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2024年,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可以說貫穿了全年,國家統計局在春節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增速相比2023年增加1.2個百分點。
而工業產值的增加,一方面是來自去年出口高增長為制造業帶來的驅動,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政策驅動,也讓一些高新技術制造業也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長。
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光伏、機器人領跑
從細分領域來看,在2024年新能源汽車依然是最亮眼的行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量同比增長38.7%。在新能源汽車之外,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都較高,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集成電路產品產量為4514億塊,同比增長22.2%;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5.7%和14.2%,在整體工業增速中領跑。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萬輛和1286.6萬輛的里程碑,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占到國內汽車總銷量的40%以上,相比2023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實際上,去年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就首次單月突破50%,也就是說在7月銷售的所有乘用車新車中,有超過一半是新能源汽車。而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高增長的背后,從數據中可以發現插電混動汽車表現亮眼,雖然從產量上看,純電車型增長也達到15.7%,但占比從去年超過70%下降至6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產量增長高達78.1%,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比從不到30%提高至40%,反映出市場需求的轉變。
去年美國不斷加碼的封鎖和制裁,則帶動了國內集成電路的產能需求。實際上,由于全球電子制造業目前依然依賴于國內產業鏈,在美國制裁聚焦7nm以下先進制程設備和材料進口限制,而中國在28nm及以上成熟節點產能占全球比例較高,加上2024年擴建產能集中釋放,填補了歐美IDM廠商向高端轉型后的市場空缺。
另外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國的爆發式增長,車載芯片、功率器件、傳感器等成熟制程需求大增,歐洲汽車芯片大廠,包括ST、英飛凌、恩智浦等紛紛布局中國本土產能,這也帶來了中國集成電路出口的大幅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集成電路出口占比越來越高,從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31%,這或許反映出產業鏈條的轉移現狀,一些制造業下游環節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而上游的集成電路等產業鏈,則逐步轉移至中國。與此同時,下游制造業的轉移,也規避了對歐美出口的一些關稅壁壘,最終的消費者依然是在歐美市場。
去年下半年,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行業取得不小的突破,國內外機器人公司紛紛推出新品,甚至有些人形機器人產品已經進入工廠工作。不過從規模來看,人形機器人目前主要還是以科研為主要用途,比如宇樹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高校采購,高校采購用于開發機器人控制算法。
不過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增長,倒是給工業機器人帶來了更多的需求。去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14.2%,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龐大產業鏈的需求,包括主機廠組裝、上游電池等制造,在產能需求下不斷提高自動化率,比如寧德時代的電芯制造產線自動化率幾乎實現100%自動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等,去年國內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產量也繼續保持增長。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手機產量16.7億臺,同比增長7.8%,其中智能手機產量12.5億臺,同比增長8.2%;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3.4億臺,同比微增2.7%。
集成電路設計收入增速加快,本土企業仍有增長空間
IC設計在半導體產業中作為芯片價值鏈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這個環節的收入狀況也值得我們關注。根據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數據,2024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收入3644億元,同比增長16.4%。作為對比,2023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收入3069億元,同比增長6.4%,即2024年國內的集成電路設計業增長速度有所加快。
Gartner最近的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收入總額達 6260 億美元,同比增長18.1%。雖然從數據來看,國內的IC設計業收入增速要落后于全球半導體市場,不過從去年全球前十的半導體供應商收入可以看到,受到AI需求爆發的影響,包括AI算力、HBM等的需求暴增,帶動了三星、英偉達、SK海力士等廠商收入的大幅增長。比如三星電子在2024年財報中, 內存業務是核心增長引擎,銷售額同比增長91%,帶動整體收入達到665億美元,同比大增62.5%,一舉超越英特爾登頂全球第一。
同樣,SK海力士2024年全年收入約428億美元,同比增長86%。其中,雖然整個2024年存儲器市場需求呈現整體疲軟,但受到AI算力卡對HBM的需求增長,全年HBM銷售額增長超過4.5倍,成為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動力。
美光同樣是英偉達HBM的供應商之一,去年收入同比增長72.7%,一舉攀升到全球第六。
在這一輪AI浪潮中最大的受益者英偉達,在2024年收入同比暴增83.6%,收入僅次于英特爾排名全球第三。
不過在AI受益的GPU、HBM之外,實際上高通、博通、AMD、英特爾、蘋果等芯片巨頭的大多保持個位數增長,這也意味著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增長主要來源于頭部AI產業鏈廠商,尤其是存儲和GPU。
因此實際上國內IC設計業在受限于AI算力所需的先進制程的情況下,能夠取得16.4%增速已經較為不易。延續這個思路,未來在逐步解決先進制程的困境后,HBM、GPU等本土化需求,也將給國內廠商帶來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小結:
2024年是中國高新技術制造業蓬勃發展的一年,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不僅促進了工業產值的全面增長,更是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光伏和機器人等關鍵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面對國際環境的挑戰,特別是美國對先進制程技術的封鎖,中國通過擴大成熟制程產能、加強本土產業鏈建設以及開拓新興市場,成功實現了相關產業的穩步前進。尤其在集成電路領域,盡管面臨技術壁壘,但憑借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轉變,設計業收入增速加快,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可能會放緩,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有望加速落地的腳步,而這些產業的發展,同樣將會繼續推動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從追隨者轉變出更多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2文章
11628瀏覽量
3632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國11月集成電路產量增長放緩
芯耀輝榮登2024中國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領域最具商業潛力榜
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長,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表現突出!
![<b class='flag-5'>中國</b>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b class='flag-5'>增長</b>,<b class='flag-5'>集成電路</b>和汽車出口表現突出!](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3/4A/wKgaomT4StyAQ7UEAAAMrhv65Kk07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