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歐美2024:新機遇,新挑戰。
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的背景下,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已然不可逆轉。
不同于滲透率向40%邁進、發展日益成熟的國內電動汽車市場,以歐美為代表的海外車市雖然增速快、空間大,但長期以來也面臨著來自燃油車銷售時間延長、政策補貼提前取消、車企電動化投資停滯或延遲等的挑戰。
進入2024年,歐美電動車汽車市場則呈現出“新機遇與新挑戰”并存態勢。在此背景下,提前規劃與多樣布局,將成為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制勝、發揮競爭優勢的關鍵思路。
新的挑戰主要集中在政策層面。
2024年1月1日,基于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法案)的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新規正式生效。相較于2023年12月給出的細則,生效的標準更嚴格,符合條件的電動車型數量也由2023年12月的25款減少到13款。
同時,綜合美國能源部發布的《兩黨基礎設施法》與美國財政部發布的《通貨膨脹削減法》(IRA)指導意見,從2024年開始,中國生產的電池組件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從2025年開始,中國生產的鋰、鎳、鈷、石墨等關鍵礦物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
歐洲方面,德國取消了2024年度的電動汽車購買補貼;法國則是取消了針對中國生產車型的補貼,包括Dacia Spring、Model 3、MG4、 比亞迪 Atto 3等多款熱銷車型由于在中國制造涉及物流碳排放問題被排除在外。
此外,歐洲政府的新能源車支持政策轉向使用補貼、稅收優惠及碳排放要求。以德國為例德國對2025年12月31日前注冊的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仍將繼續提供10年稅費減免,對二氧化碳排放量≤95克/公里的車輛免征年度流通稅。英國將為電動汽車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75克/公里的車輛實行優惠稅率。
這也意味著,要布局全球市場,通過“建廠”進行搶灘布局的戰略意義將進一步放大。
據不完全統計,已布局出海生產項目的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欣旺達、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電池廠,均在歐洲有建廠計劃,規劃產能超過300GWh。材料方面,華友鈷業、格林美、當升科技、容百科技、長遠鋰科、廈鎢新能等已在歐洲布局三元和磷酸鐵鋰征集項目,規劃產能接近40萬噸。
結構件企業如科達利,負極企業如璞泰來,電解液企業如天賜材料、新宙邦等,隔膜企業如恩捷股份、星源材質等,在匈牙利、瑞典、德國、美國、波蘭、荷蘭等地的生產項目也正在進行中。
其中,國軒高科德國哥廷根項目已于2023年9月投產;科達利匈牙利項目首期于2023年Q3實現盈利、瑞典項目于5月開啟小批量生產、德國項目于8月試生產。
GGII指出,2024年國內鋰電產業鏈的海外布局將迎來“落地年”。隨著更多海外項目的落地投產,鋰電企業將在新一年的行情中搶占先機。
在機遇方面,按照此前公開的電動化轉型規劃,2024-2025年將是歐美各汽車集團密集進行純電平臺迭代的一年。
高工鋰電梳理發現,此輪迭代呈現出兩大特征,一是將新增采用800V高壓快充技術,最大充電功率超越100KW;二是平臺生產的綜合成本有望降低。
具體來看,特斯拉第三代純電平臺、戴姆勒MMA平臺、寶馬Neue Klasse純電平臺、奧迪PPE平臺等都將于2024年前后發布,并搭載800V平臺架構、支持高壓快充。
此外,通過減少碳化硅使用量、采用通用模塊等手段,歐美車企計劃進一步降低其純電車型的生產成本。
目前,800V高壓平臺已在國內諸多電動車型上成熟搭載,對應的快充電池、材料技術、設備工藝等也得到了鋰電產業鏈企業的協同推進與突破,且正沿著降低成本、推廣普及的方向發展。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2023年,800V高壓快充車型在B級及以上車型市場滲透率接近15%;2024年,該滲透率有望超過30%。
隨著歐美市場對于800V高壓快充認知度的不斷提高,國內相關車型在同等性能下的技術、成本優勢將被看見,有望實現引入與熱銷,或者由產業企業直接提供技術服務與合作。
“降本”則是國內鋰電企業從2023年開始便集中面對的嚴峻課題,而“降本增效”是企業已經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例如,寧德時代神行電池、蜂巢能源“蜂速”電池等,都是在提供成本更低的LFP電池的同時,又通過改進正負極材料來提升電池綜合性能的典范。
綜合來看,中國鋰電產業鏈正在通過海外建廠或技術授權方式打開局面,持續電池技術性能提升、降低成本,中長期中國新能源產業走向全球趨勢仍舊向好。
審核編輯:黃飛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91瀏覽量
232482 -
氫燃料電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355瀏覽量
43877 -
電解液
+關注
關注
10文章
854瀏覽量
23221 -
碳化硅
+關注
關注
25文章
2831瀏覽量
49279
原文標題:歐美法案夾擊新能源,鋰電出海如何應對?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25年汽車出口展望:總體增長,電動車面臨挑戰
英國超越德國,成2024年歐洲最大純電動汽車市場
2025年電動汽車市場前景樂觀
特斯拉占據美國加州電動汽車市場超過50%份額
國產電動汽車拿下全球66%市場,但90%芯片仍依賴進口
![國產<b class='flag-5'>電動汽車</b>拿下全球66%<b class='flag-5'>市場</b>,但90%芯片仍依賴進口](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6B/wKgaoWcXN56AZgLNAADwOk1OxBM886.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