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四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
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離不開以城市為單位,深度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構筑數據流通體系,打造數據產業生態。
國家數據局數字經濟司司長吳曉寧就解釋說,“全域數字化轉型就是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以數據融通、開發利用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運行全過程,整體性重塑智慧城市技術架構、系統性變革城市管理流程、一體化推動產城深度融合,推動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在城市全面落地”。
從“數據二十條”發布,到“數據要素×”行動開啟,再到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可以說,城市對數據要素的利用,已經成為時代之大勢,發展之重任。
在宏觀目標確定下,城市如何具體開展行動,實現對數據要素的有效利用?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到了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5月25日下午,來自江蘇、山東、河北、黑龍江、湖南、江西等全國10多個省市分管城市數字化建設的單位負責人集聚福州三坊七巷郭柏蔭故居,以“數智融合,加速釋放高質量公共數據價值”為主題,共同討論了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城市如何有效激活數據生產要素,如何以城市為單位打造數據生產要素生態,成為本次主題圓桌會議重點關注的問題。
華為云中國區副總裁劉少華在論壇中提出,華為云把研發能力和IT能力,基于服務方式向客戶開放,基于自主可控的數據底座,圍繞數據可信流通環節開發根技術產品,為政府和企業客戶提供可信、可控、可證的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支撐數據資源如何共享開發利用、流通交易,以場景驅動數據價值的釋放,共同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的繁榮發展。
在這一座座“數據之城”的實踐里,我們能夠看到第五生產要素,如何點亮數字中國。
城市發展“第五生產要素”,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數據,被稱為第五生產要素。新的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關鍵,是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要的來源。但在今天,中國所具備的數據規模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
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原上海數據交易所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黃麗華提出,整個數據產權是非常龐大的體系,到今天為止只是邁出了一小步,接下來一定會有持續的迭代過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由于數據要素缺乏一個足夠廣闊的流通空間。就像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一樣,數據要素只有在流通與融合利用中才能夠創造廣泛的價值。而對于數據要素來說,單一企業或者單一行業的流通空間顯然過窄,但全國性的數據要素流通平臺還需要假以時日來完成。在目前階段,以城市為主體的數據要素流通空間是最佳選擇。城市可以成為各種類、各行業數據要素匯聚、流通、利用的綜合載體,在數據要素的流通廣闊性與實用性之間達成平衡。
從過去幾次工業革命的歷史上看,城市作為生產要素的流通平臺是一種非常合理的發展模式。并且伴隨著智慧城市在中國長時間的發展,中國多數城市已經具備了出色的數字化、智能化基礎,十分適合建設數據要素的流通、交易以及深度應用能力。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認為,數字經濟以數據為關鍵要素,把數據化的信息和價值發揮出來,要推動新質生產力和中國式現代化。
城市與數據要素在數字中國發展的大背景下相遇,可以說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還是面對著一系列挑戰:
1.數據能否全周期流動?數據要素的流通使用,面對著從“資源化利用”“資產化增值”到“市場化流通交易”的一系列過程,每個周期都需要不同的數字化能力進行維護與支持,而這些能力對于很多城市來說還需要探索和加強。
2.數據底座是否堅實?數據要素的流動,有賴于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從算力底座、數據底座,再數據開發方面的全棧能力,多項底座能力缺一不可。是否打下了堅固的數據底座,是城市能否有效挖掘數據要素潛力的前提。
3.安全與監管能力能否全面滲透?數據要素不同于其他生產要素,其本身面臨著更復雜的安全、所有權保護,以及市場監管問題。以城市為主體的數據要素安全監管能力,也是迫在眉睫的建設需求。
數字中國建設,需要以成熟的數據要素流通、應用、保護能力為落腳點。這已經在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成為各個城市的共識。
構建能有效融合城市數字化發展與數據要素的解決方案能力,也就成為當務之急。
數據要素與城市,華為云提供的“融合”方案
讓城市與數據要素融合發展,讓數據要素在城市中高效流通、交易、應用,這本身涉及著多樣化的數字能力建設,不是單一技術或能力能夠解決的問題。
為了滿足城市整體化深耕數據要素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數據要素能力升級,華為云打造了數據要素解決方案,其特點是以城市為單位,打造平臺和市場側數據要素解決方案和生態體系,從而打造城市級的數據要素流通與生態平臺,支撐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改革。具體而言,可以看到華為云數據要素解決方案從多個方面支持城市級數據要素解決方案的建設和發展:
1.在數據供給方面,華為云基于AI4Data和Data4AI等技術能力,構建一站式融合數據開發平臺,實現數據高質量的生產。
2.在數據的可信流轉方面,華為云提供數據主權和數據隱私的保護的解決方案,通過隱私計算、數據空間、區塊鏈等聯合解決跨域數據流通的安全和信任問題。
3.在數據消費方面,幫助城市利用高質量語料基地高質量訓練大模型,通過大模型高效利用數據,加速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4.在數據安全方面,不僅華為云自身構筑高安全,而且可以為用戶的業務和數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體系。
5.在運營管理方面,華為云聯合伙伴提供數據的“登記,授權,監管,運營”平臺,助力數據高效、合規的數據流通。
6.在數據生態的聚合與建設層面,華為云能夠幫助城市制定數據要素產業標準,通過生態的聚合,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華為云與客戶在城市級數據要素發展上探索出1平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1中心(數據要素產業賦能中心)4項合作(頂層規劃、平臺打造、產業賦能、生態聚合)的典型落地范式,雙核驅動、全面推進,促進城市數據要素產業發展,支撐城市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這種落地范式,正在一座座中國城市中落地生根,開出數據要素的新質生產力之花。
中國大地上,一座座“數據之城”的實踐
目前,這一范式已經通過與合作伙伴的廣泛協作,在一座座城市中開啟了實踐,取得了良好回饋。比如說,軟通智慧與華為、深數所共同合作,在北京市東城區承接了數據要素城科創中心的建設。在這個項目中,各方專家協同推進了項目落地,并基于科創中心進行相關業務課題的推進。由華為承接東城信息化建設,軟通智慧作為數據要素×城市治理,數據要素×醫療健康等領域的運營方數據開發商,共同推進北京市東城區深入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成為“數據之城”。
綜合各個城市的數據要素發展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幾項發展經驗十分關鍵。
首先,城市應該將數據要素發展與此前的智慧城市體系結合起來,讓二者在戰略、能力、技術上進行深刻協同。以城市數字化底座推動數據要素發展,同時將數據要素相關能力作為智慧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牽引力。
其次,城市必須構建可成長、可持續的彈性城市數智化底座,以此來積極吸收最新的數智化技術,從而推動數據要素有的放矢,時刻保持具有競爭力的技術水平。
再次,城市可以積極圍繞數據要素構建相關產業生態。吸引相關各方共同努力,推動數智融合與公共數據價值的持續釋放。底座能力與生態建設,二者在數據要素發展過程中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一座座中國城市,正在變身為數據之城,全域數字化之城。數字中國的未來,也正由此而點亮。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255瀏覽量
91817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510瀏覽量
63545 -
數字中國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瀏覽量
8370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103瀏覽量
188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啟源芯動力的“車電分離”實踐:深圳“電池銀行”讓電動渣土車降本增效

季豐電子推出經濟型精密探針座 MP-05探針座

Type-C母座的普及:傳統接口還能堅持多久?

臺積電或將在臺南建六座先進晶圓廠
BNC座開孔標準:確保完美適配的尺寸與步驟

欣旺達:越南再建一座電池工廠
解析Type-C母座與Type-C公頭:特點與區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