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則:“災”和“備”,區分容災切換與數據備份的區別
管理對象 管理對象 防什么? 底層邏輯 核心評價指標
容災切換 IT環境與業 物理災難 冗余+接管 RPO/RTO
數據備份 數據 邏輯災難 拷貝+回退 準確性和時間完整性
容災切換的管理對象是IT環境與業務,底層邏輯是物理災難的防御,核心評價指標是RPO和RTO。數據備份的管理對象是數據,底層邏輯是邏輯災難的防御,核心評價指標是準確性和時間完整性。
容災切換是一種確保在發生災難時能夠最小化業務中斷時間的技術和管理策略。它涉及到從生產中心到災備中心的業務連續性管理,包括網絡層、應用服務計算層、數據庫服務實例層以及數據副本層的故障切換。
數據備份則是保護數據不受邏輯災難影響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定期拷貝和回退機制,確保數據的可恢復性。數據備份的核心在于保障數據的準確性和時間完整性,即確保在任何時點備份的數據都是準確無誤且及時的。
業務連續性管理(BCM)是一種全面的管理流程,它涉及到組織在面對潛在的災難和危機時的應對措施,以確保關鍵業務功能能夠持續運作或迅速恢復。BCM的核心在于風險識別和控制,其目標是減少這些風險對業務運營的影響。
以下是一些關于BCM的關鍵點:
多維度的災備:BCM不僅僅關注IT系統,還包括風火水電、計算、存儲、網絡、應用、數據、人員以及輿情等多個生產要素。這意味著BCM需要一個全面的視角來確保業務在各種情況下的連續性。
成本與RPO的關系:RPO(恢復點目標)是衡量數據恢復時間點的一個指標。理想情況下,RPO為零意味著沒有任何數據丟失,但這通常是一個美好的幻想。實際上,要將RPO縮短到一個較低的水平,所需的成本會顯著增加。
同構原則:在BCM中,同構原則指的是災備系統與生產系統具有相同的架構,這有助于確保在災難發生時能夠無縫切換。因此,BCM規劃需要與IT系統規劃同步進行,以滿足高要求的災備目標。
本質差別的維度:數據備份與容災切換在BCM中有不同的維度。數據備份能夠在更高的維度提供數據的安全性,因為它可以降維替代低等級的容災。而容災切換則不能升維成為備份,因為它主要關注的是系統的可用性。
BCM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體系,它要求企業從多個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各種潛在的風險和影響,以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和恢復計劃。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減少非計劃業務中斷的影響,從而保護企業的長期利益和聲譽。
(未完)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存儲系統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4瀏覽量
40942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9瀏覽量
13780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HarmonyOS Next 應用元服務開發-分布式數據對象遷移數據權限與基礎數據
分布式存儲系統的七大原則之二:區分環境數據與業務數據
分布式存儲與計算:大數據時代的解決方案
得瑞領新參編團體標準《高性能計算 分布式存儲系統技術要求》正式發布
![得瑞領新參編團體標準《高性能計算 <b class='flag-5'>分布式</b><b class='flag-5'>存儲系統</b>技術要求》正式發布](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36/wKgZomXhNtiACyfwAADo81_CK9s86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