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達沃斯論壇的活動中,寧德時代聯席董事長潘健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公司有望在今年確定其在歐洲的第四座電池工廠選址,并繼續沿用與車企合資的合作模式。這一動態標志著寧德時代在歐洲市場的布局正在進一步加深。
寧德時代目前在歐洲已經建立了三座電池工廠,各具戰略意義。
德國工廠作為首座布局點,規劃產能高達14GWh,現已啟動量產并逐漸進入產能提升階段,預計將在2024年內實現盈虧平衡。
匈牙利工廠則進一步擴大了產能規模,規劃年產能達到驚人的100GWh。該工廠一期工程進展順利,廠房建設已完成,設備安裝正在進行中,預計將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投產。這座工廠地理位置優越,靠近奔馳、寶馬、Stellantis和大眾等主要車企的整車制造基地,其中奔馳將成為該工廠的首家客戶。
2024年12月宣布的第三個合作項目更是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寧德時代與Stellantis攜手合作,雙方各持50%股份,共同建設一座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工廠。該項目總投資額高達41億歐元(約313億元人民幣),預計將于2026年底投產,年產能為50GWh。
從這三個項目的布局可以看出,寧德時代在歐洲的戰略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相較于早期的獨資建廠模式,公司現在更傾向于采用合資合作的方式。這一轉變背后蘊含著深層的戰略考量。
首先,合資模式有助于寧德時代與當地車企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從而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和法規要求,并為技術授權奠定堅實基礎。其次,這也是應對歐洲電池制造業所面臨挑戰的務實之舉。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一次訪談中指出,歐洲電池制造商在設計、工藝流程和設備方面存在不足。通過合資合作與技術授權,雙方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突破技術壁壘。
從市場環境來看,歐洲汽車產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根據歐盟的碳排放法規,歐洲車企需要在2025年將旗下乘用車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93.6克/公里,并在2035年實現零排放。然而,目前除了特斯拉和吉利集團外,大多數歐洲傳統車企與目標值仍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歐盟新電池法案對電池產品的碳足跡提出了嚴格要求,而歐洲在電池材料供應鏈方面存在短板。這些因素都增加了產業轉型的難度,使得歐洲車企對外部合作的需求愈發強烈。
寧德時代的戰略轉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盡管受到原材料價格下降的影響,全年營收預計同比下降8.71%11.2%,但得益于技術創新帶來的競爭優勢,公司凈利潤有望實現11.1%20.1%的同比增長。
這一利潤表現不僅體現了寧德時代在技術研發和產品競爭力方面的持續提升,也為其在歐洲市場的進一步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來,隨著更多合資項目的落地實施,歐洲市場將在寧德時代的全球戰略版圖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838瀏覽量
132941 -
寧德時代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233瀏覽量
4878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