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礦業界,作者畢婧雯
在茫茫戈壁上,坐落著一個足有1400個足球場大的露天煤礦。偌大的礦區里,二百余輛無人駕駛礦卡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透過調度室的透明玻璃,兩三名礦區調度員的身影正在屏幕前忙碌著。這個外觀酷似月球太空艙的調度室,是整個礦區的神經中樞,在這里,礦區調度員只需要悠閑地喝著茶、看著屏幕,僅僅兩三個人,就足以調動室外的“千軍萬馬”。
在無人駕駛技術的加持下,這一近乎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無人化采礦世界”,如今已變為現實。
近年來,隨著采礦業智能化建設的政策出臺以及礦山無人駕駛技術的日益成熟,無人駕駛正在越來越多的礦山加速落地。作為礦山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的提供方,2024年,易控智駕已經在二十家以上的礦山實現了無人駕駛的常態化運行。
無人駕駛在礦山行業優勢明顯
隨著我國在礦業生產領域加快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進程,礦山無人駕駛將迎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新階段,且有望在自動駕駛行業中率先實現盈利。
礦山對無人駕駛的需求,首先來源于安全。傳統礦山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用人多、環節多、條件劣、環境差,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不僅會造成人員傷亡、經濟財產損失,企業旗下的礦山也可能面臨著停工整頓的風險,每多停工一日,造成的虧損都可能面臨成倍增長。無人駕駛技術將礦山生產風險中的人為因素降到最低,實現“無人則安,少人則安”。不僅為礦山企業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運輸方案,也使得生產成本更加可控。
無人駕駛技術同樣可以解決傳統礦山行業招工難的問題。目前,國內主要礦山大多位于偏遠地區,礦區作業環境惡劣;需要維持24小時連續作業的能力,礦車司機幾乎全年無休。同時,礦車司機需要具備極高的個人綜合素質。司機不僅需要體力好,能夠保持高強度精力集中的駕駛作業,還需要了解并遵守不同礦種的安全生產規范。在如此嚴苛的篩選條件下,“招工難、用工貴”的問題日益凸顯。
安全與效率:礦山無人駕駛的關鍵突破
在公眾的普遍認知里,礦區地處偏遠、人煙稀少,相對獨立和封閉,似乎比交通情況復雜的城市道路更容易實現無人駕駛。但事實上,要想真正實現“無人化采礦世界”,并不容易。
易控智駕戰略副總裁林巧指出,在露天礦山推廣無人駕駛,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由礦山差異化帶來的技術挑戰:“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最大的問題就是‘一礦一定制’,根據每一座礦山的實際情況,定制專門的開發版本,會降低整體的研發效率,對項目快速部署也是挑戰。”
作為一種生產工具,礦山無人駕駛只有解決了安全、效率兩大痛點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從研發項目到成為市場應用主體的飛躍。
2024年是易控智駕專注于為礦區提供無人駕駛技術與運輸運營服務的第六年。這一年,易控智駕技術賦能的無人駕駛礦卡超過1000臺,運行里程超過3000萬公里,總體運輸方量達到了1.6億方。
放眼整個礦山領域,我國露天礦山的車輛保有量為十萬臺,易控智駕的無人駕駛滲透率已經達到1%。此外,公司在過去的一年里,增量車輛接近800臺。
2024年,易控智駕實現了20座以上礦山無人駕駛的常態化運行。“現在我們的新車可以在一周以內實現常態化無人作業,有些礦山甚至在新車到礦的當天就可以實現無人化作業。這標志著我們的無人駕駛技術具備了平臺化、標準化的能力,具備了快速部署的特征。”林巧介紹道。而在傳統的礦山領域,由于每一個礦都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規定,每一個礦車司機都要脫產培訓一至兩周才能上崗。
“從我們目前落地的20座礦山的運營情況來看,我們平均節約了80%的人工。”林巧稱,原先礦區200臺車若要合規運行,至少需要三班司機輪流作業,運轉起來至少需要800人,礦方還需要管理這些司機的吃、住、行及人身安全問題,成本非常高。而在無人駕駛技術的加持下,只需要100多人,就可以實現對200多臺車輛的常態化管理。
聚焦主業,打造共贏“朋友圈”
隨著礦山無人駕駛技術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礦區開始認真考量礦山無人駕駛,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2024年,在市場拓展方面,易控智駕回歸聚焦核心科技,打造與產業生態伙伴攜手共進的合作模式。
“2024年,我們在商業模式上的最大轉變,就是從我們自己持有車輛,變為由客戶買車、我們來提供無人駕駛的核心技術服務。在業務上,我們回歸無人駕駛運輸業務主干,以無人駕駛技術賦能礦山運輸的發展。”
由客戶持有標準化的無人駕駛車輛,易控智駕輸出無人駕駛核心技術服務,這一對管理規模的控制策略有助于公司聚焦主責主業。鑒于不同礦山運轉存在差異,客戶可以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反饋需要局部改進的意見,由易控智駕針對其提出的改進需求,實行定制化的優化措施。此舉不僅鞏固了產業生態中各合作伙伴之間的協同發展關系,更有效促進了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全供應鏈生態的進步與繁榮。
此外,易控智駕正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生態系統的構建,加強和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隨著無人駕駛技術日益在社會各界獲得廣泛認可,在其規模化應用落地之際,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行業標準,同樣至關重要。
礦山無人駕駛行業,未來可期
“新的技術會帶來新的生產力,新的生產力會帶來新的生產關系。無人駕駛這項新技術,在給礦山產業帶來新的生產力的同時,行業的生產關系也需要不停地改變、調整。”林巧稱,“在有人駕駛階段,礦山的管理核心在人,等到無人駕駛達到規模化應用后,管理核心應圍繞著機器展開,整個露天礦生產的頂層設計需要重新進行搭建。”
隨著國家“兩化融合”發展戰略的提出,要求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智慧化礦山建設理念的提出,是礦山企業“兩化融合”的重要體現。2020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應急管理部等8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為煤礦智能化規劃了三個階段性目標:第一階段,到2021年,初步形成煤礦重要環節的信息自動化傳輸、自動化運行技術體系,實現一個系統、一個崗位的“點上的無人作業”;第二階段,到2025年,露天煤礦實現智能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實現“面上無人作業”;第三階段,到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構建多產業鏈、多系統集成的煤礦智能化系統,實現“全礦井一線無人化作業”。在此政策大環境下,在近幾年的實踐中,林巧明顯感受到了礦區客戶對無人駕駛態度的轉變。
“無人駕駛技術在礦山行業的應用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試用階段,礦區客戶愿意為無人駕駛技術開辟一個獨立的封閉試驗區進行實驗測試,對這項前瞻技術抱有很高的預期;第二個階段進入到小規模化應用的階段,無人駕駛礦車的規模已經發展起來,但還不是市場應用主體,這一階段往往采用有人駕駛與無人駕駛混行;第三階段是無人駕駛礦車真正發展成為市場應用主體的階段。”
林巧補充道,在上述三個階段中,第二個階段所面臨的技術挑戰難度最大。在這一階段,礦山運營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無人駕駛運行體系,無人駕駛礦車需要與有人駕駛礦車混行,只有在技術上解決了安全、效率兩大問題,在運營管理層面實現無人駕駛技術與其他環節更好地銜接,礦山無人駕駛才能真正實現“可復制”“可推廣”,實現從“幾十輛試驗車”向“百臺以上規模化應用”的跨越。
從客觀數據看,礦山無人駕駛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目前,中國約有4000座大中型礦山,露天礦運輸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年,而放眼全球市場,全球露天礦運輸市場規模約為6000億元/年。“這至少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賽道。”
如今,礦山無人駕駛已迎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關于易控智駕2025年的發展目標,林巧透露,一方面,公司將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將無人駕駛應用到高海拔礦山地區;另一方面,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希望能夠在澳大利亞地區實現項目落地。隨著技術成本的降低,管理運營模式的日漸成熟,礦山無人駕駛將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細分市場。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9文章
4172瀏覽量
123410 -
易控智駕
+關注
關注
0文章
68瀏覽量
918
原文標題:權威報道|這片千億級市場藍海,這家公司,已搶占先機!
文章出處:【微信號:EQ_2020,微信公眾號:易控智駕】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星創易聯帶你了解礦山無人駕駛的車載網關應用
易控智駕無人駕駛技術再次取得新突破
易控智駕與諾頓金田、Thiess達成戰略合作
易控智駕發布礦山無人駕駛應用落地成果
華為云商專車無人駕駛,使能露天礦高質量、智能化發展
DeepSeek眼中的礦山無人駕駛
為什么聊自動駕駛的越來越多,聊無人駕駛的越來越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