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川崎重工推出氫動力四足仿生機器人“CORLEO”,將氫能再次推向能源變革的潮頭,而開年至今,國內氫能市場可謂風起云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不斷加碼政策扶持,在眾多產業環節中,制加氫一體站,得到了眾多地方政府真金白銀的補貼,為何制加氫一體站能獲得如此重視?
基建的必要性
氫能車續航高、零排放眾所周知,這也是在交通運輸行業,實施能源替代的主要原因,隨著上一波加碼氫能車輛的熱潮過后,氫能車無論是數量與通行范圍均有提升,但距離普及應用仍有很大差距,其中加氫站的建設就是重要一環,加氫站的數量與分布區域直接決定了氫能車輛的通行極限,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電車,通行范圍均受站點影響,當加氫站網絡逐步完善后,氫能車的優越性才能進一步體現。
制加氫一體站成趨勢
加氫站按照氫氣來源有外供氫加氫站與制加氫一體站兩種,目前外供氫加氫站氫氣到站成本約為40元/kg。考慮到運營與維護等因素,實際加注價格肯定要高于這一標準;而制氫加氫一體站采用電解水制氫時,以電價為0.45元/千瓦時來測算的話,成本要低于40元,具有一定成本優勢,而且隨著電解水制氫市場的逐步擴大,設備成本的逐步降低,外加新能源棄電的低價優勢,制加氫一體站將成為氫能加注站點的主流。
那么加注氫的成本在什么水平時,制加氫一體站才具備全面商業化的條件?
制加氫一體站成本分析
2023年國內加氫價格35元/kg,補貼15元/kg計算(示范城市群氫價要求),電解水制加一體站在日均加注負荷達到30%可基本實現盈虧平衡;日均加注負荷超過70%,可實現無運營補貼條件下加注盈利。據測算,制備1kg氫氣大約消耗55度電,若綠電度電成本約為0.3元,1kg氫氣的電力成本可以降至15元至20元區間,綠電制氫加氫一體站的氫氣售價約為35元/kg,當整站達到65%運營負荷后,氫氣成本可以降至30元/kg以下,即可在無補貼情況下實現盈利。
綜合來看,當制氫加氫一體站采用的電解水制氫成本能降低到30元/公斤以下,同時日均加注負荷達到一定水平,在合適的電價政策以及當地高純氫市場價格等條件配合下,制加氫一體站將具備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可行性。
穩石氫能AEM電解水制氫技術采用了非貴金屬催化劑,因此系統初始成本不高,同時,陰離子交換膜、催化劑、膜電極等核心材料與部件的自研自產具備更大的降本空間,在平準化條件下,穩石氫能AEM電解水制氫成本能夠控制在25元以內,隨著商用規模擴大,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這一成本有望持續下降。
加氫會是未來主流?
加氫站的建設豐富了交通運輸領域的能源選擇,加油、加電之外,還可以加氫,那么氫能車的氫耗成本是否具有優勢呢?
用百公里數據來做參照對比的話,以2025年3月5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為例,不同地區和中心城市的汽油價格有所不同,但大致在一定范圍內。以常見的百公里耗油7升的車型為例,按照每升8元的汽油價格計算,百公里費用為56元。
而加電成本因充電方式和電價不同而有所差異。對于家用充電樁,低谷電價可能較低,而公共充電樁的電價一般在1 - 2元/度左右。以85kWh電池續航715公里(按折扣后550公里續航)計算,公共電價1.5元/度,百公里充電費用約為23元。
氫能車百公里耗氫量因車型不同而有所差異,選用東風公司研發的“東風氫舟e·H2”乘用車作為參考對象,其百公里耗氫量為0.751千克,按照35元/kg的加注價格,百公里費用約為26.3元,與加電費用已較為接近,而制加氫一體站從商業角度來看的話,加注價格穩定在這一水平需要制氫裝備進一步降本,且能夠充分應對電價波動帶來的影響。
總體而言,目前在財政補貼與政策的雙重支持下,制加氫一體站展現出了大規模商業化的潛力,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規模化應用,氫氣的制造成本和加氫站的運營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當市場體量成長起來后,完全商業化運行也將得以實現。
審核編輯 黃宇
-
仿生機器人
+關注
關注
1文章
74瀏覽量
154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加氫站氫氣監測自動告警物聯網解決方案



谷景科普一體成型電感在電路中失效的原因

一體成型功率電感漏感原因大揭秘
谷景科普一體成型電感封裝對電性能的影響
你知道一體成型電感多少錢嗎
谷景科普一體成型電感封裝會影響電性能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