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第二屆SmartNIC&DPU技術創新峰會在京舉行,天翼云在2022 SmartNIC&DPU Awards年度評選中榮獲匠芯技術獎。天翼云資深研發專家劉祿仁出席SmartNIC&DPU技術分會場并發表“天翼云DPU技術研究和實踐”主題演講,向行業分享天翼云以DPU為核心的新一代計算架構的研究及場景落地。
隨著數據量爆發式增長,數據中心規模持續擴大,驅動網絡帶寬不斷升級,以滿足當前和未來云端海量數據流需求。在摩爾定律明顯放緩的背景下,隨著更高帶寬的到來,CPU算力增長速度和數據中心網絡傳輸速率增長速度的差距被逐漸拉大,效率更高的計算芯片成為剛需,DPU應運而生。
DPU作為計算負載的引擎,直接效果是給CPU“減負”,能夠提高數據中心的運算效率,減少能耗浪費,進而降低成本,在數字時代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與發展潛力。
天翼云作為國內領先的云服務商,搶跑DPU賽道,基于當前DPU技術演進路線,結合需求的零散化、動態變化以及對DPU產品線上運維問題的考量,以FPGA+CPU的架構作為切入點,成功研發出天翼云DPU1.0產品,并以DPU云核為基礎打造了為云而生的全新云計算體系結構。 天翼云DPU1.0實現了虛擬化的零損耗,具備高性能、低延遲、低抖動的特性,網絡轉發性能高達4000萬PPS,存儲云盤IOPS可以達到60W。此外,天翼云DPU1.0還可以將傳統運行在主機側的應用轉到DPU云核上,減少大量的適配工作,在主機不同算力核和不同架構上做到即插即用。 在天翼云DPU1.0產品從研發到落地的過程中,天翼云DPU團隊在網絡、存儲及RDMA方面進行了豐富的實踐。
在網絡卸載方面
針對流表數量大、轉發性能要求高、對SoC和FPGA的內存容量需求大、穩定性要求高等挑戰,天翼云對rte_flow等主要數據結構進行壓縮,并對流表空中計算,優化裁剪offload卸載路徑的多層級緩存,從而支持4M流表,實現了內存優化;對所有流表進行合并計算,避免在硬件層執行包重注,使轉發效率達到4000萬PPS;
基于硬件精確流表特點設計專用老化統計線程,減輕OVS Revalidator壓力;初步拆分OVS的統計和老化事務邏輯,優化硬件流表的老化統計上報實現邏輯,提升軟件OVS Revalidator執行效率;支持熱升級、熱遷移及熱恢復,做到B/V/C全場景的并池,大幅提升穩定性。
在存儲卸載方面
針對經常出現的SoC異常重啟、SPDK異常重啟、熱遷移丟IO等現象,天翼云從中抽象出共同特性,利用軟件協同的思想,將SoC側軟件的正常行為和異常行為進行統一,組件啟動時統一發送msg信息給硬件,硬件收到該msg會解析其內容,進而從硬件保存的queue指針信息進行分析,在用戶無感狀態下實現全部異常的統一化處理。
在高性能網絡方面
擁塞算法是RDMA的核心和關鍵,為提高RDMA網絡的性能,天翼云聚焦下一代高效CC算法設計,以更好地避免擁塞、保證公平性,實現更快速收斂、更低時延、更簡單部署。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天翼云設計了2套算法eSurfing-CC:
針對智能網卡+商用交換機的組合,提出基于RTT+CNP的2段式端到端CC算法,具有主動擁塞控制、無需依賴交換機的配置、支持快速啟動快速收斂等優勢;
針對智能網卡+可編程交換機的組網場景,在交換機上部署CC算法,使交換機同樣具備主動擁塞通知能力和主動發包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端到端響應時延,同時簡化建模和配置復雜度,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
目前,基于天翼云DPU核心技術打造的多款產品已落地應用,以天翼云彈性裸金屬服務器為例,該服務器兼具云服務器彈性和物理機性能,通過將網絡、存儲等功能卸載至DPU卡,可極大降低物理機側CPU和內存等資源消耗,最終算力遠超普通云主機,現已服務于金融、汽車等多行業企業。
會上,還發布了2022 SmartNIC&DPU Awards年度評選結果,天翼云憑借以DPU云核為基礎打造的全新一代云計算體系結構,榮獲匠芯技術獎。該體系結構將計算、存儲、網絡和安全算力遷移到自研的軟硬結合體系中,構建了面向不同算力、全國產化自主可控的第二平面,可實現網絡、計算、存儲資源云化加速,在DPU領域極具創新性。 DPU、CPU、GPU將成為未來計算市場的三大支柱,DPU作為計算市場的“芯”生事物,在技術標準和生態方面仍處于早期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天翼云將持續探索DPU技術,不斷完善DPU產品,助力海量算力高效釋放,助推數字經濟發展。
編輯:黃飛
-
DPU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6瀏覽量
24571 -
RDMA
+關注
關注
0文章
82瀏覽量
9157
原文標題:干貨!天翼云DPU技術解碼
文章出處:【微信號:SDNLAB,微信公眾號:SDNLAB】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