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雙碳” 目標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導向標。對于企業而言,這不僅是社會責任的擔當,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企業設備管理作為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正面臨著從傳統 “高耗低效” 模式向 “綠色智能” 模式的深刻轉型革命。傳統設備管理模式下,設備的高能耗、低效率不僅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更是與碳中和目標背道而馳,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綠色發展進程。那么,如何讓設備管理在降本增效的同時,為減碳事業貢獻力量呢?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六大創新實踐,助力企業在綠色發展的賽道上搶占先機。
一、智能調度與動態匹配:讓設備 “活” 起來
在傳統設備管理中,設備與任務的匹配往往缺乏精準性,導致設備閑置或低效運行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在 “雙碳” 時代,通過物聯網和 AI 算法實現設備與任務的精準匹配,成為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能耗的關鍵舉措。
某市北供電公司便是這方面的成功典范。該公司利用碳管理平臺,實時監控設備能耗,借助先進的 AI 算法對電力資源進行動態調度。在這一智能化管理模式下,2024年成功減少碳排放 450 噸,成為國內首個實現運營碳中和的地市級供電公司。其成功經驗充分展示了智能調度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巨大潛力。
建筑行業也積極引入智能調度系統,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對起重機等大型設備的智能化調度,設備閑置率下降了 40%,工期縮短了 15%。這不僅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減少了能源浪費,還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例如,在某大型建筑項目中,智能調度系統根據不同施工階段的任務需求,精準調配起重機,使其不再出現長時間閑置等待的情況,每臺起重機的日均作業時長增加了 3 小時,整個項目的工期提前了一個月完成,同時能源消耗降低了 10%。
智能調度與動態匹配就如同為設備賦予了 “智慧大腦”,使其能夠根據實際任務需求,靈活調整運行狀態,真正實現了設備的高效利用,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能源結構綠色化:從 “耗能者” 到 “產消者”
能源結構的綠色化是企業實現減碳目標的核心環節。傳統企業往往是能源的單純消耗者,而在 “雙碳” 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從 “耗能者” 向 “產消者” 的轉變,即不僅消耗能源,還能生產綠色能源。
施耐德電氣北京工廠在屋頂部署了 2400 千瓦光伏板,年發電 224 萬度,綠電占比達 30%,每年可減少碳排放 2000 噸。這一舉措不僅降低了企業自身的能源成本,還為減少碳排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工廠利用太陽能發電,滿足了部分生產用電需求,減少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和綠色轉型。
醫院作為能源消耗大戶,也在積極探索能源結構綠色化的路徑。許多醫院將 CT、MRI 等大型設備接入微電網,并結合儲能系統,實現了夜間低谷電價時段蓄能,白天高峰時段供電。這一模式不僅有效降低了醫院的能耗成本,降低幅度可達 25%,還優化了能源使用效率,減少了能源浪費。例如,某三甲醫院通過這一能源優化方案,每年可節省電費支出 100 萬元,同時減少碳排放 500 噸。
通過能源結構綠色化,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傳統高碳能源的依賴,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管理:從采購到報廢的綠色閉環
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管理要求企業從設備采購到報廢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充分考慮碳排放因素,實現綠色閉環管理。
在采購階段,優先選用低碳認證設備是關鍵。某電氣的 “零碳工廠” 產品,完全淘汰了六氟化硫等高污染材料,從源頭上降低了設備的碳排放。企業在采購設備時,應關注設備的能效標識和碳排放標準,選擇那些能耗低、碳排放少的設備,為企業的綠色發展奠定基礎。
在設備使用階段,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能耗數據,并利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深入挖掘,能夠及時發現設備的能耗問題并進行優化。某市推出的 “工業碳效碼” 已覆蓋 4.9 萬家企業,該系統自動生成設備碳效評分,并根據評分結果推送個性化的優化方案。例如,某工業企業通過 “工業碳效碼” 發現一臺關鍵設備能耗過高,經分析是由于設備老化和維護不當導致。企業根據優化方案對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和定期維護,設備能耗降低了 15%,碳排放相應減少。
在報廢階段,確保設備報廢流程的合規性和資源的有效回收利用至關重要。中海物業建立的電子圍欄系統,設備異常離場自動鎖機,有效防止了設備的非法處置。同時,該物業年回收金屬材料超 800 噸,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了新資源開采帶來的碳排放。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設備報廢回收機制,與專業的回收企業合作,對報廢設備進行拆解、回收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管理貫穿設備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各個環節入手,有效降低了設備的碳排放,實現了設備管理的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
四、數據驅動的精益管理:破除 “碳黑箱”
在設備管理中,數據是實現精益管理和節能減排的重要依據。然而,傳統設備管理模式下,設備運行、能源消耗等數據往往分散在各個部門,形成了一個個 “碳黑箱”,難以實現有效的整合和分析。
搭建可視化碳管理平臺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該平臺能夠整合設備運行、能源消耗、維護記錄等多維度數據,以直觀的可視化方式呈現給企業管理者,使他們能夠全面、準確地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況和碳排放情況。
佛山某工業園區接入智能管理系統后,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實施了一系列節能節水措施。例如,根據設備運行數據,合理調整設備運行時間,避免設備在低負荷狀態下長時間運行;根據能源消耗數據,對園區的照明系統進行了節能改造,采用 LED 節能燈具,并安裝智能控制系統。這些措施使得園區年節電 70 萬度,節水 2 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 442 噸。
國網某公司更是在數據驅動的精益管理方面邁出了創新步伐。通過碳資產遠期交易模式,將減排量轉化為可交易的 CCER 資產,開創了碳金融新路徑。公司利用碳管理平臺積累的數據,準確核算自身的減排量,并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將減排量進行打包交易,實現了碳資產的價值化,為企業帶來了額外的經濟收益。
數據驅動的精益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深入挖掘數據價值,精準定位節能減排的關鍵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策略,實現設備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五、循環經濟模式創新:廢料變 “金礦”
循環經濟模式創新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減碳的重要途徑。在設備管理領域,通過設備共享、材料再生和熱能回收等方式,企業能夠將廢料轉化為寶貴的資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設備共享在建筑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云端平臺,建筑企業可以共享旋挖鉆機等大型設備,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周轉率。例如,某建工集團通過設備共享平臺,旋挖鉆機等大型設備周轉率提升 210%,年節省租賃成本 1800 萬元。這不僅減少了企業對設備購置的資金投入,還避免了設備閑置造成的資源浪費,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材料再生也是循環經濟模式創新的重要方面。施耐德電氣推行包裝 100% 可回收,零部件采用循環周轉箱,年減少 1606 噸碳排放。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盡量選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減少一次性包裝和材料的使用。同時,建立完善的材料回收體系,對廢舊材料進行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熱能回收在一些高能耗行業具有巨大的潛力。鋼鐵廠將軋機余熱轉化為區域供暖能源,替代傳統燃煤鍋爐,減排效率達 60%。通過回收和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企業不僅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消耗,還降低了碳排放,同時為周邊區域提供了清潔能源,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循環經濟模式創新能夠讓企業在設備管理中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為企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企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六、多方協同治理:打造綠色生態圈
在 “雙碳” 時代,實現設備管理的綠色轉型需要多方協同合作,打造一個綠色生態圈。企業不僅要自身采取綠色管理措施,還要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形成綠色發展合力。
中海某聯動 20 萬業主開展 600 余場低碳活動,通過 “綠色積分” 激勵社區參與節能改造。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業主的環保意識,還推動了社區的節能減排工作。例如,在某小區,通過 “綠色積分” 活動,業主們積極參與節能改造,更換節能燈具、安裝智能電表等,小區的能源消耗降低了 15%。
深圳某項目將設備碳足跡與植樹減排掛鉤,企業每減少 1 噸碳排放可兌換 10 棵碳中和樹,形成了 “減排 - 認證 - 抵消” 完整鏈條。這一項目不僅鼓勵企業積極減排,還通過植樹造林的方式進一步抵消碳排放,實現了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
多方協同治理能夠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綠色發展氛圍,推動企業設備管理的綠色轉型向縱深發展,實現更大范圍的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綠色設備管理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三重價值。在經濟效益方面,設備利用率提升 30%-50%,運維成本下降 20%。通過智能調度、能源結構優化、循環經濟模式創新等措施,企業能夠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設備采購、維護和能源消耗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
在環境效益方面,單臺設備年均減碳可達 8-15 噸。通過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管理、能源結構綠色化、數據驅動的精益管理等措施,企業能夠有效降低設備的碳排放,為實現 “雙碳” 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在社會效益方面,綠色設備管理推動了供應鏈上下游共同轉型,塑造了企業的綠色品牌形象。企業的綠色發展舉措能夠帶動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采用綠色生產方式,促進整個供應鏈的綠色升級。同時,企業積極參與綠色發展,也能夠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可和贊譽,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在 “雙碳” 目標的驅動下,企業設備管理的綠色智能變革勢在必行。通過以上六大創新實踐,企業能夠在降本增效的同時,為減碳事業貢獻力量,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企業應積極行動起來,抓住綠色發展機遇,加快設備管理的轉型升級,在 “雙碳” 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愿景。
-
設備管理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1瀏覽量
9451 -
設備管理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76瀏覽量
2120 -
能源管理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9瀏覽量
41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設備管理系統,終結設備管理難題

中設智控亮相2025國際TnPM 設備運維大會,引領設備管理數智化新征程

低碳節能管理系統的優勢都有哪些
2025 設備管理系統的發展方向

天津電裝電子的綠色實踐與低碳創新
德力西電氣斬獲碳中和博鰲大會“中國節能協會創新獎”
設備管理流程優化的優勢

設備管理:醫療設備管理創新與優化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