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的統計數據,預計到2027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超過560億元,其中3D視覺市場規模將接近160億元,占比接近三成。目前,3D視覺感知技術已經滲透到智能汽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智慧城市、新零售和智能家居等廣泛領域,憑借精度高、速度快、適配性強、抗干擾能力強等突出優勢,3D視覺感知技術迅猛發展之勢已經不可阻擋。
產業熱度高讓相關企業率先受益。在3D視覺感知賽道里,2018年成立的光鑒科技借產業東風,已經從行業新星成長為一家行業領先的3D感知公司。2023年12月,光鑒科技完成了兩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公司發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光鑒科技創始人&CEO 朱力博士在接受電子發燒友網采訪時表示,完成B輪融資通常意味著公司產品已經完成了市場的初步驗證,取得了一定的市場成績。過去兩三年光鑒科技業務每年都有數倍的增長,“讓投資人看到了我們處于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狀態,是一個非常優質的投資標的。”
一般而言,B輪融資之前,公司通常已經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證明了自有技術和產品的價值;B輪融資之后,公司需要進一步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加強財務和治理結構,并開拓市場。毫無疑問,B輪融資會是公司發展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光鑒科技完成本輪融資后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光鑒科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避開市場內卷:持續打造有差異化的3D視覺感知方案
機器視覺技術在工業領域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當然此前更多是2D視覺技術。2D視覺基于物體平面輪廓驅動,無法獲得曲度、空間坐標等三維參數。因此,從2D視覺感知到3D視覺感知是一次技術躍遷。隨著底層硬件和算法的成熟,目前3D視覺感知技術的應用早已不再局限于工業領域,我們上述提到的廣泛領域,3D視覺感知技術都已經有所涉獵。
過往,3D視覺感知的技術流派主要有雙目視覺、3D結構光技術、激光三角測量和TOF飛行時間法。光鑒科技進一步獨創性地提出了sToF (structured ToF)方案——基于納米光子芯片調制投射光場設計的硬件系統,僅需一組光學硬件即可同時實現結構光和ToF 深度重建,配合自研算法,達到近距離的超高精度和中遠距離的高精度深度重建。
朱力表示,從2018年成立至今,光鑒科技一直都專注在3D視覺傳感這一領域,目標就是基于公司各項技術幫助各行業實現更好的視覺感知能力。“現在,我們在這個領域走得更加深入,完成了從技術到產品的升級,開始了公司商業化進程。當前,從‘刷臉’到‘刷掌’,從‘屏下3D感知’到‘3D視覺智能座艙’,這些熱門方案都有用到光鑒科技的3D視覺感知技術。”
光鑒科技行業解決方案
這一點記者感觸頗深,2019年當記者初次接觸光鑒科技時,該公司的分享基本是圍繞核心技術,當然會給出落地愿景,但大都是在展望。如今,光鑒科技已經從擁有創新技術的行業新星,蛻變為在眾多領域有領先方案和落地案例的行業領先型企業。
談到創業過程,朱力稱:“2018年和2019年的時候,我們的主要精力還在點亮公司的科技樹,還處于產品化前期的技術開發階段。五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走過了從技術到產品,然后讓目標市場接受我們產品的商業化全過程。這個過程并不容易,但是收獲了令我們滿意的成果。”
通過官網能夠看到,光鑒科技目前已經成功推出了多款產品及解決方案,這些都融合了光鑒科技自研的“光學+算法+計算”思維模式,包括Stellar ToF系列深度相機、Aurora結構光系列深度相機、Nebula sToF系列深度相機、屏下3D結構光方案、刷掌支付解決方案、智能座艙3D視覺方案等。
光鑒科技產品矩陣
對于“光學+算法+計算”這套構建產品的組合拳,朱力解釋說:“3D視覺感知歸根結底是感知+計算,那么就需要做到軟硬件融合,單獨做哪一個方面都會有缺失。對于下游市場來說,客戶需要一個整體最優的方案,那么‘光學+算法+計算’這三部分是缺一不可的。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以行業領先的光學技術為基礎,配合一批全球領先的研發團隊,能夠提供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對于整個3D視覺感知市場而言,光鑒科技的產品和方案都極具創新。當然,完全從底層技術創新的技術,在實現商業化落地時往往會遇到更大的挑戰,光鑒科技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絕非易事。朱力稱,之所以選擇了一條看似難度更高的路,和光鑒科技確定下來的兩條發展路徑有關。
其一便是通過技術創新賦能終端市場。“我們希望看到的創新成果是,不在已經形成共識的市場和國內廠商去同質化內卷,而是通過我們的技術和產品,為下游終端市場創造新的賣點和價值,進而體現光鑒科技自身的價值。光鑒科技不會去做市場蛋糕越卷越小的產品,而是和產業一起用科技創新把市場做大,這是科技公司不斷成長的必然方向。”朱力對此講到。
顯然,這是光鑒科技在B輪融資之前的產品策略,本輪融資之后這并不會發生改變。當然產品會做進一步的升級,比如在產品集成層面,計算芯片能夠把傳感硬件和算法融合,做進一步的集成,進而降低方案的功耗并優化性能。“更集成的方案可能會帶來50%,甚至是更高的性能優化。”這就是光鑒科技產品下一步的升級方向之一。
用數據說話:讓投資人看到最真實的市場表現
從時間節點來看,光鑒科技完成B輪融資的時間幾乎就是行業資本最為謹慎的時刻,很多數據都表明,電子信息產業的投資在收窄,當然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光鑒科技公司的硬實力。如何去打動投資人?如何打消投資人的顧慮?朱力的回答很簡潔:用數據說話。“B輪融資就是要看公司的商業轉化能力,所以營收數據就是我們給投資人的最好答案。”
3D視覺技術在移動支付、消費電子、汽車座艙、機器人等領域有非常明顯的賦能價值,給用戶帶來全新的交互體驗。針對這些領域,光鑒科技目前都已經推出了產品。“B輪考驗的是產品規模性落地的能力,從我們的業務表現來看,我們在移動支付、機器人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銷售規模,并且仍在高速增長。在汽車智能座艙的人機交互方面,車廠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在汽車領域,無論是我們合作車廠的領先性,還是我們技術/產品的領先性,都將支撐我們取得可觀的市場成績。”朱力在交流時提到。
目前在汽車領域,3D智能交互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概念,一些車廠已經將這種方案作為標配。通過引入3D視覺感知技術,汽車座艙系統控制復雜度高的問題迎刃而解。朱力表示:“汽車座艙里的屏幕、座椅、空調、音響、車窗和遮光板等都會和駕乘人員形成交互。光鑒科技在汽車座艙里面提供的方案,實際上會比感知更進一步,我們將其稱為‘意識’——讓汽車能夠意識到座艙內駕駛員和乘客的狀態,進而提供自動化的服務。”
光鑒科技車規級3D深度相機
上述內容我們提到,光鑒科技有兩條確認的發展路線,一條是關于產品創新的,另一條實際上就是針對產品落地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短短四年多的時間里,光鑒科技能夠將一項創新技術成功落地到移動支付、機器人、智慧城市和智能座艙等廣泛的終端領域。
朱力稱:“我們探索出一條高效的市場迭代之路。實現的方式是,我們要和行業標桿客戶做深度合作,大家秉持充分信任的態度去打造具有顛覆性的產品,對雙方而言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對光鑒科技來說,這樣做讓我們打通了一條從技術創新到市場轉化的快速通道。”
和產品創新策略一樣,對于這項產品落地的政策,光鑒科技也會持之以恒地貫徹下去。
扎根中國、放眼全球:成為一家世界領先的高科技公司
從科技公司發展角度來說,產品創新和產品落地是核心指標,也是硬性指標。服務于這兩項核心指標,也會有很多軟性指標,比如人才梯隊的搭建、生態系統的培育以及地域性市場擴展等。
關于人才梯隊搭建,根據朱力的介紹,光鑒科技目前研發人員占比大概在80%左右。“融資之后預計也會保持這個狀態,所以光鑒科技依然會是研發聚焦的公司,同時我們的研發創新會聚焦我們已經服務的市場。在市場銷售和組織架構方面,我們也會吸納一些更有經驗的人才,讓我們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增長勢頭。”
關于生態系統培育,朱力表示,“現階段我們的生態布局策略依然是將我們的底層技術和客戶的市場需求深度結合起來,在客戶進行產品規劃和定義的時候,我們之間就已經有充分的合作,這樣能夠實現更高效的轉化。未來,出于產品集成方面的考慮,我們可能會和芯片公司進行深入合作,完成產品形態的進一步升級。這個過程中,對于合作伙伴的選擇,我們更看重雙方對于創新場景的投入意愿。”
無論是產品創新、產品落地,還是人才培養和生態培育,這些其實都服務于光鑒科技的公司目標: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因此,光鑒科技也已經開始自己的全球化布局。“依托于我們在當地的合作伙伴,早期是將我們的產品和方案復制過去,當取得一定的市場成功后,我們會針對其他國家市場的本地化需求做更多的事情。”朱力最后說。
-
3D
+關注
關注
9文章
2917瀏覽量
108060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10瀏覽量
120785 -
TOF
+關注
關注
9文章
485瀏覽量
36511 -
視覺感知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3222 -
光鑒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1瀏覽量
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