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EV)領域的初創企業正迅速崛起,創新速度顯著加快。然而,隨著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需求的激增,老牌汽車制造商正加速進軍這一市場,加劇了行業競爭。為在競爭中生存并發展,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必須持續加速創新,不斷推出新車型,并爭取率先進入市場,以搶占關鍵的市場份額。
為助力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深入理解市場現狀并加速市場進入步伐,Perforce發布了《加速進入市場: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如何降低軟件開發中的風險和成本》白皮書,針對初創企業在軟件開發過程中面臨的風險與成本挑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且分享編碼標準和指南,幫助遵守電動汽車的功能安全和功能網絡安全標準。
龍智作為Perforce中國授權合作伙伴,近期將此白皮書進行翻譯整理,并以系列文章的形式陸續發布,幫助客戶在開發汽車軟件時,可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安全和合規標準,在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白皮書導言
您知道大多數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并不從電動汽車(EV)的銷售中獲利嗎?
除了電池成本和相對較低的銷售量外,軟件開發也位列必備需求清單的前列。如果軟件開發做得不夠好,這些因素將逐漸削弱利潤和可持續性。
安全性一直是汽車軟件開發者關注的重點,但隨著電動汽車和半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以及軟件組件的增加,保密性對于開發者來說同樣重要,他們的代碼必須符合日益增加和不斷變化的安全標準。
圖1:汽車開發專業人員對電動汽車最關注的問題;來源:State of Automo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滿足嚴格的標準可能會消耗資源,影響開發成本,并最終延長產品的上市時間。為了幫助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保持敏捷、主動和競爭力,我們討論了這些企業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快速有效地應對主要的軟件開發問題。
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的現狀
在資源、經驗和行業關系都較少的情況下,經營一家電動車初創企業無異于在雷區中行走,一旦出錯,就會出局。新進入者不僅要管理電池和動力系統的要求,還必須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降低燒錢率,并建立起滿足軟件發布目標和監管合規要求的能力。
與擁有豐富經驗和資源的傳統OEM不同,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的失敗成本很高。
未經測試的新工藝增加了缺陷流入消費者手中的可能性,而召回或安全漏洞則可能在首批 100 輛汽車售出之前就損害企業聲譽。企業的雄心勃勃固然能獲得資金,但務實的開發實踐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避免再次出現生產目標下調的情況。
快速完成概念驗證意味著要確保軟件沒有漏洞、不安全或缺少關鍵功能。在時間緊迫且市場聲譽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開發資源并減少交付挑戰至關重要。
幸運的是,電動汽車新進入企業可以選擇更快地進入市場并加快盈利能力。
了解汽車軟件拼圖
汽車軟件開發包括不同的領域,用于管理各種車輛組件,每個領域由一個或多個電子控制單元(ECU)、微處理器或類似系統控制。將這些領域分為傳統車輛系統和前沿技術,有助于開發人員了解對軟件開發的影響,包括對關鍵安全要求的影響。
表1:車輛組件與軟件開發需求的映射
顯然,電動汽車的開發主要偏向于對安全有嚴格要求的新興前沿技術。此外,電動汽車初創企業還必須處理軟件開發的商業現實問題,從技能和供應鏈問題到監管合規。
了解以下五個挑戰,有助于確定如何降低風險。
1. 保護企業和消費者
在消費者或投資者眼中,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不能失敗。安全性、保密性和數據隱私是重中之重,團隊必須使用能夠在極端發布壓力下運行的流程,來滿足ISO 26262和MISRA等行業標準的要求。
證明符合標準需要的不僅僅是文書工作。軟件團隊必須計劃、測試、跟蹤、報告和收集符合認證機構要求的文件。如果出現安全召回或安全漏洞,他們還必須補救問題、重新驗證代碼并迅速部署修復程序。保護企業意味著要為持續合規性進行大量的前期投資。
2. 縮短上市時間
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成功,初創企業需要率先推出能夠媲美或超越現有產品的產品。上市速度來自于減少復雜性和有效利用開發人員的時間。聰明的投資者會深入了解企業的軟件是如何運作的。
縮短上市時間需要一種創新的軟件開發模型,該模型能夠促進:
簡化需求、架構和設計
組件之間的重復使用
支持快速測試和合規的大規模敏捷性
自動化以減少人工的工作
3. 確保供應鏈的持續性
由于缺乏經濟杠桿或長期合作關系,電動汽車制造商無法優先獲得供應商的支持,極易受到材料短缺(包括普遍存在的芯片短缺)的影響。供應鏈初期的細小問題可能會演變成重大的生產挑戰,尤其是在初創企業的早期成長階段。
新進入者可以向傳統的OEM軟件團隊學習,通過在前期應用供應鏈風險緩解流程來減少風險。
“當特斯拉面臨其典型微控制器單元(MCU)短缺時,公司的敏捷軟件開發能力和模塊化技術架構幫助其快速開發并驗證了19個新的替代MCU,同時為新供應商生產的新芯片開發了固件。”——《 Engineering Your Way Out of the Global Chip Shortage》, 哈佛商業評論
電動汽車團隊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綜合運用各種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鏈風險:
構建和設計抗災能力、優先考慮減少軟件之間的相互依賴,以及與硬件規格脫鉤的模塊。
部署具備快速評估技能的敏捷團隊、計劃,并根據需要重新設計軟件組件。
集成開發和測試工具,支持快速測試和發布增量變更(即持續集成)。
4. 抵御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率的上升給許多汽車軟件團隊帶來了獨特的風險,因為他們傳統上并不能足夠詳細地跟蹤利潤和利潤率來調整支出。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不可能如此被動,但他們也無法獲得深入了解支出所需的會計技術和經驗,也無法輕易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他們可以做的是尋找機會,降低軟件開發團隊的成本和風險。對開發活動進行評估,并利用自動化來減少開發、質量保證和合規性方面的不必要工作,從而降低內部成本,增加利潤。
5. 讓投資者滿意
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也面臨著向消費者實際交付車輛的現實。技術挑戰、熟練開發人員短缺、材料成本上升、供應鏈問題以及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緩慢,都讓投資者對電動汽車投資的前景三思而后行。
解決軟件開發過程中的高風險因素可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除了管理成本和對收入的貢獻外,投資者還尋求以產品為主導的增長戰略,其中包括兩個關鍵因素:
1. 可擴展性
將概念驗證推向市場已經很不容易,但投資者最終還需要更多的東西。軟件架構和開發流程必須能夠擴展到廣泛的車型,這意味著要在前期考慮和驗證模塊化架構、重用和可移植性的文化以及隨著代碼庫增長而擴展的開發工具套件。
2. 可持續性
盡量減少召回和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的戰略,對公司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雖然投資者并不期望公司在一開始就擁有成熟的流程,但他們確實期望公司具備降低風險的基本條件,如自動化、敏捷開發和智能合規性測試。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審核編輯 黃宇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2 -
OEM
+關注
關注
4文章
403瀏覽量
504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