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太陽能電池正從 PERC 向 TOPCon 技術過渡,雙面應用 TOPCon 結構可突破傳統前側擴散限制。polyZEBRA技術,通過將雙極性TOPCon結構集成于電池背面,完全消除前側寄生吸收,同時采用低成本工藝(激光圖案化與絲網印刷),旨在實現與雙面接觸TOPCon技術相競爭的成本效益,電池效率從23.0%提高到24.0%,實現了1%絕對值的提升。
polyZEBRA太陽能電池的工藝流程
polyZEBRA太陽能電池的制造工藝流程
關鍵工藝特點
雙極性TOPCon結構:背面同時集成n型和p型TOPCon結構,避免了前側金屬化帶來的光吸收損失。
低成本工藝:采用激光圖案化和絲網印刷等工業化低成本工藝,確保技術的經濟可行性。
鈍化優化:通過AlOx/SiNx鈍化層和隧穿氧化層的結合,顯著降低了表面復合損失,提升了電池的開路電壓(Voc)和填充因子(FF)。實驗參數對比
去年與本次研究在實驗參數上的差異
電池厚度和基區電阻率:較薄的電池和較低的基區電阻率導致Jsc略有下降,但顯著降低了Rser,提升了FF。
清洗步驟的簡化:省略額外清洗步驟減少了p型poly-Si/SiOx結構的損傷,提升了Voc。
AlOx覆蓋層厚度增加:較厚的AlOx覆蓋層減少了金屬刺穿隧穿氧化層的風險,降低了J0,met,提升了Voc。
金屬化圖案間距縮小:較小的間距顯著降低了Rser,盡管增加了復合電流,但整體效率仍得到提升。模擬參數
模擬太陽能電池性能
表面復合參數:較低的J0,pass值表示良好的表面鈍化,有助于提升Voc。
金屬復合參數:較低的J0,met值表示良好的金屬-半導體界面,減少復合損失,提升Voc和FF。
薄層電阻和接觸電阻率:較低的Rsheet和ρc值表示較好的導電性和歐姆接觸,有助于降低串聯電阻(Rser),提升FF。polyZEBRA太陽能電池的IV性能對比
polyZEBRA太陽能電池的IV性能數據對比
效率提升:今年的電池效率從23.0%提升到24.0%,主要歸因于Voc和FF的顯著提高。光生載流子的生成量略有減少,但電池內部的載流子傳輸和收集效率得到了顯著改善。
開路電壓(Voc):Voc從去年的水平提高了約17 mV,這主要歸因于電池內部復合的減少。
隱含開路電壓(iVoc):iVoc提高了約10 mV,這反映了電池在無光照條件下的性能提升。iVoc的提高表明電池的內部質量得到了改善,特別是在減少復合方面。
填充因子(FF):FF提高了約4.7%絕對值,這表明電池的串聯電阻(Rser)顯著降低。
短路電流密度(Jsc):Jsc略有下降(約0.2 mA/cm2),這可能是由于電池厚度的減小和基底電阻率的降低。電池參數對Rser影響
polyZEBRA太陽能電池的pFF-to-FF損失
基區電阻率降低:從13 Ωcm降至4 Ωcm,顯著降低了體電阻。
金屬化間距縮小:從1080 μm降至800 μm,縮短了載流子傳輸路徑,進一步降低了串聯電阻。
工藝穩定性增強:減少了數據波動,確保結果可重復性。AlOx厚度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不同背面AlOx覆蓋層厚度對polyZEBRA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
AlOx覆蓋層增厚:從60 nm增至75 nm,顯著降低了金屬-半導體界面復合電流密度,提升了開路電壓。
串聯電阻的微小增加:較厚的AlOx覆蓋層略微增加了接觸電阻,但對整體效率的影響較小。
工藝穩定性增強:本次研究的數據點更集中,表明工藝優化后電池性能更穩定。polyZEBRA太陽能電池金屬化間距影響
在不同后金屬化圖案間距下的性能對比金屬化間距縮小:從1080 μm降至800 μm,顯著提升了電荷載流子的收集效率,降低了串聯電阻。
發射區寬度減少:從570 μm降至360 μm,減少了p型poly-Si/SiOx區域的復合損失。
間隙寬度減少:從110 μm降至75 μm,進一步降低了串聯電阻。
界面復合的微小增加:較小的間距略微增加了金屬-半導體界面復合電流密度,但對整體效率的影響較小。
電池效率提升:較小的間距顯著提升了電池的整體性能,效率提升約0.4%絕對值。
通過創新的polyZEBRA技術,成功將TOPCon基背接觸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升至24.0%,較去年提升了1%絕對值。polyZEBRA技術展示了其在高效背接觸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巨大潛力,為工業級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美能在線四探針方阻儀

美能在線四探針方阻儀
采用四探針法測量方阻和電阻率,動態重復性達0.2%,支持全自動多點掃描,最大可測230mm樣品,適用于光伏電池、半導體薄膜等場景。
- 最大樣品滿足230mm×230mm
- 測量點數支持5點、9點測量,同時測試5點滿足≤5秒,同時測試9點滿足≤10秒
- 測量精度:保證同種型號測量的精準度不同測試儀器間測試誤差在±1%
未來的研究將聚焦于進一步降低iVoc-to-Voc損失,同時保持高填充因子(FF),以實現更高的電池效率,美能光伏在線四探針方阻儀將提供關鍵支持,助力實現更高效、更經濟的太陽能發電目標。
原文出處:《24% Efficient TOPCon-based back contacted polyZEBRA solar cells》(EPJ Photovoltaics, 2025)
*特別聲明:「美能光伏」公眾號所發布的原創及轉載文章,僅用于學術分享和傳遞光伏行業相關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抄襲、篡改、引用、轉載等侵犯本公眾號相關權益的行為。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司進行刪除。
-
太陽能電池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216瀏覽量
70033 -
電阻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0瀏覽量
10874 -
電池效率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10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太陽能電池應用方案
zt:美開發出只有拇指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圖)
納米線有望打破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
技術突破進入新階段:“塑料”太陽能電池
解讀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特性
太陽能電池該如何“瘦身”
金屬氧化物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N型太陽能電池工藝仿真

深入剖析影響TOPcon太陽能電池性能的氧化退火工藝

HBC電池新突破!中山大學王根順教授Nature發布27.09%的高效異質結背接觸太陽能電池

HBC電池新突破!中山大學&amp;隆基最新NC:27.09%的高效異質結背接觸太陽能電池

背接觸(BC)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損失研究:從材料選擇到工藝優化

TOPCon太陽能電池金屬接觸失效機制:基于加速濕熱測試的鈉鹽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