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最終被證實為“龐氏騙局”的工具,則關于比特幣的炒作終將只是留在全球投機史上的一記濃重烙印。研究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各自的央行數字貨幣中,贏得數字貨幣體系的主導權,或許是加密貨幣對各國央行的重大啟示。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日前針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發出警告,指出絕大多數加密貨幣是龐氏騙局,盡管現在仍不清楚它是如何運作的。而在稍早,國際清算銀行行長卡斯藤斯也把比特幣形容為龐氏騙局,直言比特幣是“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組合體”,如果監管機構不提前行動,數字貨幣可能就和主要金融體系形成更緊的聯系,成為一大威脅。
兩大權威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接連對比特幣合法性提出強烈質疑,從顯性層面而言,是比特幣在過去一年里輪番上演的瘋狂上漲與深幅下挫將數字貨幣的泡沫本性演繹得淋漓盡致;進一步原因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被越來越多年輕人視作在金融領域破除剛性崇拜的顛覆性行為,而這種“去中心化”行為對儲備貨幣發行機構而言是重大威脅;深層次擔憂則是,全球既有的金融文化會否因比特幣泛濫而遭受范式上的沖擊最終失去歷史坐標?所謂無國界的數字貨幣,究竟是基于運算的信任存在還是虛擬世界里永遠的騙局?
作為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也坦承尚不清楚比特幣的運行機理,至少說明這種在極小圈子里被高度追捧的數字貨幣確實比較神秘。但另一方面,金墉亦表示將會組織力量去非常仔細地研究區塊鏈技術。因為包括高盛在內的全球頂尖投行均承認,區塊鏈技術是對金融交易方式的重大革新,世行顯然亦看重這種分布式賬本技術之于數字資產安全交易的重要性,希望這項技術將來能在發展中國家用于“更有效地追蹤資金流向”并減少腐敗。
從嚴格意義上說,比特幣與經典意義上的貨幣根本就是兩回事。按照我國央行的定義,比特幣本質上是“特定虛擬商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的,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為此,我國已關閉了國內的比特幣交易所,并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且正采取行動取締國內比特幣挖礦產業。因為比特幣挖礦業既消耗了大量電力資源,也助長了“虛擬貨幣”的投機炒作之風,還有可能滋生新的金融風險。
比特幣這幾年來的價格曲線真是驚心動魄。2010年初,它只值6美分,經過幾個階段的暴漲暴跌,在2016年12月接近1000美元,到了2017年12月17日一舉突破2萬美元大關,但其后在短短1個月內暴跌60%以上,市場上看多與看空者勢均力敵。有人認為比特幣最終將一文不值,有人則預言到2022年將升至55000美元。或許,這就是泡沫的屬性在人們思維中的表達?
虛擬貨幣確實復雜,究其本質而言,涉及密碼學、分布式網絡、計算機軟件和博弈論等多個學科,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個數據塊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這就能阻止非法復制。通過使用區塊鏈,各市場主體之間可建立合同,規避欺詐事件。如今,區塊鏈已從比特幣延伸至資產登記、股票交易、個人征信等金融領域,且仍在不斷延伸其應用邊界。據報,我國央行也在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投入,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也于去年初測試成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份內部報告顯示,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可在跨境支付中發揮作用,據此認為其可在全球范圍內發揮作用,以協調和規范數字資產。IMF發出上述信息,意味著其支持各國央行創建自己的數字貨幣,以有效應對目前市場上私人數字加密貨幣的瘋狂勢頭。
正是因為這個技術較為“怪異”,很容易成為炒作工具,甚至有著近130年歷史的柯達公司也宣布要發起區塊鏈業務,一度股價飆漲。滬深A股市場去年底也掀起了一陣區塊鏈炒作之風。其實,各種圍繞區塊鏈的炒作本質上是利用這個名詞吸引眼球,絕大多數投機者根本說不清什么是區塊鏈。
在千禧一代看來,基于區塊鏈技術而催生的比特幣是在真實世界里的人們借助互聯網平臺試圖繞開央行而交易和守衛自身財富的技術創新。在區塊鏈體系下,錢會越來越值錢,大大減少了信息被非法調用和篡改的可能,大大提升了交易的安全。這是在美國廢棄金本位制后,面對無休止的貨幣放水與金融動蕩,技術研發者基于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滿,試圖比照黃金的原理,運用互聯網分布式智能技術和加密技術等,設計出完全在封閉環境中形成和運行、去中心化的所謂“數字貨幣”體系。
而面對比特幣等不斷涌現的私人數字貨幣的挑戰,各國央行尤其超級央行當然不會無動于衷,正在密切跟蹤相關技術發展趨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各自的數字貨幣。目前已有一種構想浮出水面,即在現行貨幣體系之外,基于區塊鏈等技術,研究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各自的央行數字貨幣中,以打造一個全新數字貨幣體系,并希望在快速發展的網絡世界中搶占先機,以贏得數字貨幣體系的主導權。或許,這是比特幣發展對各國央行的重大啟示。
假如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最終被證實為“龐氏騙局”的工具,則關于比特幣的炒作終將只是留在全球投機史上的一記濃重烙印。但由比特幣衍生出來的一個沉重話題則是:既然任何一種試圖“去中心化”的私人行為對央行來說都是重大威脅,那么誰來約束各國央行的超發貨幣沖動?或許,破解強勢央行超發貨幣這個難題,才是避免加密“貨幣”滋生“龐氏騙局”的治本之道。
-
比特幣
+關注
關注
57文章
7006瀏覽量
141251
原文標題:靠什么避免加密貨幣滋生的“龐氏騙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wlw81888,微信公眾號:物聯網大戰略】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