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文學名著紅樓夢,魯迅曾經留下過經典評價:“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樣的話語充分反映了不同立場的人對相同事物的看法差異。
在魯迅的時代,中國社會還在為識字率和溫飽而發愁,除了有限的數千萬城市市民階層,能夠享有報紙書刊媒介的人口數量相當有限。在21世紀的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發展中新生的許多事物都在互聯網的拖帶下經受了全民的關注,這是中國歷史上所不曾有過的。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談談國產內存引起的輿論波瀾。
在工業體系健全的中國,半導體行業是為數不多的與世界差距較大的產業之一。加上存儲行業的這波強勢價格走位,內存價格已經極大地影響了國內PC生態乃至整個IC 芯片行業的發展。現在不論是資本方、產業鏈還是終端的消費者,對內存相關的消息都異常地敏感和警惕。最近西安紫光國芯的DDR4 內存芯片就引起了半個互聯網的關注。
無論是對早前傳出烏龍消息的失望,還是被證實DDR4 顆粒經過CPU-Z驗證的欣喜,乃至淘寶店鋪上渠道方面的爭論,網友們的心都跟著這波信息流不斷起伏。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紫光研發DDR4 DRAM 顆粒成功并準備投產內存條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淘寶上無法證明來源的“海力士”顆粒紫光內存反倒是處在相對不可信的背景中。畢竟,紫光的官網上現在仍然保留有2017年12月的公告——內容是并未與韓國海力士進行任何合作。
對于以紫光為代表的國產內存,甚至包括整個國內半導體產業,互聯網上的評價并不統一,伴隨著各色反轉消息的,是網民們樂觀與悲觀激烈對立的情緒。下面我們來談談這些紛爭可能的一些內在因由。
褒貶不一的各色理由
國內輿論對于國內后發產業的看法,總體上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類型。不論是主流商業文化產品還是新興的高科技產品,人們總是樂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涉及到高科技的產業領域,比如我們關注的內存制造行業,積極與消極的對比顯得尤為突出。一方面,許多人熱烈地企盼著國產內存快速上市;另一方面,以常年混跡于硬件論壇的發燒友為代表,許多人對國產內存能夠帶來的影響表示相當悲觀。支持還是反對?正反雙方都有各種理由可以支撐自己的論斷。
其一:隨著幾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總有一些科技極客粉絲,他們始終保持著對前沿科技的關注,也對科技成果的普及感到由衷地欣喜。這種思潮是一種科技好奇心驅動地普適性崇拜情節,前不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比爾蓋茨就是典型代表。
國產半導體存儲產業的進步,意味著以規模效應為特征、背后有著強力國家支持的力量進入了這個產業,對內存產業的整體發展無疑是有相當促進作用的,畢竟現在這個行當已經幾乎進入了寡頭競爭態勢中。從普世科技進步的動力出發,許多人,許多中國人,都對國產內存的進步迭代樂見其成。
其二:國內的科研體系相當龐雜,不論是承擔研究任務的大學還是已經進入商業流程的校辦企業、具備國家背景的國有企業,在半導體行業有過研究和投入的人員還是有著相當的規模。
從從業者和實際產業經營者的角度,國產內存在工藝、流程方面的突破有可借鑒之處,也代表著整個同類型從業群體的前進方向——走上消費級商用道路。因此,國產內存獲得這種聲音的支持在情理之中。自力更生,拒絕受制于人的自主思想,更是印刻在中國人整體的腦海中。
其三:內存價格高企的狀態下,全國的剛需裝機人群,乃至手機、PC OEM渠道銷售人員(非設計人員),在信息渠道缺乏的情況下,從實用主義出發,非常期待國產內存的普及。從過往的經驗看,全產業鏈通吃的中國工業體系,一旦升級進入到某個高精尖的領域,勢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壓迫世界廠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和終端銷售價格。
雖然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工廠的投入——回報周期很長,相關的推動效應需要時間來驗證,但這種期待的理由還是相當充分的。如果從反方來說,我們同樣可以找到看不上,或者對國產內存及其影響持相對保守態度的觀點。
首先:從汽車等消費品的國內外品牌消長來看,國內的產業進步并不是每次都能迅速進入快車道,從低到高覆蓋大部分人的實際需求。考慮到中外半導體方面的差異,國產內存在高頻特性、兼容性等方面都可能面臨相當的困難,是否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客戶,盈利空間和定價競爭力都需要經受考驗,未必能對市場產生足夠大的影響。紫光已經生產的DDR3 內存事實上就沒有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
其次: 不論是PC還是手機、平板乃至更多智能電子行業,凡是需要用到DRAM易失性內存的市場,都是后發的、全球資本競爭慘烈的市場,對產品供應的要求都相當苛刻。以蘋果為例,其對上游廠商的供應需求甚至被有些企業用令人發指來形容。雖然國產內存只需要符合通用技術規范就不會面臨大飛機那樣的市場準入壁壘,但自己薄弱的供應能力可能成為瓶頸。
最后:雖然民族牌是很多行業分發展早期的護身符,但中國已經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社會,跨文化交際非常頻繁普遍,對民族營銷感到反感的逆向力量同樣強大。在很多人支持國產的同時,還有很多人抵制國產,雙方在輿論方面或者難以獲得公開話語權的對等顯現,但在實際生活中,支持國產內存的力量未必真的那么強。
大國崛起敘事的正反效應
隨著90后乃至00后群體成為主力消費群體,中國社會在互聯網上的話語權被新新一代所分割和顛覆。我們幾乎找不到什么足以涵蓋年輕人群體的共同特征,描繪的群體畫像根據不同標準總是面貌模糊,區別巨大。
不論是購買電子產品,還是消費文化產品,在一眾亂象中,國內網民的整體輿論越來月體現出兩種互相影響、互相背離的特征。其一,是國家發展上升期與之伴隨的自發的自豪感、自尊心、認同感增強;其二,是商品社會快速發展,社會財富積累達到一定水平后消費文化盛行的異化趨勢凸顯。
商業社會下人們的極端心態不可避免,人們都有追求更好產品的選擇,但消費者和粉絲們應該盡可能放寬自己的心態。不論購買什么樣的產品,產品本身的屬性都不會帶來真正的”內在“提升。人的自主決策自有其邏輯,靠選購什么產品來為自己打標簽是不恰當的行為,不論是家國情懷還是為了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在個人選擇時的實際價值都不大。對于國內高科技產業的進步,我們應該更加寬容,以更加理性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寬松的輿論,調整好自己的期待。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7884瀏覽量
224212 -
DRAM
+關注
關注
40文章
2334瀏覽量
184045
原文標題:國產DRAM想逆襲,要克服哪些困難?
文章出處:【微信號:MooreNEWS,微信公眾號:摩爾芯聞】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