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目前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車企都在加緊落地BEV感知模型,加強視覺的能力,擺脫高精地圖的限制。不過對于車企而言,激光雷達依然是中高端車型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在一些測試中,視野受天氣環境影響的情況下,激光雷達確實能體現出一些優勢。
我們也可以看到今年下半年發布的新車中,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同比只多不少。到底激光雷達市場實際情況如何?從近期激光雷達上市公司公布的2023Q2財報,會有更真實的反饋。
搭上主機廠快車,頭部廠商營收大漲
首先看看國外主要的激光雷達上市公司情況。Luminar今年Q2營收約1620萬美元,同比增長63%;今年上半年營收合計3070萬美元,同比增長83%。不過Luminar仍處于虧損狀態,今年Q2公司凈虧損1.42億美元,虧損同比擴大了49%。
今年二季度,Luminar在墨西哥的自動化工廠繼續進行優化,正在進行全面的工藝驗證,力求滿足整車廠的標準。同時在今年Q2,Liminar宣布與TPK合作,在亞洲建造一座工廠,并聘請前Go Pro高管擔任制造、供應鏈和質量副總裁,負責公司產品的量產工作。
產品方面,Iris+激光雷達按計劃向沃爾沃交付軟件,即將上市的極星4將搭載Iris+激光雷達。對于2023年的目標,Luminar表示在整個2023年,公司都在簽署覆蓋硬件、軟件、AI和半導體等方面的交易,包括新老客戶,全年有望增加至少10億美元的訂單。
以色列激光雷達公司Innoviz在今年Q2的收入為147萬美元,環比增長45%,但同比卻下跌了18%。據公司介紹,二季度的環比增長主要是由單位銷售額的增長推動,單位銷售額環比增長了47%;而同比下降主要則是因為與寶馬的合作從銷售Innoviz自己生產的激光雷達,轉向以較低的售價向麥格納銷售組件,即由麥格納組裝激光雷達向寶馬供應。
不過Innoviz也表示,今年三季度開始向寶馬集團第一代項目出貨,而寶馬的第二個SOP也在繼續取得良好的進展,計劃未來幾個月內進行生產出貨。同時公司還為寶馬集團開發更強大、價值更高的軟件套件,這將會是Innoviz未來應收增長預期的來源。
Innoviz預計,2023年全年的收入會在1500萬美元至2000萬美元之間,高于此前預測的12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
Cepton在2023年Q2總收入為280萬美元,同比增長9%,環比增長88%。公司表示二季度的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創紀錄的出貨量和產品組合變化,包括汽車和智能基礎設施終端市場的激光雷達設備出貨量都創下紀錄,當季的毛利率也創下了16%的歷史新高。
乘用車和商用車OEM對激光雷達的興趣不斷提高,特別是美國市場上,Cepton表示新增合作來自國際十大汽車OEM制造商。Cepton預計,今年下半年,每個季度的出貨量都將環比增長一倍以上。
去年與自動駕駛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合并的Ouster,今年二季度公司收入超過1900萬美元,環比增長13%,同比增長88%。但毛利率僅為1%,這個數字在今年一季度是2%,去年二季度是27%,這一定程度反映出與Velodyne合并后,對公司的利潤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Ouster表示,二季度1%的GAPP毛利率,主要包括日常運營之外的其他費用增加,包括產品線整合和從REV6到REV7 OS傳感器的制造過渡相關的380萬美元的超額和過時成本。與毛利率相對應的是,二季度公司凈虧損高達1.23億美元,盡管相比一季度的1.77億美元虧損有所收窄,但去年二季度公司虧損只有2800萬美元,虧損同比大幅擴大了。
從好的方面看,今年二季度Ouster與新老客戶達成了4300萬美元的合同訂單,銷售超過3000個傳感器,環比增長1%,同比增長71%。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將實現2000萬美元至2200萬美元的收入。
Aeva今年Q2收入為74萬美元,同比下降50%;凈虧損為382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為3570,虧損同比小幅擴大。Aeva二季度主要在鐵路以及消費領域有所進展,Railergy選擇Aeva 4D激光雷達取代傳統的3D激光雷達,將應用在歐洲最大的貨運公司自動化列車的運營;另外Aeva還完成了首款在相機廠商尼康的產品上應用的激光雷達模塊開發,目前所有性能規格已經通過尼康驗收。
除此之外,Aeva表示,公司繼續往商業化方向發展,包括與前十大汽車OEM廠商進行合作。
國內方面,禾賽的2023Q2財報則十分亮眼,當季實現營收4.4億元,同比增長108.5%,創下單季營收最高記錄,并實現連續五個季度的增長;不過凈虧損7440萬元,虧損同比擴大6.7%;毛利也從去年二季度的46.8%,下跌至29.8%。
禾賽表示,毛利下跌主要是由于低價ADAS激光雷達的出貨量增加。具體數據上,禾賽今年二季度ADAS激光雷達出貨量為45694套,而2022年同期為1651套;二季度激光雷達總出貨量為52106臺,相比2022年同期的4979臺增長了946.5%。
公司在第二季度還簽署了一系列新的激光雷達交易,包括與上汽集團就多個系列生產車型達成的新的國內設計合同,以及分別與北美和歐洲兩家領先的汽車OEM合作伙伴達成的兩個戰略開發項目。此外,禾賽與英偉達在本季度也開展了新項目,包括激光雷達傳感器與英偉達驅動器和英偉達Omniverse生態系統相集成。
值得一提的是,禾賽二季度的經營現金流達到5830萬元人民幣,環比翻4倍,同時現金儲備高達32.5億元,產品的研發與創新能夠繼續得到保障。作為目前全球激光雷達業界龍頭,禾賽的財報表現,繼續為激光雷達行業提供充足的信心,證明激光雷達仍是一項能夠盈利的生意。
車企訂單成救命稻草,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從上面的激光雷達公司財報可以看到,目前營收增長較快的公司主要是受益于車企合作車型進入SOP或上市,比如禾賽今年受益于理想的L7/L8/L9三款車型的暢銷,以及多家主機廠定點車型批量上市;Luminar在上汽飛凡上量產搭載后,今年下半年開始還將在沃爾沃以及沃爾沃旗下的極星多款車型上量產上市。
而Ouster的營收同比大漲88%,主要是因為去年年底Ouster與Velodyne合并而帶來的新的收入。
另外Innoviz、Cepton盡管分別已經取得寶馬集團、通用汽車等的車型定點,但也由于這兩家主機廠的產品落地進度較慢,同時公司產能也沒有上量,多種因素導致了營收表現不太理想。
Aeva則在乘用車領域進展不太理想,目前從公司的財報中,可以看到公司的訂單來源主要還是商用車、工業、消費等領域,相比與乘用車而言,市場規模顯然要更小。
隨著時間的進展,去年開始激光雷達行業就開始進入寒冬,包括融資、以及二級市場股價表現都較為低迷。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行業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包括禾賽、速騰聚創等龍頭公司在ADAS激光雷達市場出貨量暴增,定點車型開始陸續量產上市。
以汽車行業的傳統,新技術或新供應商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步往往是最艱難的,但只要成功踏出第一步,實現了大規模量產,可靠性得到落地應用的驗證,那么這將會是激光雷達公司的最有力優勢。
因此,目前對于激光雷達公司而言,特別是二線的激光雷達公司,拿下車企定點,并順利提升激光雷達產能,導入定點車型,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小結:
激光雷達經過近幾年的成本優化,價格已經降低到一定水平,市面上已經有超過20款在售的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然而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車型搭載的激光雷達產品,基本上是幾家頭部玩家供應。
盡管禾賽已經證明激光雷達是能夠盈利的產品,但利潤率的背后,也是工程能力、交付能力、技術能力的體現。激光雷達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隨著時間的進展,如果遲遲未能踏足汽車供應鏈,那么公司可能將距離盈利越來越遠。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70文章
4136瀏覽量
1915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禾賽科技2024年Q4及全年財報解讀 全年營收20.8億 全球行業唯一盈利

禾賽科技與比亞迪深化智駕合作,2025年多款車型將搭載激光雷達
禾賽科技ATX激光雷達獲獨家定點
禾賽科技獲東風汽車多個品牌激光雷達獨家量產定點
禾賽拒絕“激光雷達無用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