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單個類的打印Hello World小程序到OSGi模塊化開發,確實存在較大的難度,本文將從模塊化、OSGI模型以及OSGI在OpenDaylight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介紹。
一、模塊化
我們學習Java語言時,最初寫的程序便是在控制臺打印Hello World,此時,我們寫的代碼放在一個類中;慢慢地,我們編寫的代碼需要放在幾個的類時,我們就要考慮如何設計類與類之間的關系,你需要面向對象的設計原則和模式;工作中我們要做一個小項目,就可能涉及到數百個類了,我們會根據不同的業務職責將這些類進行邏輯上的劃分,分隔不同的小模塊,每個小模塊賦予相應的職責,也就是將一個系統分解為多個較小的互相協作的單元,并設定單元之間的邊界來改善系統的維護性和封裝性。大致過程如下圖①②③所示:
至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對類進行了邏輯的包裝,而實質上并沒有對類進行物理隔離。通常情況下,軟件在初始構建時,并不是很復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業務特性的增加、不規范的代碼調用以及為趕進度而忽略架構的設計,就使得軟件變得復雜起來,甚至極難維護。如同雙11爆倉時凌亂不勘的場景:
圖片來自互聯網
那么如何降低軟件的復雜性呢?生活中的貨物運輸或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例子,我們將零散的貨物打包在一起,形成封閉的空間;然后,通過標準的接口裝載到集裝箱運輸船。
事實上,早在1972年國際軟件工程大師David Parnas在《On the Criteria To Be Used in Decomposing Systems into Modules》一文中就提出了模塊化編程的思想:“每項任務構成一個獨立的、特有的程序模塊。實現時,每個模塊及其輸入/輸出都有確定含義的......系統以模塊化的方式進行維護”,其實質就是軟件模塊劃分應該以基于信息隱藏為目的,以職責劃分為手段,從而封裝變化。聯想到集裝箱的例子,軟件的模塊可以類比為集裝箱,如下圖所示:
我們現在正式介紹軟件模塊,在《Java應用架構設計 模式與OSGI》一書中進行了描述:軟件模塊是可部署的、可管理的、原生可重用的、可組合的、無狀態的軟件單元,它為用戶提供了簡潔的接口。
①可部署:模塊是一個獨立的部署單元,它能夠與其他軟件模塊共處。EAR、WAR以及JAR文件。
②可管理:在運行時,模塊可以進行安裝、卸載以及更新。實體樣例:EAR、WAR以及JAR文件。
③原生可調用:模塊總是原生可調用的。也就是說,模塊暴露的操作是通過直接調用方法觸發的。
④可組合:一般指的是粗粒度的模塊是由細粒度的模塊組成的。
⑤無狀態:特定版本的模塊只會存在一個實例。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Java模塊化支持局限于細粒度的面向對象支持,需要有更高抽象粒度的模塊。OSGi便是Java模塊化需求其中一個解決方案。
一、OSGi
- 什么是OSGi?
OSGi(Open Services Gateway initiative,開放服務網關協議)是由 1999 年成立的 OSGi 聯盟提出的一個開放的服務規范,最早用于嵌入式設備。在2004年,Eclipse發布于基于OSGi的運行時模型,把 Equinox 作為底層運行平臺。借助于Eclipse,OSGi在商業化軟件企業中得到廣泛的關注?,F已廣泛應用于移動設備、桌面應用以及企業應用服務器。
- OSGi框架
OSGi框架是應用的執行環境。OSGi框架規范定義了OSGi的行為,現已有Apache Felix、Eclipse Equinox以及Knopflerfish等多個開源實現。OSGi的分層架構如下:
模塊層定義了模塊,稱為Bundle,體現為一個JAR文件,由類文件、資源文件和MANIFEST.MF組成。和普通的jar文件唯一不同的就是MANIFEST.MF文件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標識Bundle的屬性,Import-Package聲明了請求JAR文件中的代碼所需要的外部包。其文件樣例為:
生命周期層定義了動態安裝和管理Bundle,即可以在框架中安裝和卸載bundle,而不需要重啟應用進程。
服務層定義了面向服務的應用編程模型,涉及面向服務的發布、查找和綁定交互模式:服務提供者將服務發布到服務注冊中心,然后服務請求者通過搜索服務注冊中心,查找可供使用的服務。這種機制稱為VM中的SOA。事實上,服務就是Java接口。
3.OSGi生態
4.Bundle交互
了解了OSGi基礎知識后,我們來看下Bundle交互的實現方式:
(1) Export和Import:即通過Package的Export和Import來進行。服務提供者Bundle對外Export自己的package,而服務請求者則根據業務需要Import外部的Package;
(2) service:服務提供者Bundle對外提供Service,而服務請求者查找Service。而提供Service的方式又有:
①通過BundleContext(Bundle上下文)來提供和獲??;
②通過Declarative Service來實現;
③通過Blueprint來實現;
在這里,我們重點介紹第3種方式--Blueprint。Blueprint提供一個依賴注入框架來實現OSGI,并在OSGI Compendium R4.2里被OSGI組織標準化。Blueprint的強大之處在于即具有Spring強大且非侵入性的企業級編程模型又具有OSGi的動態性、模塊化的特性。
Bundle間的交互使用類似Spring Bean的方式配置定義,Blueprint的XML文件定義和描述不同Bundle的組裝。一個簡單的Blueprint示例如下:
XML文件的命名空間標識blueprint 1.0.0版本。頂級的blueprint元素標識XML文件作為一個blueprint模塊來定義;reference元素標識從OSGi服務注冊中心為組件獲得一個服務;bean元素標識與Spring Bean相同的含義。
一、OSGi在OpenDaylight中的應用
Java模塊化的局限和OSGi框架的模塊化標簽,使得Java和OSGi走在了一起,進而增加了Java模塊化開發的能力。
作為SDN控制器,OpenDaylight使用了Java語言編寫,SDN控制器本身的功能與協議繁多導致了其子項目眾多,如何更好地按需動態加載所需的項目成為技術選型的一個重要因素。而OSGi的如下特性也使得其在OpenDaylight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①將一個程序打包成邏輯上獨立的JAR文件,并且只部署那些某個安裝所需要的部分。
②將一個程序打包成邏輯中獨立的JAR文件,聲明哪些代碼可以被其他JAR文件訪問,并且強調可見性。
③為程序提供一個插件式的擴展機制。OSGi模塊化特別適合提供強大的擴展機制,包括支持執行時的動態性。
OpenDaylight采用了OSGi框架之后,那開發一個應用程序的流程又是怎樣的呢?下面給出一般方法:
①根據應用的業務場景設計Bundle,并設計Bundle的服務;
②使用IDE實現Bundle,配置Blueprint容器XML文件;
③打包和部署Bundle的JAR文件;
④啟動類似Karaf之類的部署環境,并根據業務需要安裝Bundle。
事實上,OpenDaylight不僅采用了OSGi框架,而且還使用了Apache Karaf這個企業級容器,下篇文章我們將探討Apache Karaf的基礎知識。
-
模塊化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4瀏覽量
21449 -
模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313瀏覽量
49232 -
小程序
+關注
關注
1文章
239瀏覽量
122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