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國家礦山安監局、應急管理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2026年和2030年的具體目標,包括建立完整的礦山智能化標準體系、實現礦山數據深度融合、推動礦山開采作業少人化、無人化,以及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風險等。
在這一政策背景下,中海達憑借多年與露天礦山的合作經驗,全新升級了智能鉆機引導系統,助力礦山企業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推動行業現代化轉型。
中海達智能鉆機引導系統
涵蓋了從任務下發到作業完成的全過程,適用于多種鉆孔設備,包括潛孔錘、牙輪鉆以及其他鉆孔設備。系統利用云平臺下發鉆孔任務,通過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及各類傳感器,實時監控每臺鉆機的鉆孔位置、垂直度和深度。車載平板作為輔助工具,幫助駕駛員精準地將鉆機駛向預鉆孔位置。同時,系統自動統計每個孔深、每臺鉆機的日工作量等數據,支持一鍵生成報表,方便企業進行管理和決策。
核心產品:
為確保方案順利實施,中海達提供多種高性能的產品支持,包括強固型GNSS天線、堅固型車載平板、高精度傾角傳感器和長距激光傳感器等。這些產品均具備高防護等級、超強算力、高精度測量等特點,能夠在惡劣的礦山環境中穩定運行,為智能化穿孔作業提供可靠的硬件保障。
其中:
GNSS天線:相位中心精度達到毫米級,在激烈振動的爆破環境中能防腐、防跌落以及防振動和沖擊,可平穩地固定在特定位置;
高精度傾角傳感器:符合歐盟進口相關認證,高防護低故障,減少維修成本和生產中斷,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長距激光傳感器:可短時間內完成多次距離測量,便于實時監測和快速反饋;
車載平板:抗光防水耐高溫,能快速渲染三維模型,直觀展示施工數據和引導信息,方便操作員隨時查看和操作。
應用案例
新疆某知名雙壹級資質的民爆企業,秉承建設新疆理念,業務遍布新疆多地,服務于“西電東送”“疆煤東運”。為響應國家智能化建設要求,提高礦山作業效率,降低礦區安全隱患,該企業選擇采用中海達智能鉆機引導系統,更高效、更安全地完成某處露天礦區爆破工作。
項目難點在于,傳統穿孔作業高度依賴人力,流程繁瑣且效率低下,如上午需用紅色塑料袋及沙土制作標志放樣下午才能鉆孔,任務重時甚至需晚上加班,且原有設備智能化程度低,無法自動完成調平、定位、速度調節及深度測定,操作質量與效率完全依賴個人經驗,缺乏監控手段,難以在起伏地貌下保證孔位精準度。此外,露天礦區環境復雜多變,操作人員面臨設備側翻、墜落、巖石掉落等多重安全風險。
現場作業:
作業時,操作人員通過云平臺下發設計文件作為引導任務,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實現智能引導布孔。云平臺能夠自動統計每天每個鉆機的作業孔深等數據,實時顯示樁頭距離、樁點的偏距,讓操作人員能夠精準控制鉆機位置。這種智能化銜接方式從設計到穿孔過程一氣呵成,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為后續的爆破作業提供了更精準的保障。
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可隨時查看工作進度,云平臺支持項目部、樁區間分類管理,實時監控孔位坐標偏差、垂直度偏差等關鍵指標,一旦超限立即發出預警信息,確保施工質量符合標準。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實時掌握作業狀態,及時了解作業進度、設備運行情況等關鍵信息,從而優化作業流程,提升作業質量和安全性。
同時,智能化的管理平臺還支持一鍵生成報表,讓企業決策者能夠快速獲取準確的數據支持,實現更加智能化和精細化的管理。
在采用中海達智能鉆機引導系統后,新疆某露天礦區操作人員紛紛反饋不僅提高了礦區整體的作業效率與穿孔精準度,更是降低了他們作業時的各種安全風險。
未來,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中海達將持續致力于技術創新,推動礦山行業向更加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1文章
52298瀏覽量
762316 -
GNSS
+關注
關注
9文章
831瀏覽量
48894 -
中海達
+關注
關注
0文章
63瀏覽量
485
原文標題:礦區鉆機布孔爆破哪家強? 認準中海達智能鉆機引導系統!
文章出處:【微信號:Hi-target,微信公眾號:中海達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海達2025年新型測量裝備講武堂全國合作伙伴技術實訓班圓滿結束
中海達MS100北斗監測站助力公路邊坡安全監測
中海達與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中海達2025年國內代理商大會成功舉辦
中海達推進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應用試點
中海達集團總部基地暨國家北斗產業綜合示范園廣州番禺分園落成
中海達亮相2024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
中海達受邀參加全國工程地質大會
中海達推出輕量化監測簡易感知解決方案
中海達向贛東學院捐贈測繪儀器設備
中海達助力水文現代化建設
中海達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中海達與贛東學院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測繪專業的建設
助力礦山智能化建設,中海達推出全新安全管控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