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交換機的性能在網絡設計中很重要,它會影響整個網絡系統的工作,因此,為了實現高性能,網絡管理員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網絡交換機的性能,從而引發了一個熱門話題:交換機堆疊vs中繼。本文將探討交換機堆疊和中繼的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比較。
交換機堆疊與中繼:基本定義的差異
交換堆疊
交換機堆疊是通過堆疊電纜連接兩個或多個可堆疊的交換機,通常最多九個,每家廠商都有自己專有的堆疊技術,需要配合使用。堆疊交換機可視為一個單元,使用相同的IP地址,包含已保存和運行的交換機堆疊配置文件的堆疊主控器控制著整個堆疊單元,并且在出現故障時可以被替換。
堆疊連接交換機的背板,從而在交換機之間實現全背板速度連接。
中繼
中繼與交換機堆疊不同,它是一種同時處理多個信號的方法,并且中繼通常用于形成包括 LAN(局域網)、VLAN(虛擬 LAN)和 WAN(廣域網)的互聯網絡。例如,如果將兩臺交換機劃分為四個 VLAN,并且每個交換機有兩個 VLAN,當四個 VLAN 之間需要通信時,每個交換機必須有一個端口指定為中繼端口,以允許這些 VLAN 之間的數據流,這就是是中繼。
端口中繼
交換機堆疊 vs 中繼:參數的進一步比較
交換堆疊和集群是網絡管理中的兩種技術,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配置要求
一般來說,并不是所有的網絡交換機都支持堆疊,當用戶想要實現堆疊時,可堆疊交換機必須屬于一個廠商。
最初的可堆疊交換機是 Cisco Catalyst 3750 系列,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交換機都開始支持堆疊了,比如華為、h3c等。
但是,中繼不同于堆疊,市面上大部分網絡交換機都支持Trunking,保證不同VLAN之間的連接,對線槽無其他特殊要求。
成本
通常可堆疊交換機比普通交換機更貴。因為一些可堆疊交換機需要額外的線纜和模塊進行堆疊,這增加了設備的額外投資。但是,也有交換機自帶用于堆疊的端口,可以避免模塊堆疊時可能產生的費用。
表現
當交換機堆疊在一起時,它們在邏輯上成為一個單一的單元,也就是說,堆疊單元(最多九臺交換機)可以作為“一臺交換機”。只需一個管理界面供用戶處理,大大簡化網絡管理,增加可用端口數,同時提供高帶寬。
中繼基于第 2 層技術,并且在每個數據包離開第一個交換機時添加一個 4 字節的報頭,當數據包到達第二個交換機時將刪除該報頭,這就是中繼的工作方式,當兩個或多個 VLAN 需要通信時,它消除了頻繁的端口配置。此外,LAG(鏈路聚合組保護)是一種在中繼中保護鏈路免受錯誤影響的方法。
總結
雖然交換堆疊和中繼都可以簡化網絡管理,但實際上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交換機堆疊與中繼,選擇哪一個取決于用戶的需求,如果高密度端口和高速度是首先考慮的參數,堆疊和可堆疊交換機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不是,則可以考慮中繼。
審核編輯:郭婷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60瀏覽量
172741 -
交換機
+關注
關注
21文章
2656瀏覽量
100180 -
局域網
+關注
關注
5文章
761瀏覽量
46396
原文標題:交換機堆疊與中繼:有什么區別?網絡工程師必看!
文章出處:【微信號:網絡技術干貨圈,微信公眾號:網絡技術干貨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