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智慧能源新時代
智能電網技術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提出,但我們離真正高效的能源管理還有多遠?
過去三十年來,工程師和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共同努力,為消費者打造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強、停電次數更少的電網。實現這一愿景需要許多不同系統和設備的互操作性。
電網
數字化和智能控制可減少建筑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這一數字到2050年將減少3.5億噸。
數據來源:IEA
優勢和阻礙
實現能源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絕非易事。在推動智能電網技術的同時,創新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工程師在設計創新解決方案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優勢
靈活定制
可靠性和
恢復能力
利用可再生能源
提高電網效率可以降低電力公司和消費者的成本,促進采用可定制的能源技術來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
實時的能源流動監控可以實現智能電網自動化,這項功能需要精確設計的強大技術。
智能電網可促進可再生能源供需的動態平衡,確保向高需求地區高效傳輸能源,并且盡可能減少儲能損失。
阻礙
技術集成
合規性和采用率
網絡安全
設計智能電網產品需要將各種技術、協議和標準集成到可互操作的解決方案中,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測試和投資。
不斷變化的能源政策和嚴格的可靠性標準增加了開發和實施成本,可能會推遲智能電網方案進入市場。
要保護智能電網的完整性,就必須實施加密、身份驗證和實時威脅檢測等安全措施。
推動市場發展
受全球對廉價能源需求增加、碳足跡管理意識增強以及可再生能源興起的推動,預計到2029年,智能電網投資將達到約1850億美元。
電網附件
硬件的耐用性和靈活性對于確保整個電網的正常通信和高效能源流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越來越多的設備需要從消費者和電力公司獲取數據,因而網絡硬件的采用正在大幅增長。在以下幾個領域中,工程創新正不斷取得進展:
智能電表
電池和其他儲能技術可將低需求時段產生的多余能量儲存起來,供需求高峰時段使用,從而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效率。
先進傳感器
監控電線、變壓器和其他關鍵電網基礎設施的性能和狀況,以便發現故障、優化維護并防止停電。
相量測量裝置
PMU可測量電波的流動,提供有關電網健康狀況的實時數據、測量恢復能力,并增強電網整合或移除額外能量收集源的能力。
儲能系統
電池和其他儲能技術可將低需求時段產生的多余能量儲存起來,供需求高峰時段使用,從而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效率。
可持續電力系統
擘畫未來能源新格局
雖然智能電網技術尚未發揮出全部的集成潛力,但在汽車、家庭網絡和微電網等應用中,我們可以看到各行各業都在使用智能電網技術。
采用先進電子設備的充電設施可實現雙向能量流的無縫AC/DC轉換,并且使用了低諧波失真的高效逆變器和轉換器,這些轉換器借助碳化硅(SiC)或氮化鎵(GaN)半導體實現出色的性能,并且符合IEEE 1547和UL 1741標準。
車對網(V2G)網絡借助這種雙向能量流,為更大的電網提供支持。它們在合適的時間獲取電力,減少高峰期對電網的壓力,并在不需要用電時回饋電力,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效率。該系統使電動汽車能夠充當移動儲能裝置,有助于構建起更加平衡、恢復能力更強的能源基礎設施。
車對家(V2H)網絡讓電動汽車(EV)能夠通過雙向充電器和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為家庭供電。雙向充電器可將電動汽車電池中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在電網停電或需求高峰期,在能源管理控制器的管理下,為家庭供電。該系統的主要組件包括智能電表、逆變器,以及家庭配電板內的負載管理系統,以確保與電網無縫集成。
高效的逆變器和優化的充電算法可解決電源轉換效率和電池衰減等難題。監管合規性和智能電網兼容性可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為緊急備用、通過削峰填谷節約成本以及促進電網穩定等功能提供支持。
微電網是一種本地化能源系統,可以獨立運行,也可與主電網連接運行,具有本地化的發電、儲能和配電功能。它通常包含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電池或其他儲能技術。微電網由先進的控制系統管理,可優化能源使用、平衡供需并確保可靠性。
微電網可抵御電網中斷,減少對集中式電源的依賴,并支持在社區或設施層面集成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例如,大學校園可以使用微電網集成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儲能,使其能夠在電網停電期間繼續運行,同時減少碳足跡。
-
智能電網
+關注
關注
35文章
2949瀏覽量
116511 -
能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44瀏覽量
43642 -
能源管理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4瀏覽量
19180
原文標題:我們離真正高效的能源管理還有多遠?
文章出處:【微信號:貿澤電子,微信公眾號:貿澤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