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電氣顧強
電能表測量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原理,基于電路中能量轉換和電磁交換的本質差異。具體機制如下:一、有功與無功功率的定義及用途
1.1有功功率
◆定義:電路中實際被負載消耗或轉換為其他形式能量(如熱能、機械能等)的功率。它是交流電路中電壓和電流同相位分量的乘積,展現了電能的有效利用率。
◆計量方式:通過測量電壓、電流的有效值及其同相位部分的乘積(即瞬時功率的有功分量),可對時間進行積分計算得出。
◆用途:直接反映用戶實際用電量,是電力計費的重要依據。單位:瓦特(W)
公式:P=UTms? ITms?cosφ
●UTms:電壓有效值
●ITms:電流有效值
●cosφ:功率因數,表示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余弦值

1.2 無功功率
◆定義:用于建立電磁場(如電動機磁場、電容器電場)的能量交換部分,本身不消耗能量,但是會在電路中產生電流損耗。
◆計量方式:測量電壓與電流正交(相位差90°)部分的乘積(即瞬時功率的無功分量),并且對時間積分。
◆用途:評估電網效率,需通過無功補償優化電能質量。單位:乏(var)
公式:Q=UTms? ITms?sinφ
●sinφ:功率因數的正弦分量,表示無功功率比例。

為了有助于大家理解有功/無功,可以參考以下表格進行對比:

二、電能表區分有功與無功的核心原理
2.1 相位差檢測
有功功率對應電壓與電流的同相位分量(相位差φ=0°時最大),而無功功率對應正交分量(相位差φ=90°時最大)。電能表通過檢測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將總功率分解為有功(P=UIcosφ)和無功(Q=UIsinφ)兩部分。
2.2 四象限劃分與方向判定

1. 第一象限:表示企業從電網獲取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在這種情況下,用電線路通常呈感性,可能需要投入補償電容以提高功率因數。
2. 第二象限:當企業成為發電戶時,會向電網反送有功功率,但仍需要從電網獲取無功功率。這可以看作是企業內部的發電機在欠勵磁狀態下運行。
3. 第三象限:表示企業不僅向電網反送有功功率,還反送無功功率。此時,企業的用電設備相當于一臺過勵磁發電機。
4. 第四象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從電網獲取有功功率,但向電網返送無功功率。這通常是因為電容投入過多,導致線路呈容性。

電能表通過相位關系判斷能量流動方向,并分別累加正反向有功、無功電能值。
三、技術實現方式
如下:3.1 感應式電能表(機械表)
■有功計量:電壓線圈和電流線圈產生的磁場在鋁盤上感應出渦流,渦流與磁場相互作用產生轉動力矩(遵循左手定則)
■無功計量:通過附加相位補償電路或專用無功表實現,利用移相技術使磁場相位差固定為90°,測量正交分量。
3.2 電子式電度表
信號采樣:高速AD轉換器采集電壓和電流波形,計算瞬時功率值。
數字處理:利用傅里葉變換或矢量分解算法提取有功和無功分量,并通過積分獲得電能值。
方向判斷:依據電壓與電流的瞬時極性關系確定能量流向,區分正反向電能。
-
電表
+關注
關注
13文章
628瀏覽量
358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