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報道原創。
超融合作為一種云時代的IT基礎架構,誕生已有十余年,如今已是一種非常成熟且主流的應用。
多年的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讓超融合成了一個非常“卷”的市場,云服務商、HCI創業公司、綜合IT供應商,甚至運營商、安全公司等跨界供應商都廣泛參與其中。
如此“卷”的中國超融合市場,給行業用戶們帶來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超融合“計算存儲網絡資源池”的概念已爛熟于心,市場接受度逐步達到頂峰;另一方面,超融合產品同質化嚴重,在選型時容易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云原生、AI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IT基礎設施環境仍在不斷發生變化,行業用戶的業務轉型需求、應用場景也在不斷變化,停留在傳統階段的超融合,早已不能滿足行業用戶的期望。
下一步,超融合將如何走?
十年發展 超融合持續演進
談到超融合,就不得不提青云科技。作為中國超融合領域代表廠商之一,青云的超融合產品可謂極具特色,不同時期的產品也折射著中國超融合市場歷史發展的軌跡。
2015年,青云首次推出超融合產品,距離超融合概念被提出已有三年。盡管青云入場時間不算太早,但在國內超融合市場卻是增速最快的一家。
IDC《中國軟件定義存儲及超融合市場跟蹤研究報告》顯示,2017-2019年,青云超融合連續三年入圍核心廠商,穩居中國超融合市場前六,一度進入前四。
從業績看,其營收占比逐年增加,2019年增速高達98.83%。相比當時國內超融合(HCI)市場33.9%的增速,青云超融合的市場增長可以說是相當兇猛。
如同超融合所強調的“融合”,青云希望超融合交付的是完整的云平臺及其生態,擁有能夠支撐IT和CT基礎平臺服務的能力。
這種深度融合了計算、存儲、網絡的一體化云平臺,相較于當時還在拼接計算、存儲、網絡集群的超融合廠商而言,提供了更優質簡單的用戶體驗,實屬降維打擊。
隨著青云產品與技術能力的不斷完善,青云超融合逐漸集成全棧云能力,成為全棧超融合系統。2017年抓住市場需求變化的青云,發布了超融合易捷版1.0版本,實現了一站式打造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讓客戶一步上云。
2019年,超融合易捷版升級成為“云易捷”產品品牌,打造了一個從簡出發的云就緒環境,讓超融合成為一種“人人會裝、人人會管”的普惠產品,并致力于成為企業新一代的云基礎設施。
憑借領先的產品理念和優質的用戶體驗,青云超融合陸續應用在深圳華僑醫院、北京同仁堂、慈銘體檢、西部礦業集團、中石油長慶油田、民生金融租賃、武漢農商行、珠峰財險、貴州師范大學等多個行業的優質客戶中。
不難發現,從最初的數據中心環境改造,到“云就緒環境”的準備,再到“新一代云基礎設施”,青云超融合的發展歷程完全契合了中國市場用戶每個階段對于IT基礎設施發展的需求,也代表了這些年中國先進超融合產品的進化之旅。
在這一過程中,青云超融合完成了品牌走向成熟、產品走向細分的歷程,從而衍生出一系列的云易捷超融合產品。
三大變化超融合市場亟待“上新”
十幾年來,中國云計算市場迅猛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如火如荼。在市場環境的快速更迭中,客戶需求的變化、應用場景的豐富以及本土技術的發展,都驅動著國內超融合市場格局的持續演變。
Gartner 2022年中國ICT市場的Hype Cycle顯示,目前中國超融合市場已經開始向生產成熟期爬升,進入主流應用的早期階段。
中小型企業(SMB)和大型企業都將HCI作為其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場滲透率已達到目標受眾的20%-50%。
換句話說,在“軟件定義一切”的技術趨勢下,“計算、存儲、網絡”深度融合的超融合產品,已成為快速搭建云數據中心的代名詞。但對于企業客戶而言,僅僅通過超融合搭建一個云數據中心就夠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如果說早期的企業IT架構轉型是對云基礎設施的探索,那么如今企業已經加速到云原生的布局,從“容器技術、微服務、編排管理、Serverless、云原生可觀測性、DevOps 流水線”等多個方向,來構建云原生的生態。
無論是為了支撐激增的業務訪問、應用程序開發能快速迭代上線,還是為了跨平臺部署混合云、進一步降低運維和管理復雜度,云原生都是企業客戶對超融合的新訴求。
其次,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不斷突破,讓人工智能成為了整個IT技術更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了1958億元,年增長率在7.8%,預計到2027年,AI產業的整體規模將達到6122億元。
因此,企業的AI基建正在迅猛發展中,而超融合作為企業主流的IT基礎設施之一,也必須更好地支撐AI算力和應用。
最后,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國產信創已成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基座。對于超融合這樣的IT基礎設施而言,進行全面國產化替代,解決信創硬件資源替換和業務系統遷移,滿足自主可控的要求保障,已迫在眉睫。
面對紛繁復雜的業務場景,超融合還能進一步“融合”更多技術和功能,來滿足如此多且新的客戶需求嗎?
迎接挑戰青云云易捷“既要又要還要”
事實上,超融合的確還在持續進化。Gartner認為,超融合除了計算和存儲的核心能力之外,還需具備包括容器、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管理和云管理在內的多種能力,以提供完整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但融合的功能越多,超融合系統的復雜度也越高。如何通過小節點的產品來實現豐富的用例,充分考驗著廠商在產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優化應用性能等方面的技術水平。
同時,考慮到不同客戶的業務場景,以及客戶所處的不同IT階段,如何通過同一套超融合系統來滿足各類客戶需求,也對廠商產品規劃能力提出了挑戰。
2017年起,青云內部開啟了對云原生、AI等新興技術的探索。在原先超融合產品的基礎上,青云正式推出了云易捷超融合產品線,并陸續演變出5大產品:云易捷超融合、云易捷一體機、云易捷AI一體機、信創云易捷、云易捷虛擬化。
其實從產品名稱就可以看出,青云云易捷針對企業客戶不同的IT階段和場景需求,做出了清晰的產品規劃,讓客戶在選擇超融合產品時一目了然,將“可靠、簡單、智能”的產品特性貫徹到底。
例如,針對想從上云平滑升級到云原生的企業,“云易捷超融合”就是一款理想選擇。
它將計算、存儲、網絡等傳統IT三大件深度融合的同時,原生集成了青云的容器云產品,提供“VM+容器”兩種形態的資源,助力企業業務系統微服務架構的改造。
針對有AI需求的企業,“云易捷AI一體機”則內置了AI鏡像和K8s容器編排的能力,可以將AI算法和應用程序打包成容器,由K8s自動將任務分配給可用的計算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優利用和任務的高效執行。
往上針對AI的應用開發,還集成了PyTorch、TensorFlow等AI框架及MaaS服務。
針對有信創需求的政企機構,“信創云易捷”深度適配測試了***、服務器、操作系統,不僅提升信創產品兼容性,同時也讓信創項目交付具有可控性,保障信創項目的平穩落地交付。
除此之外,“云易捷虛擬化”,可以快速實現虛擬化的能力;“云易捷一體機”,則深度適配青云的青立方服務器,讓軟件與硬件的兼容達到最佳效率,助力IT基礎設施快速搭建與業務的快速上線。
總體而言,面對企業客戶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心態,青云超融合交出了完美的答卷:通過同一套超融合系統和多樣化的產品線,既滿足了企業客戶對于虛擬化、上云“開箱即用、穩定可靠”的基本需求,也滿足了企業客戶對于云原生、AI等更具未來性、開放性的智能需求,同時還能很好地支持特定行業國產信創的剛性需求。
如今,青云超融合已服務了醫療、金融、工業制造、教育等眾多行業,為不同行業客戶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融合再進化青云云易捷卷出新高度
盡管云原生、AI、信創等趨勢帶來的市場變化,已成為業界共識,但真正想把這些新技術、新需求融入到已有的超融合產品中,實屬不易。這并不是簡單的功能堆砌,更像是在超融合基礎云平臺上長出的原生能力。
對于那些原本架構就臃腫、底層并非自研的超融合廠商而言,每一次軟件層面的創新和迭代都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
但對于青云這樣從誕生起就自主研發整個云平臺核心代碼的廠商來說,無論是超融合、企業云平臺還是公有云,本身就是“一體化”的云平臺產品,統一架構、一致體驗。
因此,青云云易捷的每一次升級迭代,不過是青云全面豐富的云技術棧的一種展現。
隨著近年來青云在容器技術方面的領跑,以及在AI和信創領域的提前布局,青云云易捷也同步獲得了領先的技術能力,并與青云多條產品線無縫集成,形成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可以全面覆蓋行業客戶云化演進路徑和用云場景:從虛擬化、上云到云原生、AI應用,從私有云、混合云到分布式云,從純軟件到一體機,為客戶數字化轉型和架構升級的每一步做好了準備。
比如,湖北省某銀行在信創要求下,就采用青云云易捷成功替換了VMware虛擬化平臺。
一方面,青云云易捷是自主研發的、軟硬件解耦的云平臺產品,能夠很好地兼容國產硬件(海光x86服務器和ARM架構的鯤鵬芯片服務器),建設國產信創環境集群;另一方面,青云超融合也支持一云多芯管理形態,適配多架構芯片,能夠統一管理調度資源,提升運維管理效率,從而很好地滿足了信創國產虛擬化環境要求。
在湖南邵峰水泥集團,青云云易捷則承載了專家優化、生產數據連接、智能物流等關鍵業務系統。
對于水泥廠而言,斷電是家常便飯,但青云超融合平臺與機房UPS電源監控系統對接,能夠讓業務數據在斷電時平滑落地,斷電恢復后成功率可以達到99.99%,最大程度保證數據安全性。
隨著業務應用規模的不斷擴大,青云超云易捷還支持該水泥集團平滑升級擴展,從小節點超融合升級到全棧企業云,且全棧企業云與分支超融合平臺還可以產生聯動,組建具有分布式云特性的產品形態。
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則基于青云云易捷建立起覆蓋院區的IT基礎架構的業務平臺,通過統一融合的桌面云服務管理平臺,交付VDI/VOI/IDV三種架構的云桌面,滿足醫院大規模、復雜、混合的桌面應用需求和統一運維管理需求。
同時,在“智慧醫院”的建設中,醫療應用更新頻繁,該院已基于青云云易捷開啟了應用微服務改造,為即將到來的云原生應用開發做好準備。
不僅如此,當企業的業務足夠大時,青云云易捷基于青云公有云的云交付能力和私有云的云服務經驗,也能夠很好地支撐企業的穩態和敏態業務,賦能客戶運營、運維能力,為客戶降低很多使用上的復雜度,這正是青云和一些傳統硬件超融合廠商、超融合專業廠商之間很大的差異。
結語
在云計算技術逐步拉平的現階段,超融合產品的同質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但作為一個已步入主流應用的市場,超融合依然是一條黃金賽道。如何從內卷賽道,到黃金賽道,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建立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對于青云來說,始終立于技術之巔,保持強大的產品力,正是其打破內卷之道。
【關于科技云報道】
專注于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云報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云、全球云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
審核編輯:湯梓紅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3985瀏覽量
274889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48瀏覽量
139323 -
云原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6瀏覽量
81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科曙光超智融合解決方案加速量子材料研發
海康威視發布多模態大模型AI融合巡檢超腦
從虛擬化到AI基礎設施:Gartner定義下一代超融合的“全棧”路徑
曙光超智融合解決方案已落地30多個行業
如何選擇適配GUTOR UPS
DLPA3000的芯片手冊上給出的電壓是6-20V,那選擇12V或15V供電是否也可以?
超算智算融合 南京信易達發布全新“智能算力融合平臺”

超融合一體機屬于什么設備
企業云服務器和超融合哪個好一些
《量子計算觀察》智庫報告第1期:未來5年“量超融合”黃金期 3大商機將現

油缸內置式位移傳感器如何選擇?

更低功耗、更小尺寸、更高性能……創新存儲如何滿足“既要、又要、還要”的苛刻設計需求

更低功耗、更小尺寸、更高性能……創新存儲如何滿足“既要、又要、還要”的苛刻設計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