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為自動駕駛量身定制的新城。
1969年,人工智能創始人之一的約翰麥卡錫在一篇名為《電腦控制汽車》的文章中,描述了現代自動駕駛汽車的想法,比如用戶可以通過使用鍵盤輸入目的地來驅使汽車能夠自動前往,同時額外的指令也能改變行為,比如在休息區停留、或是根據路況加速等。
自動駕駛在那個年代,是一種來自未來的概念,懸在空中,遙不可及。如今,日新月異的世界里,無數自動駕駛公司前赴后繼,奔向那幅科幻畫面。
誰能真正將技術落地,誰就拿到了未來世界的入場券。托舉這一產業的區域,也將注定先人一步打開藍海市場。
2018年,美國硅谷的一間小小辦公室內燈火通明,智加科技劉萬千正帶著團隊埋頭苦干,沒日沒夜做著無人駕駛的技術研發。一張珍貴的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自動駕駛測試牌照,讓他們在干線物流領域馳騁在最前沿。
彼時的蘇州高鐵新城,正在謀求下一步產業方向,掛牌成立的第6年,身后是“散亂污”企業的強勢關停,眼前是“大數據”的時代特征,布局未來產業,雖有熱血、但也模糊。
時代的轉折發生在當年4月份,在一次北京的招商會上,蘇州高鐵新城的領導們意識到,大數據的范疇太過寬泛,自動駕駛才是真正值得研究的課題。
智加科技正在國內尋找一片能發展自動駕駛的“土壤”,僅僅用了半天時間,蘇州高鐵新城與智加科技一拍即合。
智能網聯汽車的大幕,就此拉開。五年,蘇州高鐵新城從無到有生長了100多家企業,涵蓋了雷達、測試、地圖等30多個智能駕駛細分領域。
Momenta、吉咖智能、曹操出行、清智科技、智加科技全國總部、T3出行等長三角創新業務總部以及中國電信“云堤”全國總部、車路協同總部等智能車聯網總部型企業相繼落戶。
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一幫人在這里碰頭,硅谷系、清華系、百度系等4000多名產業精英向此處奔涌。
這里成了自動駕駛企業的“誕生地與夢工廠”。有業內稱,在中國做智能網聯或者自動駕駛,如果不在蘇州高鐵新城的南天成路上樹一塊你的牌子,總會差點意思。
每一天,在一條不長的南天成路上,各式各樣的智能駕駛車輛在這里穿梭,有集成了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龍舟SPACE銀色小巴,也有1米多高個頭小巧的無人配送車,有自動駕駛的出租車,也有自動清掃的無人環衛車。
街頭巷尾,討論的都是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話題,大到行泊一體、車路協同,小到毫米波雷達、線控底盤技術。
在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的浪潮,滾滾向前。
1.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
2019年的春節剛過,蘇州相城及高鐵新城的一批領導,頂住寒風匆匆趕往中國最寒冷的北邊,在吉林長春,他們如愿見到了一汽解放的負責人。
此行的目的很明確:招商。但是,要讓一汽解放從北至南,將中國商用車的自動駕駛平臺業務放在蘇州相城,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相反,極具挑戰性,同時期在爭取的還有長三角、珠三角的十余個城市。
大家都很清楚,一汽解放作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長子,曾經,它的建成投產,揭開了中國汽車制造工業嶄新的一幕,60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對整個生態能力的構造,還是對產業上下游的帶動,一汽都將獨樹一幟。
如今,站在新的時代路口,城市選擇,成了一個關鍵變量。
彼時的蘇州高鐵新城,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不過2年時間。2年前,相城區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清除落后產能,先后整治淘汰一萬多家“散亂污”企業,在舊土地上,開始繪就新圖景,超前布局數字金融、智能車聯網等未來產業。
對蘇州高鐵新城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使命感但也極具挑戰的旅程。
如果說互聯網行業是短平快出結果,那智能車聯網產業則是一城一池結寨扎營,需要攻克高精尖技術,還需建立與之匹配的商業秩序、試驗場景。
這條道路的賽程遠比想象中的長,但背后的意義也非同凡響。
于外,智能網聯汽車被認為是未來競爭的焦點。當前,汽車產業正發生百年來最深刻的變革,電動化拉開了這場序幕,而智能網聯將是新一代信息與數字化技術的“主戰場”。
2016年10月,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正式發布,首次明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目標、路徑以及階段規劃。2020年11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明確到2025年,我國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比例超過50%,C—V2X(以蜂窩通信為基礎的移動車聯網)終端新車裝配率達50%。
高度自動駕駛汽車首先在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實現商業化應用,并不斷擴大運行范圍。2035年,各類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將廣泛運行于我國廣大地區。
于內,蘇州是傳統的工業強市,但在汽車產業、新能源整車發展上,相比長三角其他城市,并沒有突出性的成績,智能網聯汽車,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畢竟蘇州擁有覆蓋整車、動力系統、地盤、車身、電子電氣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智能網聯汽車,能將這些有機結合,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
面對這樣一個新興產業,是一場零和游戲,它并非需要大刀闊斧,但一定要夜以繼日的耐心耕耘;它并不能短期看到結果,更多需要化身為產業鏈的建設者,來一場腦力、體力、心力的三重挑戰。
在蘇州高鐵新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丁盛義看來,這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創新型新經濟。為了大力發展這項新產業,2018年,政府領導們跑遍了全國自動駕駛公司。
2019年,一汽解放的進退,對當時的蘇州高鐵新城來說,同樣是一個關鍵變量。
在陣陣寒意下,相城領導們聽完了一汽解放的介紹,更加堅定想要招引的決心,事實上,這一次北上,已經是蘇州高鐵新城的第二次出發,他們做了萬全的準備。
據摯途科技(一汽解放發起成立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CEO杜一光回憶,“當時我們非常重視落地的城市選擇,專門成立團隊調研考察長三角、珠三角各個區域的自動駕駛產業發展”。
而真正打動到一汽解放的,是蘇州高鐵新城對于智能網聯汽車清晰的發展定位,“做中國自動駕駛產業龍頭區域”的堅定信心,也傳導給了一汽。
“高鐵新城的領導們和我們講了很多高鐵的故事、高鐵的未來,把城市的希望給到企業,把政府經商環境的承諾給到企業,讓我們看到了未來。
并且,這些領導們不僅去講相城的故事,他還想我們所想,幫我們出主意,一開始成立如何設計股權、如何走資本路線等等,這是他們給到的智慧貢獻。”杜一光說道。
這次的“北上”之旅,是一個好的開端。勞動節后,摯途科技的初創團隊們,來到了蘇州高鐵新城談具體的合作協議。小半年的考驗期已過,雙方進入落地領證環節。
2019年8月8號,摯途科技在蘇州高鐵新城注冊成立。2021年,摯途科技成為全國首個以Tier1(車廠一級供應商)身份,向主機廠供應高級別智能駕駛系統的自動駕駛企業。
那一年,蘇州高鐵新城以破竹之勢旋風發展:
蘇州智能網聯汽車科創園、智駕運維港,相繼投入使用;
第一批進駐的Momenta,拿到了年度自動駕駛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
智加科技總計完成4.2億美元融資;
由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享道出行、Momenta等聯合打造的國內首家車企L4級自動駕駛運營平臺——享道Robotaxi,投入運營;
吉咖智能、曹操出行、中智行等幾十家國內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紛紛布局。
一個風起云涌、百鳥齊鳴的時代來了。
2.百花深處,躬身入局
善弈者通盤無妙手,有的只是每手棋51%的勝率,每一步更快的響應。
為了鼓勵自動駕駛企業盡顯身手,蘇州高鐵新城以很低的姿態,讓出主角地位,做好服務者,躬身入局,只為百花深處,那1%的光榮和喜悅。
2020年3月,相城區智能駕駛發布“上路計劃”;4月,無人環衛車正式上路;7月,無人巴士正式上路;10月,無人出租車正式上路,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的5G無人公交正式開行。
可以想像嗎,在一個集中區域內,每天都有近百輛自動駕駛車輛載著小小的雷達,行駛穿梭在街頭,好似科幻世界。
這對很多業內人士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新鮮的事情。
80年代風靡的科幻美劇《霹靂游俠》,可謂是不少人自動駕駛的啟蒙。主演大衛·哈塞爾霍夫駕駛的K.I.T.T.超級戰車,自帶人工智能對白,總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懲惡揚善,堪稱智能汽車先祖級別。
這部劇,同樣開啟了周哲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探索大門。
周哲人從大學開始就毫不猶豫選擇了車輛工程專業,2013年到2016年,在美國十大自動駕駛試驗場之一的德克薩斯州智能交通實驗室,深入研究。
回國后,他先后到過上海的張江、武漢的光谷、有“車谷”之稱的經開。
即便如此,今年6月份,當他以曹操出行智駕負責人的身份第一次踏上蘇州高鐵新城這片土地,看到路上幾十輛真實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時,他直言:“非常驚喜。”
“我們當時是和CEO還有幾個其他部門的一號位一起過來,看到這個畫面,我們的第一反應便是拿手機出來拍。其實自動駕駛的公司我也看過很多,不管是在上海還是在北京、深圳,但是如此規模的不同公司、不同車型、不同品類、同時測試的場面,那是第一次看到。”周哲人說道。
據周哲人透露,自第一次“被震撼”之后,公司陸續將技術同事和業務同事一批一批往蘇州帶,目的就是去親身感受智能駕駛的氛圍,“它是可落地、可實現的,并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只有擁有真實的觸感,才能更好的躬身入局。
2021年3月20日,總投資40億的曹操出行全國總部落戶蘇州高鐵新城,它是是吉利控股集團布局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的戰略性投資項目,旗下擁網約車、順風車、出租車等多項業務。
總部的落戶,意味著吉利集團把智能出行這一重要板塊留給了蘇州高鐵新城。
事實上,這一次落戶,并非吉利與蘇州的首次牽手,雙方的合作還包括吉利智能駕駛全球研發中心、充換電設施建設總部、小靈狗出行等等。
用吉咖智能COO趙熙的話說,“落地相城,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吉咖智能,是由吉利汽車集團和億咖通科技聯合創立的自動駕駛公司。自成立起,就秉持著全棧自研的發展理念,構建了從感知到規劃再到控制執行、數據優化的全棧自動駕駛研發能力,并基于此打造了一套高集成度的行泊一體式智能駕駛平臺。
今年6月24日,吉咖智能總部在蘇州高鐵新城開業,就此開啟乘風破浪之路。
“自動駕駛這項產業,需要很多底層技術軟硬結合交互在一起,我們需要周邊有產業的配套、有人才的聚集。只有當這些相關條件齊全之后,才更能夠依托整個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很看重蘇州高鐵新城產業的聚集度。”趙熙說道。
到了2022年,這樣的聚集度,是板上釘釘的實力,但實力的背后,是一朝一夕,一磚一瓦的添置,是用時間建立起來的信任感。
這樣的信任感,中智行感受到了。
2019年,中智行將“基于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確立為公司發展自動駕駛的新路徑。所謂車路協同,是通過車路云一體化,除了依靠智能車端本身的智能,還在基礎設施上做傳感、計算設備的升級,使這些設備與車載傳感器、城市數據中心實時互通,彌補單車智能本身的不足,實現智慧交通的整體降本增效。
車內、車際、車云“三網融合”,即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之間形成自洽的網絡連接。中智行創始人王勁將車路協同總結為三因素:聰明的車、懂我的路和強大的云。
2020年11月11日,中國汽車技術鉆研中間有限公司、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社會科學文獻印綬社公布《主動駕駛藍皮書:中國主動駕駛家當發展匯報(2020)》,明確提到“當單車智能漸漸走向瓶頸期,車路協同漸漸成為中國的特點技術門路。”
不過,這樣的車路協同,對路本身要求很高。
2021年3月份,一個春暖花開之日,中智行戰略部總經理狄笛第一次來到相城,到達后,馬不停蹄和政府領導匯報了公司計劃在蘇州發展車路協同的想法。
“我們的發展理念是超前的,但在開放道路上,需要政府的大量配合與支持,這對產業的認知和預判有極高的要求。”狄笛坦言。
此前,中智行在其他城市區域發展車路協同時,曾遇到過難題,光是協調一條測試道路,就需要和公安、交警、市政等各個部門打交道會簽,無形中大大拉長了周期。
這一次,令中智行感到意外的是,在蘇州高鐵新城提出想法后的一個月,政府領導就協調了位于高鐵北站附近的水景路,并且按照中智行的車路協同功能需求做好智能化升級。2021年5月,水景路被打造為中國第一條可實現路對車強賦能的高級別智能化道路。
狄笛稱這條路:“非常完美。”
首先它是一條開放道路,有社會車輛,其次車流量相對較小,是一個很好的開放道路試驗場景,能夠真正將路為主、車為輔的方案進行全方位試驗。
有了后方強有力的支持,中智行在蘇州高鐵新城的“車路協同”之路,走得更為順暢,一次又一次突破:
2021年底,中智行與中國電信、先導產投合資成立“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央企、地方政府、科技公司,堪稱鐵三角的設定,定位于國家級智能交通運營商,專注智慧路端建設和運營。
今年8月,中智行和天翼交通聯合發布了“輕車·熟路”系統,通過輕量化智能駕駛車+高級別智能道路的方式,實現了網聯式L4自動駕駛。
僅僅是一個月后,全球首款純網聯式L4級別自動駕駛中巴“協同1號”,正式在蘇州落地運營,這是由中智行、蘇州金龍和天翼交通三方聯合打造,在遮蔽車端全部傳感器的情況下,車輛也可通過與路端智能設備交互,實現L4級自動駕駛。
作為中國第一批L4自動駕駛從業者,狄笛表示:“單車智能已在不少城市落地,高鐵新城在智能車車型、數量上有優勢,在這個方面是‘人有我優’;但是真正通過智能基礎設施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路協同方式,高鐵新城的確做到了’人無我有’。”
事實是,這場人無我有的布局,蘇州高鐵新城從未間斷。
2020年,僅僅用了兩周時間,蘇州高鐵新城就為輕舟智航定制了一條自動駕駛公交測試路線,總路程超過4公里,沿途設置5個站點,途徑10多個路口,穿行近10個人車混雜的地鐵站、高鐵站、辦公區、居民區和商業區地段。
輕舟無人小巴在這條路線上循環行駛,進行常態化的載客測試運營,這也成為了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的5G無人公交。
今年,集成了L4級高度智能駕駛技術的升級版龍舟SPACE,在蘇州高鐵新城亮相,小巴可實現車身周圍360度無死角感應,最遠感應距離超過200米。
此外,蘇州高鐵新城在全省率先推進Robobus、Robotaxi、無人環衛等低速車示范應用,協同推進長三角車聯網示范區合作共建、互聯互通測試。
這片為智能網聯汽車量身定制的區域,給了企業足夠的發展動力。
凌晨的南天成路依舊亮著燈,蘇州先導數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佳利,正是產業發展的見證者與陪跑者。
他透露,激光雷達公司圖達通剛到高鐵新城時,僅僅是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兩個工位,2019年正式落地,看著他一步一步,從一間辦公室到兩間、三間、四間,如今已經發展為500多人。
百花深處,自動駕駛企業競相開放,“井噴式”發展。
3.曠野上的地圖
純粹的出發,致使布局更為精密。
5年時間,蘇州高鐵新城聚集了100多家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在終端與芯片、軟件與算法、汽車執行與控制系統、環境感知、出行與服務、通信與網絡、高精地圖與定位等等,共計30多個細分領域發力。
高效的協同合作,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樓上樓下、左鄰右舍都是產業鏈的上下游。智加科技的首席科學家崔迪瀟曾表示,如果有激光雷達的相關問題,在群里呼一聲,5分鐘之內,對方的工程師必定出現在他辦公室。
“智能網聯產業是一個跨多學科多專業的產業,這里面是要大量的工作去一起做的。一條技術路線能不能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鏈上下游有多少的合作伙伴,來認同這個技術方向和技術路線。”先導產投董事長王佳利說道。
在蘇州高鐵新城,有針對商用車的摯途科技、智加科技、輕舟智航,有針對乘用車的Momenta,有打造車路協同系統的中智行,有干線物流領域的智加科技、摯途科技,也有面向出行服務的曹操出行、T3出行,有生產毫米波雷達的承泰科技、激光雷達的圖達通、專注智能汽車、影像視覺、芯片設計等領域的潤芯微。..。..
高度的聚集,碰撞出一次次奇妙的“化學反應”。
今年11月,曹操出行與中智行達成戰略合作,據周哲人介紹,雙方從接觸再到簽約大概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與他們的相遇,就在蘇州高鐵新城的天成信息大廈,走過去就能談一場合作。
曹操出行將整合自身共享出行車輛與智能駕駛開放商業化運營平臺的優勢,與中智行的車路協同智駕系統合作,攜手打造全球首款基于車路協同的Robotaxi城市級應用,開展商業化自動駕駛出行業務。
同樣的,今年9月,曹操出行與吉利汽車創新研究院智能駕駛中心、小馬智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三方合作將共同推進Robotaxi在開放場景下的商業化落地應用,打造更符合共享出行、滿足用戶需求的Robotaxi產品。
今年11月,在第四屆全球智能駕駛大會期間,中智行與PIX Moving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于車路協同滑板底盤,在蘇州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區域,一起推進商業落地部署,共創未來城市。
在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汽車的這片曠野里,企業們一方面拼命馳騁,做自我技術的迭代;
另一方面,也與同行的企業做著“連連看”,合作奔赴前方,讓智能駕駛的前景地圖更加完整。
這其中,蘇州高鐵新城的智駕運維港,則像是曠野中的“造夢空間”與“能量驛站”。
1.6萬平方米、7大開放功能區、8個專業服務載體,覆蓋了從L2到L4全階段的高等級智能駕駛測試需求,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封閉實驗場所”和“開放測試道路”之外的“第三空間”。
(智駕運維港規劃布局圖)
走進其中,一排排充電樁整齊排列,新能源車輛駛入充電,一輛輛無人駕駛小巴、智慧物流車、無人配送車有序行駛,研發、改裝、檢修、測試、洗車等作業都可以一站式解決,這里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多功能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測試和場景服務載體。
周哲人回憶:“在大學時,有一個大學生方案設計比賽,每個學校都會做一輛車,那年暑假是在學院的一排小平房里面,和同學們自己去切鋼板、焊接、調各種標的與參數,快樂而充實。
所以當第一次去智駕運維港一期,像夢回大學。一群工程師圍著一輛車討論一個問題,不同于標準流程化的冷冰冰,大家一起為了自動駕駛而努力,這是更為熱血的一件事情。”
眼里有光,腳下有路,看得到未來。
4.下一個關鍵五年
在林毅夫的論文《發展戰略、自生能力和經濟收斂》中,他提到:
一個經濟的產業結構內生決定于這個經濟的要素稟賦結構,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能誘導企業較好地按其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則每個企業都會有“自生能力”。
這樣的經濟在競爭市場中會最有競爭力,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創造更多的剩余和積累,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也就會最快。當要素稟賦結構升級,產業也隨之升級。
這對蘇州高鐵新城來說,同樣適用。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也是恰逢其時。
作為長三角區域的樞紐中心,相城區占地 489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 100 萬左右,太湖和陽澄湖位于兩側。交通是相城最大的一個優勢,位于蘇州高鐵新城中心的蘇州北站,被列為國家級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心。
千億工程通蘇嘉甬高鐵和京滬線在蘇州高鐵北站交匯,這是他們之間唯一的交匯點,另外還有兩條城際線,蘇錫常和如通蘇湖地鐵也在此交匯,所以蘇州高鐵北站被稱為“黃金雙十字軸交匯點”。
長期以來,它都是對接上海的橋頭堡。
這在中智行戰略負責人狄笛看來,是天時地利。“整個高鐵是動脈,車路協同是下來之后的毛細血管,所以在蘇州高鐵新城,更有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事實上,就在12月中旬,蘇州赴歐經貿合作相城小分隊直奔德國,重點考察智能駕駛相關企業,前后拜訪凱澤斯勞滕商業與創新中心、德國明創創新中心以及德國NEUMAN & ESSER Process Technology集團公司、Momenta Europe、Lorinser等企業。
2022年5月,羅倫士汽車亞太總部落戶蘇州高鐵新城。德國作為汽車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與蘇州高鐵新城聯系密切。
相城區委常委、蘇州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梁智垚表示:“在實地拜訪中,對德國在科技創新和汽車制造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近些年,蘇州高鐵新城積極搶抓區域戰略新機遇,數字金融、智能車聯網等產業呈集群式蓬勃發展。”
新的一年已經開啟,2023年1月1日上午,蘇州高鐵新城“智駕之城新年第一跑”,吹響新一年的號角:Momenta、摯途科技、智加科技、輕舟智航等多家頭部企業的Robobus、Robotaxi、無人重卡、無人清掃車等多種車型齊聚,車輛數量突破130臺。
下一個五年,蘇州高鐵新城管委會副主任丁盛義認為:“是最為關鍵的五年,需要一鼓作氣把現有的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將一塊高地變為一個高峰,在產業聚集度、場景開放度、技術迭代度上,實現飛躍性的突破。”
企業披襟斬棘、政府保駕護航、法規加碼賦能,一個極具科技感的時代,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審核編輯 :李倩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3瀏覽量
167020 -
智能網聯汽車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95瀏覽量
31154
原文標題:一條蘇州南天成路,半部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史|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一文聊聊自動駕駛測試技術的挑戰與創新
![<b class='flag-5'>一</b>文聊聊<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測試技術的挑戰與創新](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0/CB/wKgZO2dNqh-AbdvkAAJ8XxHihyU454.png)
新品發布 | TOSUN正式推出GPS轉CAN FD模塊產品,為自動駕駛提供數據支持
![新品發布 | TOSUN正式推出GPS轉CAN FD模塊產品,<b class='flag-5'>為</b><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提供數據支持](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0/07/pYYBAGJrUk2AaMaTAAAQONQtdzo461.jpg)
美國自動駕駛:十年磨一劍,搶占智能未來先機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DD/wKgaomcXUg2AKdNuAAEXvBseoXE121.jpg)
自動駕駛技術的典型應用 自動駕駛技術涉及到哪些技術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9/AC/wKgZomcQukWAJMctAAEcL1RSHjU877.jp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49/wKgaomcKSRKARKGCAADn4aW4wSM974.jpg)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有哪些
特斯拉計劃在華設數據中心,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發展
未來已來,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是自動駕駛破局的關鍵
自動駕駛已成現實?賽思時間同步服務器賦能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為自動駕駛提供中國方案
![<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已成現實?賽思時間同步服務器賦能北京市高級別<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示范區,<b class='flag-5'>為</b><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提供中國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45/wKgaomX830-AIvG2AAAu0w28QFo81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