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舉行。論壇上發布了上海“創新創業年度十大優秀案例”,亮風臺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廖春元入選。
據介紹,上海創新創業十大案例評選是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的重要品牌活動,今年主辦方從228個選送案例中,優中選優遴選出上海“創新創業年度十大案例”,案例分別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服務等領域擁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或技術,在行業內具有領先地位,得到廣泛認可。
上海“創新創業年度十大案例”名單
以下內容來源于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5月20日電(記者高少華、陳云富)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20日在滬舉行,會上發布了“2023上海青年科技創業十大先鋒”和“2023上海創新創業年度十大案例”。從上海青年科技創業先鋒和創新創業案例來看,發力基礎研究、拓寬數智化主航道等特質共同繪就了上海的雙創人才圖譜。上海,也正在努力建設成為青年發展型城市和青年創新創業熱土。
發力基礎研究
科技創新越向前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越發重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迫切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認知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肖曉,自2018年起帶領團隊從零開始,在復旦大學張江校園搭建了認知神經中心四大科研實驗平臺,為上海在該領域夯基壘臺。
發展基礎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賀強,長期致力于河口濕地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研究,其團隊研發了植物入侵防治技術,為長江口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提供了科學理論和技術支撐。
“在上海打造國際一流的河口濕地實驗室,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齊備,但也需要厚積薄發的定力和長期攻關的毅力。”賀強說,科研人員需要扎實地進行基礎研究、長期積淀。
拓寬數智化主航道
近年來,上海市圍繞數字新產業、數據新要素、數字新基建、智能新終端等重點領域,加快布局數字經濟發展,眾多青年創業者依托專業技術優勢,努力拓寬數智化主航道。
亮風臺(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廖春元2012年回國創業。他率領的團隊于2015年發布了國內首款AR雙目智能眼鏡,引領AR眼鏡的商用落地。2021年,亮風臺搭建了AR平臺,目前該公司的增強現實技術已在寶武鋼鐵、國家電網、中國商飛等上千家企業與機構落地,為超過20個城市提供公共服務。
出身于布料世家的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鐘浩,帶領團隊打造了國內領先的“全布”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飛梭智紡”紡織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系統。目前,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超過9000家紡織企業,連接紡織設備超過60萬臺,傳統紡織行業也搭上了數字化的快車。
在陳鐘浩看來,“上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非常強,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很高,企業與地區的未來發展戰略相契合,就能獲得真正的歸屬感,能夠腳踏實地扎根在這里。”
填補國內空白,彰顯“國際范兒”
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上海許多青年科創人才一方面憑借技術實力成功填補國內空白,一方面加速開拓全球市場。
核電站不只是硬核、高冷的設備和系統,也是一個系統和人組成的復雜綜合體。核電安全穩定運行,與人密不可分。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人因工程實驗室主任宋霏帶領團隊,實現了“人因”在核電工程中的系統化應用,助力核電自主品牌的創建,技術能力獲得國內外廣泛認可。
在哈薩克斯坦,截至去年10月,由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00MW風電項目31臺風機悉數并網發電,全容量并網后,年發電量可達3.3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3萬噸。目前寰泰能源在全球并網、建設及承建清潔能源電站1.1GW,儲備項目1.6GW。
“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帶動了中國光伏組件、電力設備的出口,降低了當地的電站建設成本。”寰泰能源董事長南逸表示,未來企業還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清潔能源建設。
-
Ar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139瀏覽量
171580 -
亮風臺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20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工科技入選武漢市2024年度十大科技創新產品
東風嵐圖汽車入選央視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
上海寰創入選2024年度“大零號灣”優質科創企業和企業家榜單
普強入選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2023年度潛力獨角獸企業”
躍昉科技亮相2024琴澳青年創新創業發展大會
翱捷科技榮獲2023年度上海市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前十名
亮風臺“空間智能”產品入選WAIC “人工智能 +” 創新案例標桿

亮亮視野入選2023XR企業TOP100榜單
度亙核芯榮獲“2023年度中國十大光學產業技術”獎

量子計算+光伏!本源研究成果入選2023年度“中國地理科學十大研究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