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每一個國人都能理解將核心技術與國際標準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但技術自主權不會憑空而至,一項核心科技從無到有、從研發到商用、從國內領先到國際標準,一點點進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
以通信技術為例,網絡聯接是數字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技術自主權不容有失。2024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就頒給了“基于以太網內生TDM的切片分組網(SPN)關鍵技術和規模應用”。
以往通信行業的標準技術,先有國際標準再有國內標準。而SPN技術,是先有國內標準再有國際標準。這說明,SPN技術不是翻譯引進國外技術,而是由中國移動主導的系統性原創技術,首次以成體系的技術主導國際標準,這在整個行業都是極少見的。
2016年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啟動承載網新技術研究,中國移動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SPN技術經過了研發驗證、國際標準化、規模建網、規模商用等一道道環節,終成聯接千行百業的數智底座。
中國通信人以十載光陰,踐行了對國之重托的承諾,兌現了“網絡強國”戰略的使命必達,以可靠網絡守護億萬民眾的數字生活。SPN相關成果獲得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實至名歸。
而我們想透過這張獲獎證書,進一步追問,中國通信人究竟是怎樣一步步取得這樣的成就?他們為什么而努力?基于SPN技術來構建數智時代的聯接底座,對于國家和社會又意味著什么?
讓我們一起走進SPN的十年紀事,走進中國通信人的技術征途。
SPN技術為什么重要,答案要從一個更本質的問題中尋找:為什么時代需要一種新的移動承載網技術。
近三十年來,無線通信網絡經歷了1G~5G五個代際的演進。將無線基站與核心網連接起來的,就是移動回傳網絡,這也是承載領域技術的競爭焦點。5G時代,承載網面臨的業務需求更為多樣化,要滿足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端到端切片、安全可靠等新需求,業務呼喚新的傳輸范式。
SPN技術正是一道業務傳輸范式的分水嶺。
SPN之前,傳統承載技術方案都是單一的,要么是第一代傳輸范式TDM技術,可保障業務質量的極致可靠性;要么是第二代傳輸范式以太網分組轉發技術,可實現業務的高效承載。但是將TDM和以太網技術融合,傳統承載技術僅能提供兩種芯片或兩種板卡的簡單疊加方案,而TDM和以太網兩個機制又水火不相容,簡單疊加的傳統方案,根本無法規模部署、應用。
面對未知挑戰,中國移動的專家團隊協同以華為作為代表的產業鏈伙伴,聚焦這一核心課題,首創了以太網內生TDM多維融合轉發的方案,將TDM和以太網技術,優雅、簡潔地和諧融合,打造了全新的第三代傳輸范式。2017年10月,中國移動首次提出滿足5G移動通信業務的承載網技術——SPN。
這種首創的先進理念,以及衍生的系列配套機制,為中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獲得了空前的主導優勢,最終寫入國際標準,打破技術壁壘,實現承載網領域國際標準對國內標準的首次引用。同時,中國通信產業界精誠合作,同心勠力,快速研制芯片、原型機驗證、國家撥款項目驗證,最后由中國移動順利完成網絡的全面部署應用。
至此,承載新范式完成代際演進、創新,SPN登上了歷史舞臺,正式開啟了SPN的時代。
2024年科學技術一等獎,之所以授予“基于以太網內生TDM的切片分組網(SPN)關鍵技術和規模應用”,是SPN作為新一代承載網,具有以下優勢:
首先,從理念上,高屋建瓴地率先提出了“以太網內生TDM”的多維融合轉發系統架構,實現了從L1到L3的和諧融合共生;領先的理念占據優勢話語權,圍繞核心機制創新,提出了城域傳送網(MTN)層網絡、接口協議、幀結構和信號處理機制,支持軟硬靈活切片和超低時延轉發,搭建業務的立體交通體系;為實現業務的可靠承載,進一步提出了新型段路由的標簽類型和隨流檢測機制,解決了超大規模IP網絡端到端面向連接組網問題;構建基于SDN的管、控、析三位一體的編排體系,實現集中化的智能調度,相當于搭建了交通體系的信號燈體系,讓業務數據可以在SPN這個立體交通體系里高效通行。
上述技術突破,讓SPN首次在傳輸領域實現了軟硬切片的靈活提供和基于切片的差異化業務承載。也因此,SPN成為業內率先支持硬切片和軟切片的5G傳輸技術,并構筑了中國移動面向ToC、ToB和ToH場景的差異化承載優勢。
在那個5G牌照尚未發放的技術混沌期,中國通信人敢于面向下一代網絡和行業數字化升級需求,科學技術一等獎所嘉獎的,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行為,更是:前瞻眼光。
網絡商用,標準先行。在SPN之前,中國在移動承載通信領域還沒有以原創系統性技術體系主導國際標準的先例。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技術后發。在1G和2G時代,主要采用由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出并主導的SDH/MSTP技術進行傳輸,中國當時處于跟隨地位。
二是合作開發。3G和4G時代,中國移動采用PTN技術進行承載,這使得中國主導的PTN技術與美國主導的PSN技術并駕齊驅,處于并跑狀態,但PTN也不是中國整體性原創技術,在其中借鑒了西方提出的MPLS技術。
三是認知壁壘。國際標準組織中,很多席位都由國外專家擔任,也有一些介入5G承載網領域研究的國外電信運營商、設備商、芯片商的代表等,希望延緩中國主導的標準的進程。固有偏見和復雜博弈,給中國技術的國際標準化帶來障礙。
業內高層人士曾回憶道,SPN技術方案在SG15立項,涉及面廣、推動難度大、協調工作量大。
2017年6月,ITU-T SG15全會期間,中國向會議提交了關于5G承載網標準立項的文稿,這是“中國5G承載方案”正式亮相國際組織。SPN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面臨著非常高的理解、說服門檻,受到不少國外專家、ITU部分管理層的質疑,提出了很多尖銳的問題。比如海外標準老專家對整個SPN標準比較抗拒,也有專家認為SPN技術不可行、沒有價值等。
幸好,當時中國通信行業已經培養了眾多高端技術人才,逐步進入該領域的世界前列,其中也包括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他們在SPN國際標準化工作中,領銜承擔超過七成的20余個Editor席位,做出重要貢獻,主導20余項標準的制定和立項,獲取150余項專利授權,其中國際專利達45項,并有30余項專利寫入國際標準。中國移動李晗,就是其中佼佼者。
(中國移動研究院 李晗)
李晗曾與團隊一起將基于國際標準衍生而來的PTN標準推向國際,克服重重困難才實現了我國在承載網國際標準方面的突破。而針對SPN技術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則是從國內原生走向國外,難度倍增。但李晗所在的標準化團隊沒有放棄希望,把握每個會的討論機會,提交了數百篇文稿,闡述SPN的技術框架、基本原理和各項關鍵問題,終于得到了ITU管理層的回應。
2018年10月,ITU-T SG15全會期間,中國代表團成員圍繞SPN技術理念、架構、方案及技術細節等做了深入詳盡的探討,主動向ITU管理層介紹了中國關于SPN技術仿真實驗的情況和測試結果,最終在這次全會上,成功立項SPN核心的G.8312(MTN接口)標準。
此后,國內標準團隊做了大量的標準推進工作,產業鏈精誠合作,勠力同心,終于在2020年9月的 ITU-T SG15全會上,基于國內已臻成熟的SPN標準體系,中國移動聯合業界合作伙伴主導的3項MTN系列標準制定完成,正式批準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國內產業界的認真分析和據理力爭,MTN標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SPN的技術特征,保障了中國產業界的先發優勢和核心利益,也獲得了國際標準組織的認可。
至此,SPN/MTN成為ITU-T繼SDH、OTN之后的新一代承載網技術體系,解鎖了兩個“第一次”:
一是首次由中國企業開創了移動承載網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標志著中國在5G傳輸技術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二是中國在移動承載通信領域,首次以成體系的技術主導國際標準,涵蓋了SPN/MTN的所有技術要求,在ITU-T完成MTN接口、架構、管理、設備、保護、演進、同步等7項完整的國際標準系列立項。
科學技術一等獎的獎狀上,銘刻的第二個詞是:勇闖無人區。
有了標準,下一步就是加速SPN網絡部署,讓全社會與千行百業用起來,以新一代承載網來支撐業務應用創新。
中國移動計劃建設部鄒洪強介紹了SPN網絡從初期部署到規模應用的歷程。
(中國移動計劃建設部 鄒洪強)
自2019年5G元年起,中國移動統籌全國全網布局,啟動SPN設備集采,持續開展現網規模部署。截至目前,中國移動構建了技術領先、全球規模最大的SPN承載網絡,現網運行SPN設備數量超過40萬端,承載了超過240萬個5G基站,覆蓋31省330+本地網,已穩定運行超五年。同時,加強了5G回傳SPN和4G回傳PTN網絡間的協同,充分發揮SPN技術先進和PTN覆蓋面廣的優勢,分場景高效承載5G業務。
中國移動SPN網絡不僅為5G網絡規模覆蓋做出了關鍵貢獻,且向綜合業務承載網進一步演進。
政務、金融、電力能源等行業用戶對網絡基礎設施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極高,SPN切片專網高度適配該需求。并且,基于在5G移動承載方面的成功經驗,SPN網絡已在行業用戶構筑了信任的基石,為行業應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規模應用不僅要行業用戶信得過,還要讓他們用起來、用得好。中國移動找到了兩個關鍵的創新錨點:
第一個錨點:行業場景化。面向政企、交通、稅務、醫療等垂直場景,推出針對性的SPN專線產品和解決方案,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
2022年6月,中國移動推出了SPN切片專線產品,具有專屬可信、安全可靠、泛在靈活、智慧運維等特點,有效支撐行業應用創新。
比如政務領域,廣東移動聯合華為在廣東清遠,基于以太網內生TDM技術,積極研究和推進IPv6+賦能的SPN技術方案應用,借助“IPv6+”超寬、廣聯接、確定性和低時延等能力維度,擴展5G應用范圍,提升體驗,探索新質互聯網在政務領域的應用,成功部署了端到端SPN政企專網。
稅務領域,陜西移動聯合中國移動設計院、華為打造SPN金稅切片專網,基于廣覆蓋網絡,網點靈活接入,快開通;SPN+5G固移融合,空地互備,業務高可靠承載;端到端切片使能,業務專屬通道高安全,助力稅務業務數字化體驗升級。
(中國移動發布SPN切片專線)
第二個錨點:數智新基建。發展數字經濟,算力網絡是關鍵引擎,近年來,東數西算、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等國家戰略正扎實推進。中國移動依托在數字基建、網絡技術上的既有優勢,開拓數智化為核心的第二增長曲線。在2024中國移動算力網絡大會上,SPN作為算力網絡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式發布系列成果,打造業界首創“零卡頓”“零中斷”“零等待”的差異化算力輸送服務。
其中,SPN通過MTN 細粒度切片技術創新、末端小型化 SPN 設備、分布式算力互聯及邊緣算力接入技術以及業務靈活調度及可視技術,持續構筑領先業界的算間智聯和靈活入算能力,滿足千行萬業智能化所帶來的差異化的新需求。
以網強算,SPN技術助力數智基建的建設;聚焦場景,SPN專線產品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這兩個錨點,中國移動的SPN網絡正觸達千行百業,實現規模應用。
市民經由SPN政務專網辦成一件實事,村衛生所通過SPN網絡發起一次遠程問診,SPN承載網托舉著無數人在數字時代的點滴幸福。科學技術一等獎的第三個頒獎詞,應該是:服務于社會的美好數智生活。
所有過往,皆是序章。從2016承接國家項目,到2025規模應用,中國移動用近十年時間深耕細作,不斷創新,攜SPN/MTN系列技術方案,走出了一條“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依托國家重大專項、深度實施技術創新、帶動引領產業發展、主導成為國際標準”的科技創新路線。
未來,SPN將在更多行業中推廣應用,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同時,通過與其他前沿技術的結合,SPN將進一步發揮其在智能通信領域的優勢。
透過這張證書,我們能看到SPN的技術遠征,中國移動的十年一諾,用“言必信、行必果”的硬核奮斗,回應著時代和國家對自主創新的深切呼喚。面向未來,SPN的故事也是一張寫滿確定性的路線圖,它讓我們確信:中國移動持續引領的技術實力,是確定的;中國通信產業崛起的事實,是確定的;中國產業鏈的完整與團結,是確定的。
這些確定性,支撐著中國通信人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先進而堅實的網絡底座上,一定能建設好數智中國。
審核編輯 黃宇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154瀏覽量
137258 -
TDM
+關注
關注
0文章
58瀏覽量
158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十年磨一劍,我的新書上市了!

維信諾獲顯示領域全球首個ISO 56001創新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DLP4500能否上傳一組圖片,然后給正向觸發,每次觸發就投影一張圖片?
用DLP4500燒錄9張8bit位深度的相移圖,3張合成了一張24bit,結果每一張24bit都重復投射三次,這是為什么?
DLP4710一張張加載圖片顯示這個速度是否能夠更改?
華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
睿創微納五年&十年功勛員工頒獎大會圓滿舉行
沃達豐與谷歌深化十年戰略合作
如何維修一張電腦顯卡型號是amd的rx580 燒壞的部位?
東莞移動聯合華為打造SPN綜合承載主力網,推進PTN/SPN兩網融合深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