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路資本蠢蠢欲動,紛紛下場布局人形機器人研發。比如日前就有消息顯示,科技巨頭三星電子開始制定進軍機器人市場的戰略,此舉正是直面近期特斯拉、谷歌和微軟在人形機器人研發領域的跨步前行。為此,三星還推遲了用于醫療保健的可穿戴機器人的上線。
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飛躍發展,特斯拉、谷歌和微軟三巨頭正在開發的由人工智能驅動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
中國方面,多家公司也開始布局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作為機器人產業的最高級形態,人們普遍對其發展前景抱以樂觀。大疆、優必選、極智嘉、科沃斯等知名上市公司都在暗自發力人形機器人和服務類機器人的研發和投入。
在產品落地上,對標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國內科技巨頭小米的CyberOne、優必選的WalkerX等近來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這背后引來一眾海內外科技企業瞄準的,正是可能引爆的萬億級商業藍海。
面對市場正處于爆發前的狂歡與期待,認準、認清人形機器人的內在價值尤其是其在核心價值鏈條上的利害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人形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擁有人類的外形,提供下至一般家庭清掃等家務整理的基礎服務,上至醫療智能陪護、情感陪伴等覆蓋范圍極廣的高智能機器人開發。
人類對人形機器人的探索可追溯至1973年,彼時,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機器人WABOT-1,可實現行走功能。到如今,人形機器人已經具備了更高的環境感知能力、決策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運動控制能力,正在呈現高動態發展趨勢。
相較于一般意義上的機器人,如交通、工業、制造等傳統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和區別就在于如何實現人機交互,即要確保機器人明晰人員下達的指令,按照語言模型的內在邏輯踐行適當的行為模式。
這一過程聽上去簡單直接,但實際上須配合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仿生感知認知技術、生機電融合技術、視深導航技術等各領域的尖端技術方能成型落地。
今年以來的大語言模型帶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快速落地,讓這些需求得到了有效對接。2023年以來,ChatGPT引領大語言模型技術商業化應用,客觀上讓人工智能技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市場瞄準和拓展人形機器人商業前景的關鍵契機。
人工智能技術讓機器人可以實現多模態發展,比如可以從語音、視覺感知、決策、控制等多方面為機器人更好進行學習訓練和進化,極大推動研發進程。這也讓人形機器人在未來可落地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打開了想象空間。
有觀點認為,基于目前的技術積累和發展速度進程,未來十年,人形機器人就可能進入普通家庭,成為幫助人們帶娃的好能手、身邊的家務專家、遛狗好幫手,甚至可能成為人們的情感伴侶之一。
不難想象,數以億計的全球家庭一旦對人形機器人放開懷抱,市場空間不可限量,也難怪成為吸引資本力量加速進駐的領域。同時,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和生產本身就是巨大的產業鏈利潤創造器。
要知道,人形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材料、傳感器甚至人機協作等多門技術學科于一體的高精尖領域,對周遭環境感知、硬件本體設計、運動控制能力等有著近乎極致的整合要求。目前,人形機器人已經公認在加速形成復雜且跨領域的高精尖產業鏈網絡,一旦企業可以在產業鏈內站穩腳跟,未來的發展前景同樣不可估量。
除市場應用層面,人形機器人客觀上一方面在解決勞動力短缺領域的勞動力供給之余,也注定會侵占本就稀缺的就業崗位。這就決定了人類需要經歷一次難以避免的“成長痛苦”,開發出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行業崗位和并讓自己更擅長適合人類未來發展的工作,而將重復的機械工作交由機器人完成。
再向更遠的未來展望,則可最終讓人類的思想實現永存,比如通過復制自我的方式,讓理想和人形實現“永生”或許是部分專注研究人形機器人的科學家、資本家們都曾有過的設想。
也有人認為,一旦人真能實現如科幻作品中的“永生”,那么勢必能夠讓地球資源日漸枯竭和人口膨脹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迎刃而解。當然,這樣的想法就如同科幻作品一樣并不存在現實基礎。
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快速發展看似已經具備了“思考”能力,但實際上,其得來的“思考”結果仍是基于既有海量數據處理的高效處理得到的精準篩選。而人們設想中的未來人形機器人,要滿足更加高階的需求,則必須實現在復雜的物理世界中的精準“導航”,讓其機器本體可以理解物體之間的關系。
從人類進化的數十億年歷程來看,對工具的使用和語言、文字的處理形成固有的思想模式絕非易事。目前階段,對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而言,最大挑戰正是賦予機器人觸覺、感知,并其準確地運用包括動作、表情和語言乃至情緒精準表達、外露顯現。這種類人機器人的研發,困難重重,且滿布荊棘,對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而言,更是如履薄冰、任重道遠。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791瀏覽量
240570 -
語言模型
+關注
關注
0文章
542瀏覽量
10344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510瀏覽量
16821
原文標題:認清人形機器人的內在價值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magazine,微信公眾號:機器人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人形機器人“造車”,車企扎堆布局!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造車”,車企扎堆布局!](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4/38/wKgZO2dwNRKAIFEbAAtLrNBJ5tY786.png)
伺服電動缸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
全球巨頭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人形機器人產業地圖(2024)》重磅發布!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產業地圖(2024)》重磅發布!](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0/A7/wKgZPGdNCruAPJYsAAJgtqq_hY0499.jpg)
NVIDIA 加速人形機器人發展
![NVIDIA 加速<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發展](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0/37/wKgaomaoPuqAcTA9AAIqXxCBvhQ130.jpg)
從市場角度簡要解讀“人形機器人”
為何要做人形機器人?
華為云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開合作
華為云攜手樂聚機器人,共探人形機器人智能新紀元
人形機器人成為車圈“新寵”?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成為車圈“新寵”?](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74/wKgaomXWopKAP6e7AABF70c9WFg04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