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B49X--25型透反射式雙色水位計是于各類承壓容器及工業蒸汽鍋爐和蒸汽機車鍋爐的水位顯示,有汽紅水綠來指示液位高度。
該水位計有上下閥門與中間的水位顯示儀三部分組成,排污閥與下閥相連,上下法蘭與鍋爐爐壁法蘭連接,根據光的性質,紅光和綠光的波長不同,在同種介質中的折射角不同,水對光的透射感光能力不同,構成了雙色水位計的特殊結構,光源發出的光線經光學系統成像,形成汽紅水綠雙色顯示,工作時把汽水閥打開,排污閥門關閉,這樣水位計與爐水構成一個連通回路,根據連通器原理,則雙色水位計水位高度就是鍋爐內部的水位高度,這樣由紅綠即可判斷鍋爐里水位高度。
主要技術參數: 公稱壓力:1.6-4.0(MPa) 公稱通徑:25mm 公稱長度:300-440mm 介質溫度:≤250℃ 主要材質:Q235-A(碳鋼)
二、主要技術指標:
1.安裝中心距L(mm):250 300 330 350 440 特殊規格可訂做。
2.可視高度(mm):145 165 165 195 195
3.公稱壓力:2.5Mpa 實驗壓力:1.5倍公稱壓力
4.工作溫度:≤225℃
5.連接法蘭標準:JB/T9245-1999
6.材 質:鑄鐵鑄鋼 不銹鋼
7.法蘭尺寸:DN15 DN20 DN25
8.工作介質:水、蒸汽
平板水位計
水位計
儀器儀表
物位儀表
審核編輯黃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雷達液位計和超聲波液位計在工作原理、使用場合、測量范圍、測量精度、安裝方式和價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區別: 1. 工作原理: ? 雷達液位計:利用電磁波進行測量,通過天線發射出電磁波,這些波經被測對象表面
發表于 11-26 10:09
?507次閱讀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液位測量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隨著技術的發展,超聲波液位計和雷達液位計成為了市場上的主流選擇。這兩種液位計各有千秋,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 一、超聲波液位計 優點: 成本
發表于 11-23 10:58
?506次閱讀
在工業自動化和過程控制領域,精確的液位測量對于確保生產效率和安全至關重要。超聲波液位計因其非接觸式測量、安裝簡便和維護成本低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 1. 選擇合適的超聲波液位計 波長選擇 :根據測量
發表于 11-23 10:32
?514次閱讀
出現問題,也不會對最終的測量結果有影響。 那么,導波雷達液位計是用什么方式進行調試?下面具體來介紹常見的方法。 1、通過HART手持編程器,但是HART手持編程器有其調整的范圍,不是適用于所有的產品,測量范圍為4-20mA對應值。 2、通過
發表于 11-20 17:23
?252次閱讀
磁翻板液位計是一種常用的液位測量裝置,它利用磁鐵和磁翻板的相互作用來實現液位的測量。在使用過程中,有時需要對磁翻板液位計進行磁鐵校正,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以下是關于磁翻板液位計磁鐵校正的步驟
發表于 07-31 09:40
?1100次閱讀
外貼液位計利用聲吶回波測距原理,直接安裝于儲罐壁對儲罐內液位進行實時監控和測量,屬于非接觸式液位計。
發表于 07-25 18:01
?983次閱讀
液位計
華泰天科
發布于 :2024年07月05日 11:43:19
單法蘭液位計和雙法蘭液位計有哪些區別?
發表于 06-07 15:15
?1177次閱讀
雷達液位計是一種利用電磁波進行液位測量的設備,它通過天線發射電磁波并接收從液面反射回來的波來確定液位的高度。
發表于 05-14 18:07
?1301次閱讀
液位計是一種泛指用于測量液體高度的儀器,它可以采用多種測量原理和技術,而雷達液位計是液位計的一種特殊類型,專門使用雷達技術進行液位的非接觸式測量。
發表于 05-14 18:02
?1305次閱讀
雷達液位計無顯示是一種常見的故障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
發表于 05-14 17:42
?1792次閱讀
雷達液位計的高低位通常指的是液位計在測量過程中所設定或顯示的最高液位(高位)和最低液位(低位)。
發表于 05-14 16:11
?1901次閱讀
雷達液位計是一種利用雷達波進行液位測量的儀表,根據其工作原理和結構,可以分為高頻雷達液位計、低頻雷達液位計和波導式雷達液位計。
發表于 05-14 16:07
?681次閱讀
雷達液位計和超聲波液位計都是非接觸式物位測量儀表,它們在工業領域的液位測量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發表于 05-14 15:57
?2299次閱讀
液位計是一種工業自動化儀表,用于測量和監控容器、儲罐、水池或過程管道中的液位高度。液位計在化工、石油、制藥、食品加工、水處理、電力、環保以及各種工業和民用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發表于 05-09 18:27
?3207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