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對于數據存儲和系統管理至關重要,通過將磁盤分割為多個區域,可以實現將不同類型的數據存儲在不同的分區中,避免所有數據儲存在同一磁盤上,導致數據混亂和難以管理;分區對磁盤的性能還可以產生影響,比如將數據分布在多個分區中,可以提高磁盤訪問的效率;將系統和用戶數據分開存儲在不同的分區中,則可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常用查看分區和目錄命令:
1.fdisk查看硬盤分區表;
2.df:查看分區使用情況;
3.du:查看文件占用空間情況。
一個磁盤可分為幾個區,每個區當作獨立磁盤,以方便使用管理,類似Windos的D盤,E盤,任何一個分區必須掛載到某一個目錄上才能進行讀寫操作。那么在Linux上是如何增加分區的呢?接下來使用我們的ELF 1這款板子來演示,新增emmc分區mmcblk1p3。
實施方法
解壓 ELF 1開發板資料包\06-常用工具\06-4 燒寫工具\TF卡燒寫目錄下的elf1_tfcard_burn.tar.bz2,ramdisk.img.u在sdrun目錄下。
一、解壓ramdisk
1.將ramdisk.img.u拷貝到/home/elf/work/路徑下,使用dd命令將頭部64字節的數據去除:
elf@ubuntu:~/work$dd if=ramdisk.img.u of=ramdisk bs=64 skip=1
2.將ramdisk重命名為ramdisk.gz, 并解壓:
elf@ubuntu:~/work$ mv ramdisk ramdisk.gz elf@ubuntu:~/work$ gunzip -v ramdisk.gz
3.新建tmp目錄并使用cpio解壓ramdisk:
elf@ubuntu:~/work$ mkdir tmp elf@ubuntu:~/work$ cd tmp/ elf@ubuntu:~/work/tmp$ sudo cpio -idv < ../ramdisk
4.此時使用ls命令查看,tmp目錄下生成了一個文件系統:
elf@ubuntu:~/work/tmp$ls
二、增加分區
修改分區腳本mksdcard.sh ,增加mmcblk1p3分區,增加的mmcblk1p3分區 為fat32格式,分區大小為1024M(0c為fat32格式83為ext3格式)
elf@ubuntu:~/work/tmp$vi mksdcard.sh
三、格式化分區
在燒錄腳本linuxrc對新增分區進行格式化
elf@ubuntu:~/work/tmp$ vi linuxrc
四、還原ramdisk:
elf@ubuntu:~/work/tmp$ find . | cpio -ov -H newc 2>/dev/null |gzip > ../ramdisk.img.gz && cd -
elf@ubuntu:~/work$mkimage -A arm -O linux -T ramdisk -C gzip -a 0 -e 0 -n ramdisk -d ramdisk.img.gz ramdisk.img.u
elf@ubuntu:~/work$rm -fr ramdisk.img.gz
五、替換ramdisk.img.u ,重新燒寫
替換掉SD卡中/sdrun/ramdisk.img.u,進行燒寫,燒寫之后現象如下圖
至此新增分區就修改完成了,希望本文能夠幫您找到最適合的分區方案,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數據的安全性。
-
嵌入式
+關注
關注
5082文章
19126瀏覽量
305255 -
數據存儲
+關注
關注
5文章
971瀏覽量
50909 -
開發板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050瀏覽量
974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