(fā)現,也請讀者幫忙指正。感激不盡。
審核編輯:湯梓紅
-
算法
+關注
關注
23文章
4631瀏覽量
93386 -
AES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4瀏覽量
33277 -
DES
+關注
關注
0文章
64瀏覽量
48293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程序保護的話 是不是加密算法越復雜,安全性越好呢?
對稱性加密算法
軟件加密算法都有哪些,這些算法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應用
基于DSP的SPWM不對稱規(guī)則采樣算法的分析與實現
采用對稱加密算法的機制 GB1584.2-1997
des算法與rsa算法有什么區(qū)別_比較
![des<b class='flag-5'>算法</b>與rsa<b class='flag-5'>算法</b>有什么區(qū)別_比較](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7/0E/wKgZomUMQhWAXqeZAAAuEzjAvqE433.png)
算法科普:有趣的霍夫曼編碼
密碼學:如何使用非對稱密鑰算法來交換共享私鑰
![密碼學:如何使用非<b class='flag-5'>對稱</b>密鑰<b class='flag-5'>算法</b>來交換共享私鑰](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85/17/pYYBAGOgEyeAGM8UAACQ9Wk-tMA46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