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一個電極也有電?
如圖,是王中林教授課題組做的單電極摩擦納米發電機。通過皮膚與材料的不斷接觸,就可以讓燈變亮。然而電源輸出的只有一根導線啊,學math的表示很難理解。
放心,沒啥解釋的,我也沒有搞明白。
被知乎勸退了
下面這個回答是為什么TENG里面都是用LED做實驗的: 因為LED屬于為數不多的短脈沖小電流就能產生明顯效果的元件,數十數百個LED串聯,使其發光的電壓正好是TENG輸出的百伏左右,而數十uA,僅持續數毫秒的電流已經可以讓人看見了。這相當于是為摩擦納米發電機量身定做的負載環境,幾乎所有其他有源元件都無法在這種條件下高效工作。至于充電容,個人認為是一個非常不合適的案例,因為電容其實相當于內阻幾乎為0的負載,所以幾乎所有能量都在TENG內阻上浪費了,而沒有充到電容之中。依我來講解決電能轉化有兩個方案,一是用常見的降壓電荷泵方案,先充幾個串聯的小容值高電壓的電容,然后串轉并輸出。不過TENG的輸出電流我還真不確定是否能負擔得起這個開關的功耗:即使是最低功耗的電荷泵,轉換這些開關也是要個幾uA的。
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電壓高 ,電流小,內阻大的輸出特性,而硬件部分器件的電壓需求低,內阻小。
在某些情況下,TENG 的某些部分是運動部件(如人在地板上走路的情況),所以并不方便通過導線和電極進行電學連接。為了在這種情況下更方便地收集機械能,引入了一種單電極模式的 TENG ,即只有底部有電極,且接地。
如果 TENG的尺寸有限,上部的帶電物體接近或者離開下部物體,都會改變局部的電場分布,這樣下電極和大地之間會發生電子交換,以平衡電極上的電勢變化。
單電極式 TENG只有底部電極且接地,通過調節頂部帶電摩擦層與底部電極的距離來改變局部電場分布,這使得底部電極與地面產生電子交換,從而產生電流。
這個東西有4種發電的模式,我這里就闡述第三種,也就是單電極的模式:它只有一個電極,電極上有物體,改變物體與電極之間的距離可以改變電廠,引起靜電感應電荷的流動,負載兩端分別接到下電極和地之間,通過上電極上物體與電極之間的距離來產生靜電流流過負載。
電流不就是電子的流通通路嗎?正電荷通過這個負載流到下面不就是相當于電流產生了嗎?至于這個地其實是挺有意思的,反正我感覺一個可以吸收容納電荷或者是比現在的這個極板的電壓低的位置就好。
因為我是一個電工,現在就只能聚焦在調理電路這里。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在科研領域備受關注,TENG不僅可以用于能量收集,還可作為自供電傳感器,作為自供電傳感器時,TENG輸出的電信號通常是電壓信號,用于表征被測尺寸,然而,在某些情況下,TENG傳感器輸出的電荷信號能更好地顯示被測尺寸,因此,有必要研究處理TENG傳感器輸出電荷信號的方法。
下面又是幾種有趣的結構:
旋轉式,就是電荷的相互
好理解
這個是目前較為廣泛的第一種
做出的東西就是怎么一坨
這篇文獻里面是最全的
下面提出了一種基于TENG輸出高阻抗、弱電荷傳感信號特點的電荷預處理方法。該方法利用反相運放反相輸入端的“虛地”特性,將TENG傳感器輸出的弱電荷信號轉換為小電壓信號。
這個圖簡單的說明了一些應用,主要是這種監測類
其中電荷模式的一個示意圖
這個是電路
這個是一種往復式的
電路的結構是這樣的,它是有回路的
這個也是一個回路
這個也是一個示意
這個是表面的傳感器系統,這個倒是有點意思
這個圖繪制的有趣,可以學
這個也是一個示意圖
這個傳感器也很有意思
監測不了一點
媽的,這個東西才是有用的,真的只有一個電極!!!媽媽
這個電動機一直懟,傳感器一直被壓著,SO,只有一個電極連在靜電計上,就可以導出這個電荷了,形成了電流,然后使用一個上位機來把它采集,可視化就好了。
這個是以前的靜電計,就互相排斥嘛
我懂,鎖相環技術
這個是后面的一個插孔
三軸端口
側面
這里看這個nA的電流
我的傳感器一直有一個50Hz的干擾,這個是上午的事情
原始的波形也是這樣
媽的,下午又沒有了
這篇文章呢,就寫給可以看的懂得人,看不懂就再說吧~
審核編輯:湯梓紅
-
led
+關注
關注
242文章
23663瀏覽量
670129 -
電極
+關注
關注
5文章
839瀏覽量
27665 -
發電機
+關注
關注
26文章
1679瀏覽量
69119 -
納米
+關注
關注
2文章
706瀏覽量
37930
原文標題:納米摩擦發電機-單電極模式調理電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TT1827652464,微信公眾號:云深之無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美科學家研究出納米發電機 可給手機充電
納米級發電機:用摩擦和靜電為手機充電
摩擦納米發電機(R-TENG)增強型聚酰亞胺(PI)納米纖維空氣過濾器,用于環境氣氛中PM的去除

一種新型的分層結構生物混合摩擦納米發電機HB-TENG系統
具有磁預應力的滑模納米發電機的機械摩擦電傳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