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V2G聯網試驗看國產SiC模塊在雙向充電樁應用的市場潛力
深圳近期開展的全國最大規模車網互動(V2G)實測活動(覆蓋760個充電場站、1.7萬車次),不僅驗證了V2G技術的規?;尚行?,還揭示了國產SiC(碳化硅)功率模塊在雙向充電樁領域的巨大市場潛力。以下從技術需求、政策驅動、市場前景及挑戰等角度展開分析:
一、V2G技術規模化對SiC模塊的需求激增
高效率與高功率密度要求
深圳實測中,蓮花山超充站實現了兆瓦級V2G反向放電(單日放電量超1.3萬度),而比亞迪純電動重卡單次放電量高達300度23。此類高功率場景需要充電樁具備更高的電能轉換效率和熱管理能力。SiC模塊相較于傳統硅基器件,具有更低的開關損耗和耐高溫特性,可顯著提升充電樁效率(例如支持800V高壓快充,功率達350kW),滿足V2G對快速充放電的硬性需求。
雙向能量流的適配性
V2G要求充電樁支持電能雙向流動,而SiC模塊因其高頻開關能力,更適合雙向拓撲結構的設計。例如,南方電網在實測中應用的全液冷超充技術,依賴高效功率器件以應對高負荷場景。國產SiC模塊若能在這一領域突破技術瓶頸,將直接受益于V2G充電樁的普及。
二、政策與市場驅動下的國產替代機遇
政策催化行業爆發
中國四部門近期發布的《關于推動車網互動規?;瘧迷圏c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推廣V2G技術,并提出通過電價激勵、市場機制創新等措施推動產業發展。2025年中國充電樁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800億元,其中V2G充電樁占比將顯著提升。政策紅利為國產SiC模塊提供了規?;瘧玫拇翱谄?。
國產供應鏈的成本優勢
目前全球V2G充電樁市場頭部企業,其技術路線逐步轉向國產化。國產SiC模塊若能在良率和成本控制上優化(如持續降低SiC晶圓成本、提升封裝工藝),將比進口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例如,2024年全球V2G充電樁市場規模達2.81億美元,中國占比顯著且增速領先CAGR 29.3%,本土化生產可進一步壓縮供應鏈成本。
三、技術突破與市場應用的協同效應
技術成熟度提升
深圳試驗中,充電樁已實現全自動充電(80秒完成)、遠程調控及兆瓦級放電,表明相關技術進入實用階段。國產SiC模塊廠商若適配主流充電樁方案,將加速市場滲透。
場景化應用的擴展潛力
除乘用車外,商用車如重卡和儲能場景的V2G需求增長顯著。大功率商用車充電樁對SiC模塊的需求更高,而國產廠商在定制化方案上更具靈活性,可針對不同場景優化模塊設計。
四、挑戰與風險
技術壁壘與可靠性驗證
SiC模塊的長期可靠性(如高溫下的穩定性)仍需驗證。深圳實測中,充電樁需在極端天氣下應急保供,這對模塊的耐久性提出更高要求。國產廠商需加強與車企、電網企業的聯合測試。
國際競爭與專利布局
國產廠商需突破專利封鎖,同時提升芯片性能(如持續優化器件底層工藝、功率模塊可靠性設計)以應對國際競爭。
五、結論與展望
深圳V2G試驗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在車網互動領域已進入規?;涞仉A段。國產SiC模塊憑借政策支持、成本優勢和本土化服務能力,有望在雙向充電樁市場占據重要份額。未來3-5年,隨著V2G充電樁滲透率提升(預計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達19.8億美元),國產SiC模塊企業需聚焦以下方向:
技術迭代:開發適配800-1200V高壓平臺的模塊方案,提升功率密度;
生態合作:與充電樁廠商、電網企業共建技術標準;
產能擴張:抓住海外市場機遇(如歐洲V2G政策加速),布局全球化供應鏈。
關鍵數據支持: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4378萬輛,車樁比優化至2.2:15,而V2G充電樁的規?;瘧脤⑦M一步推動SiC模塊需求增長,預計相關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超30%。
審核編輯 黃宇
-
SiC
+關注
關注
30文章
3044瀏覽量
63887 -
充電樁
+關注
關注
149文章
2513瀏覽量
86090 -
V2G
+關注
關注
2文章
29瀏覽量
137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