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觀察 通信網絡的AI賦能和意圖驅動
在愛立信“可編程網絡”這一創新概念里,差異化連接、AI賦能和意圖驅動、網絡能力開放作為三大基石,各司其職,讓網絡更智能、更靈活、更開放。本期《信觀察》,愛立信專家將從AI賦能和意圖驅動的概念和功能入手,與您分享愛立信如何“讓網絡運維更簡單”。
什么是AI賦能和意圖驅動
AI賦能指采用機器學習、機器推理等AI技術來實現復雜的任務,最終由機器決策代替人工決策進行網絡運維。
意圖驅動則旨在簡化使用者和網絡交互的界面。網絡使用者只需告訴網絡想要達到的目標(即意圖),而無需告訴網絡如何實現目標。網絡將自主實現意圖并將結果反饋給意圖提出者。
AI賦能和意圖驅動的關系
本質上看,AI賦能和意圖驅動是密切相關但又互相獨立的概念。然而,復雜的意圖必須依賴AI賦能才能實現。
打造AI賦能的意圖驅動網絡
愛立信已經規劃了AI賦能和意圖驅動的統一架構。根據任務閉環的實時性要求,分為集中式AI和分布式AI。集中式AI由EIAP(愛立信網絡自智平臺)和rAPP提供;分布式AI作為5G-A軟件功能的一部分,由BBU內生提供。愛立信5G-A軟件將內置意圖處理器。目前,愛立信已經提供了基于意圖的節能和無線資源預留兩個功能;未來,還將提供更多基于意圖的功能。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原文標題:信觀察 | 通信網絡的AI賦能和意圖驅動
文章出處:【微信號:ericssonchina,微信公眾號:愛立信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推薦
引言:當校園網成為“小型運營商”,運維如何破局? 某知名高校,一座擁有5.7萬師生、覆蓋3個校區的頂尖學府,其網絡規模堪比小型運營商:18000個無線接入點、33.5G互聯網出口帶寬、日均60000
發表于 04-23 15:33
?99次閱讀
光伏電站運維管理系統讓光伏電站運維透明化 光伏電站的穩定運行離不開對海量數據的精準把控,而數據監測管理系統就像電站的數字神經,串聯起每一塊光
發表于 04-02 16:26
?153次閱讀
?????? 智慧光伏運維管理系統讓電站更聰明更省心 ?????? 光伏電站像一片巨大的太陽能農田,每天默默吸收陽光發電。但要讓這片農田高效
發表于 03-31 15:44
?171次閱讀
?????? 光伏電站智能運維系統讓陽光財富更簡單 ??????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光伏發電儀成為綠色能源的主力軍。然而,隨著光伏電站越建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卻顯得
發表于 03-17 15:33
?201次閱讀
系統正式落地,讓電站管理變得簡單、高效、省心。 ?????? 智能巡檢替代人工跑腿 ?????? 傳統運維依賴人力巡檢,耗時耗力,還可能遺漏隱患。光伏電站智能
發表于 03-11 14:37
?234次閱讀
? ? ? ?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讓運維更省心 ? ? ? ?在需要大量人工巡檢的行業里,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正快速成為企業升級運
發表于 03-05 11:52
?266次閱讀
工巡檢就像拿著手電筒在足球場找螞蟻,費時費力還容易遺漏為題。如今,一套聰明的運維管理系統,正在讓光伏電站告別盲人摸象的時代。 ?????? 一、給電站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 ?????? 過去運
發表于 02-24 17:21
?232次閱讀
云服務器計算池的運維團隊需要掌握多種網絡工具,以實現高效的網絡監控、故障排查、安全管理和資源優化。以下是運
發表于 02-17 15:50
?213次閱讀
智慧光伏運維管理平臺讓光伏運維管理更省心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長,光伏發電作為一種清潔、
發表于 12-06 16:37
?416次閱讀
的運維模式。它打破了地域限制,使運維人員能夠通過遠程技術手段對設備、系統或網絡進行監控、管理和維護。工業物聯網平臺作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
發表于 11-27 16:13
?447次閱讀
平臺:讓管理更全面、執行更高效、決策更科學 隨著信息化建設逐步走入深水區,各行各業的業務、系統日益復雜,運維壓力不斷攀升。為了幫助各行業組織從容應對
發表于 11-25 11:54
?376次閱讀
?????? 光伏電站運維管理系統與傳統運維模式對比分析 ??????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光伏電站作為綠色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
發表于 11-08 16:14
?639次閱讀
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網絡架構日益復雜,運維任務愈發繁重。為了應對這些挑戰,5G設備運維管理平臺應運而生,成為保障5G
發表于 09-03 14:11
?535次閱讀
集成運維 (Integrated Operations)是將傳統的運維(Operations)與其他相關部門或系統的功能整合在一起,以實現更高效、更
發表于 06-20 14:42
?415次閱讀
BIM在中國的興起是從設計行業開始,逐漸擴展到施工階段。原因是BIM模型最接近BIM的源頭,BIM建模軟件更容易使用,建模也相對簡單;到了施工階段,發現實際應用難度大,涉及面廣,協同合作
發表于 05-13 16:40
?464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