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護照“呼之欲出”,中國動力電池出海之旅挑戰加劇。
近期,《歐洲電池法》通過議會表決,數字標簽成為電池必備要素。可預見的是,電池護照將從全球頂層設計走向國家區域落地。
隨著歐盟電池護照的推出和實施,對產業鏈的上下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產生了新的機遇和風險。
中國電池產業已經站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領跑位,產品出口配套持續攀升,企業出海建廠動作活躍。如果中國想要繼續保持這種競爭優勢,就必須認真分析和應對新規定可能帶來的影響。
本文亮點
《歐洲電池法》通過議會表決,新規定促進行業可持續性發展,數字標簽成為電池必備要素
在國際電池聯盟的領導下,電池護照開始從全球頂層設計走向國家區域落地
深入電池護照試點,一探其記錄和公布的四大類設計、生產與供應鏈信息
解析電池護照會為電池生產和使用企業帶來哪些可能的風險
01
電池將擁有必備數字標簽
《歐洲電池法》通過議會表決
2023年6月14日,歐洲議會以587票贊成,9票反對和20票棄權,通過了一項針對電池產品可持續性等指標作出更嚴格要求的新規定,也就是在國內常被稱為的《歐洲電池法》。接下來,歐盟理事會將正式進行程序性地批準和發布,這項法規預計在2023年第三或第四季度生效。
其實在2022年12月,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已就歐盟電池法達成臨時協議。新的規定將對歐盟地區的電池設計、生產和回收等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產生深遠影響。在談到這點時,歐洲議會議員阿奇利·瓦里亞蒂表示 “歐洲首次有了涵蓋電池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循環經濟立法,這將同時有益于環境和經濟。”
圖 歐洲議會通過的新規涉及電池設計、生產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
新規促進可持續性發展,電池護照呼之欲出
分析稱,本次的新規有如下幾大看點:
在廢品收集、循環效率和材料修復等方面設立了更高的目標
在可持續性、性能和標簽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
針對社會和環境風險建立了配套的盡調制度
要求電器中使用的便攜電池更容易更換
其中,嚴苛的標簽制度,將成為串行電池從“誕生”到“死亡”再到“重生”的一條主線。新規中明確表明的監管標準包括,全部的輕型交通工具用電池(如:電動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電池)、容量在2kWh以上的工業電池,以及全部的電動汽車電池,均需要有一張電子版電池護照。
那么,這將對電池的設計和制造產生什么樣的具體影響,以及對電池企業構成了什么樣的風險呢?
電池護照從全球頂層設計走向區域落地實施
電子護照并非全新概念,但電池領域的應用還屬首次。事實上,在《歐洲電池法》要求對電池設置電子標簽之前,已有全球性組織提出、規劃,甚至測試了電池護照。
全球電池聯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 , 簡稱GBA)是由世界經濟論壇最初發起,于2017年成立的國際性組織。目前,該組織已吸引超過120多家企業、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加入,旨在2030年前推動建立一個可持續、負責任、公正的全球電池產業鏈。其成員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寧德時代、易來科得等。其中,易來科得于2022年加入該聯盟,成為聯盟中首家專注電池研發領域的公司。
迄今為止,GBA領導了電池護照的主要規劃工作。2023年1月18日,在瑞士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GBA首次發布了電池護照概念驗證成果,并公布了三張電池護照原型。這三張護照原型,記錄了奧迪和特斯拉車型上裝載的三款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數據,包括制造歷史、化學成分、技術規格、碳足跡等。
目前,電池護照的概念已在數個國家和地區得到認可,并因本次《歐盟電池法》成為該地區未來的一項強制性要求。相信,其他地區也會陸續效仿。
02
電池護照會記錄和公布什么信息
全面覆蓋各類信息,標準量化指標公布
從目前發布的電池護照概念驗證上看,各類信息的覆蓋還是比較全面的,對全生命周期也具備一定的尋跡能力。此處,有必要具體了解一張電池護照所涵蓋的信息內容。這里,引用德國P3咨詢公司高級顧問劉子達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的部分內容,予以說明。
透過GBA發布的電池護照概念驗證,產品信息有四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電池信息(Battery)、材料信息(Material)、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ESG)、數據源信息(Data)。
電池信息 (Battery)
電池護照 ID:護照文件的唯一標識(自動生成)
電池型號:電池型號的簡單描述,可能還包含對應的電動汽車
電池序列號:電池上的物理編號
電池狀態:本護照所指電池的狀態(原始、再利用、回收等)
電動汽車制造商:OEM公司的名稱(特指將電池裝入電車的總裝廠)
電動汽車組裝國家/地區:OEM工廠所在國家/地區
電池生產商:電池包生產公司的名稱(可能是電動汽車制造商)
電池生產國:電池生產設施所在國
電芯生產商:電芯生產公司的名稱
電芯生產國:電芯生產設施所在國
制造日期:電池制造實際時間
電池類型:圓柱,軟包,硬殼,其他
化學:電池核心化學元素的簡單文字描述
電芯數:電池組中單電芯的數量
重量:kg
總能量:kWh
能量密度:kWh / kg
額定容量:Ah
預期壽命:循環數
電壓(最小-標稱-最大):V
溫度范圍:最低溫度 – 最高溫度(°C)
材料(Material)
這一欄共包含6組信息:
回收材料:回收材料的名稱
材料可追溯性(在試點中):可追溯材料的質量占電池總重
GBA會員覆蓋率:與材料可追溯性相同,但僅合算GBA會員
第一 / 第二次追溯材料:材料名稱
每塊電池的物理量:kg或“未公開”
第一 / 第二材料來源:與材料可追溯性相同
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
這一欄共包含8組信息,關于童工,人權評 價指數以及溫室氣體數據的參考和基準,質檢標志。此部分的信息對于產業鏈上下游所有廠家形成挑戰,在文章后續會做重點討論:
人權 / 童工平均得分:全產業鏈上下游平均分 / 全產業上下游最高分
問卷回答:回答必答題的數量 / 必答題最高分
公司數量:提交相關報告的公司數量
溫室氣體BCF(HMA):kg/kWh,電池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基于 HMA 方法的計算電力排放
溫室氣體BCF(PMA):kg/kWh,電池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基于 PMA 方法的計算電力排放
一級數據:BCF (HMA)中的主要數據份額 (#4)
二級數據:BCF (HMA)(#4)中的二級數據份額 = 100% - (#6)
公司數量:提交溫室氣體報告的公司數量
圖 GBA給出的某NMC811型電池從采礦到組裝的溫室氣體總量計算過程
數據(Data)
最后,這一欄共包含11組信息:
產業鏈:電池產業鏈的簡化名稱
身份:執行相關產業鏈步驟操作的公司名稱
物料流:物料流的可追溯性
ESG數據:產業鏈提供的ESG數據狀態
數據驗證:ESG數據可信度狀態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工具的成熟度狀態
可交互性:所用IT實現的可交互性狀況
物料流聚合:物料流信息匯總程度
期初:物料流數據收集開始
期末:物料流數據收集結束
數據收集保證:跟蹤和追蹤提供商的名稱
頭部企業試點驗證,三張護照一葉知秋
為了證明電池護照的實際可行性,GBA在2022年動員了從礦山到汽車制造商在內的整個價值鏈成員,共同就電池護照進行了試點驗證(Pilot)。GBA與兩家汽車制造商OEM、三家電池生產商和三家數據跟蹤供應商建立了三個試點案例,并在網站上公布了三個試點案例的電池護照樣例。
除了報告電池的技術參數外,GBA更關注的內容還包括:追蹤Co與Li等元素的流動并報告電池材料的總體可追蹤性(%)、建立電池從采礦到電池組裝的全過程碳足跡、設計童工與人權指數問卷等。
03
電池護照會帶來哪些可能的風險
分析認為,電池護照的實施,將首先會使以下信息在更大范圍內、以更為標準化的形式向公眾披露。當然,這并不是一件壞事。披露數據的范圍更大、形式更為標準化,會促進電池生產企業對自身產品的設計性能更加負責。同時,虛標性能指標或選擇不披露(尚不確定電池護照最終是否要求所有信息均為強制性披露),將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風險。
電池產品性能參數需在更大范圍內公開,核心參數如循環壽命等異常敏感
在電池護照信息“Battery”即電池基本信息一欄下,根據GBA前期在特斯拉(Tesla)和奧迪(Audi)上進行的三個試點(Pilot),均需公開如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電池系統壽命等核心技術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GBA Pilot1即Tesla某車用電池的護照信息中,顯示該電池能量密度為162Wh/kg,預期循環壽命僅為1,200次;而GBA Pilot2、Pilot3即Audi的某兩款車用電池護照信息中(分別為NCA、NCM811體系),其預期壽命均未披露(Not Disclosed)。
電池主材元素成分需在更大范圍內公開,Ni/Co等敏感金屬的使用量或某些微量摻雜金屬成分面臨被要求公開的可能
在上述Audi的Pilot2、Pilot3中,電池包所用的Co、Li的總質量(kg)數已有公開,可以看到Audi 114 kWh NCA電池包(Pilot2,BATTERY PASSPORT ID BE202100000001)含有17kg Co,而Audi 100 kWh NCM811電池包(Pilot3,BATTERY PASSPORT ID 7p165e4c-40gl-479n)僅含有11kg Co,可明顯看出Pilot3中高Ni低Co技術路線對于降低Co元素用量的效果。而敏感金屬的用量披露,如低Co或無Co化,未來將可能需要電池企業完成自證與合規。
由于鋰Li被作為新能源時代重要的戰略資源,電池包中Li含量也被要求披露。Pilot2、Pilot3中的Li含量分別為56kg、68kg。近期,某些機構提出電池出口造成了重要戰略資源鋰的跨國轉移,且由于某些國家(目前多為電池進口國)新近出臺了電池高比率本國回收利用的法案,提請電池企業關注這一擔憂可能帶來的出口政策風險。
在GBA電池護照已公開的Pilot材料中,僅有關于Li、Co兩類元素含量的信息,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否會要求或建議公布所有元素含量及其礦產地來源的更多信息。但關注到《歐洲電池法》對廢電池中關鍵金屬材料的最低回收率提出了要求,(如:鋰到2027年達到50%,到2031年達到80%;鈷、銅、鉛和鎳到2027年達到90%,到2031年達到95%),那為落實這些衡量標準,元素含量及礦產地來源還是有被要求追蹤的可能。
摸清歐洲意識形態環境,熟悉ESG分析方法
電池護照中的ESG指標,高度關注的三大問題分別為:童工、人權和溫室氣體排放。隨此次電池護照試點同時發布的,還有兩份規則書和指標書,一份是定義電池碳足跡的溫室氣體規則書,另一份是定義供應鏈童工和人權狀況的指標書。
ESG中人權、童工、溫室氣體排放三大指標未達標或顯著低于平均水平的情況,可能成為后續電池向歐洲市場出口或本地生產銷售的限制性條件,也可能和稅率條件及懲罰性措施掛鉤。建議中國企業深入和具體理解電池護照中ESG的部分,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概念性理解,更不可完全忽視。
童工與人權:這里主要追蹤和衡量電池供應鏈中可能使用童工及人權狀況不佳的情況。由于目前電池的制造產能基本都落地在發展中國家頭部經濟體或發達國家,這部分在電池制造環節可能造成的合規影響并不明顯。但考慮到上游材料礦產來源地的多樣化,部分主要材料產地處于世界欠發達地區且法律法規和執法力度不盡完善,這里提醒材料及電池產廠商關注上游來源的合規。總體說,風險的產生因子更可能發生在產業鏈上游,因此對供應商管理的合規和風險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公布的童工指標書中,按要求的級別分為了兩等:
核心期望- 適用于任何GBA電池護照的企業用戶及其供應鏈,無論他們的運營地
附加期望-適用于發現自身運營、供應鏈或商業關系中存在突出的童工問題,或按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童工風險評估標準中級或高級的情況
具體看一個例子,核心期望中的第一條標準:企業應有針對兒童免于勞動的政策和公開承諾,并且將其在自身的運營和商業關系中落實,其管理中要有落實該政策和承諾的必要條件。以此而看,企業內部不僅要有政策、管理,還必須要對外進行承諾和聲明。那么,這樣是否就夠了呢?顯然,在“指標(Indicator)”中設置了更為詳細的要求,如:不僅要聲明反對童工,還必須清晰地說明勞動者從事勞動的最低年齡要求。如該國或國際標準的要求更高,則按其中的高標準執行。
圖 童工指標書中核心期望1.1的具體標準
人權部分雖未將期望分級,但同樣在六個方面:政策和承諾、風險和影響的評估、優先-防范-減輕、監控有效性、報告、補救措施上,設置了標準和要求。因結構上與童工類似,就不在此文中再重復展開了。
溫室氣體排放:隨電池護照一同發布的電池碳足跡溫室氣體規則書,構建了收集標準化、可審計、可比較電池溫室氣體信息的框架。這里涉及到供應鏈及回收的方方面面,本次暫不做專題挖掘,僅從電池護照試點中拿出公布電池包的排放數據做具體分析。
以第二章中三張電池護照的對象為例。Tesla某78kWh NCM-M50電池包(Pilot1,BATTERY PASSPORT ID RSTE2291345831),其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74-77 kg/kWh(按兩種不同測算方法)。
而Audi的兩個Pilot2、Pilot3,并未公布這一指標。考慮到我國2022年鋰離子電池的產量約750 GWh,按照Tesla溫室氣體排放當量(取75kg/kWh),我國2022年因鋰離子電池生產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為5,000萬噸。
而根據IEA發布的《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報告》, 2022年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1,147,700萬噸(114.8億噸)。兩者比較,可了解鋰電生產相關溫室氣體排放在全國排放總量中的占比尚不到4.5%。
電池護照數字信息分享的“分層管控”機制,設計數據向后撬動運維、保險、維修、二手車交易等后市場業務
電池護照的數字信息向誰開放?這是電池護照制度中需回答的基本問題。從GBA主導的討論中可以看出,至少對四個可能的對象進行分層管控:什么(What)數字信息權屬(Who)向誰開放(to Whom)
公開信息,向所有人開放:包括上述電池信息(Battery)、材料信息(Material)、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ESG)、數據源信息(Data)四部分普遍性內容
細致設計信息,向維修/回收/監管機構開放:包括拆解手冊、圖紙、安全須知等維修作業所需的文件,以及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類型等回收作業所需的文件
認證與測試數據,向監管機構開放
動態數據,向后市場環節參與者開放:包括SOC、SOH或電壓、電流等電池工作歷程數據,向運維、維修、回收、二手交易定價等后市場參與者提供
電池出廠設計數據是電池生命周期的起點,在該階段獲取的身份信息即電池護照將成為辨識電池身份的、最早期的、唯一指針。然后,在電池進入使用環節中,還將產生新的大量運行數據,這些數據也將根據電池護照編碼信息進行分類和存儲。
這一數據集合即有設計信息(基因)、也有運行信息(歷程),從而對于后市場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如運行過程管控與報警、換電業務、電動車保險、電車維修、二手電車交易、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等。
電池護照實體標簽信息的粘貼、刻印與可讀性問題
歐盟電池法草案對電池護照實體標簽部分進行了要求。就草案信息透露,法規生效的24個月后,電池工廠需要在電池的最大面打印或刻印最少該面3%面積但不超過5*5厘米的可讀標簽信息(圓柱電池為1.5%)和二維碼。但當電池面積小于0.47*0.47厘米時,可豁免該要求,而是需要在包裝上打印至少1*1厘米的標簽。
圖 法案草案原文中對于標簽在不同電池上的要求
這一實體標簽要求可能對電池現有制造過程造成少量影響:如在電池大面上粘貼標簽是否會增加電芯完成面厚度、從而影響多節電池單體組裝后的整體公差;如在電池大面上刻印是否會影響殼體強度與絕緣性等;又如目前方形電池端蓋上(而非大面上)往往有企業內部標識二維碼、該二維碼是否與電池護照碼可通用等。
考慮電池實體標簽應要求在全生命周期均清晰可讀,按照現行工藝,很多電芯大面均有涂灌膠工藝以實現固定或導熱,或布置有橫縱梁/立式水冷板等機械強度件,該標簽可讀性不強,或可能在剝膠過程中損壞。
結語
歐盟版電池護照的推出和實施,對產業鏈的上下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產生了新的機遇和風險。中國的電池企業,已經站在了產業發展的領跑位,產品出口配套的情況普遍,企業出海建廠的動作活躍。如果中國想要繼續保持這種競爭優勢,就必須認真分析和應對新規定可能帶來的影響。
在2023年6月25日舉辦的第一界動力與儲能電池設計與制造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能源與交通領域知名專家歐陽明高指出,新能源電池產業已經開始進入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高質量發展階段,電池企業不僅需要在科學技術上堅持突破創新,也需要參與甚至引領國際新標準的制定。具體分析電池護照有哪些要求,以及全面掌握其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將成為電池生產商、使用者和供應鏈企業的必修課。
審核編輯:劉清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75瀏覽量
78707 -
OEM
+關注
關注
4文章
405瀏覽量
51110 -
GBA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8752
原文標題:電池護照“呼之欲出”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出海風險?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企出海財務合規難?交給「云+AI」來破局

ALVA遠程協同應用助力企業出海
中國企業占據日本平板電視市場半壁江山
軟通動力ESG創新實踐入選2024中國企業ESG藍皮書
軟通動力ESG創新實踐成功入選2024中國企業ESG藍皮書

立訊精密入選“2024中國企業ESG100指數”
軟通動力入選2024中國企業ESG藍皮書案例
施耐德電氣助力中國企業綠色出海
高通發布《2023高通中國企業責任報告》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中國企業的破局之道
Meta商業技術負責人出席“2024中國企業出海高質量發展創新大會暨鈦動科技秋季AI產品發布會”

共話出海未來,共謀發展新篇—“生成式AI,解鎖出海新機遇”沙龍成功舉辦

中國企業揚帆出海正當時 ADVANCE.AI 出海大咖薈 上海站圓滿落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