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變,其中大模型驅動的智能化升級將成為產業突破的核心引擎。在日前召開的2025上海車展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上,德賽西威技術中心人工智能實驗室專家張書赫博士以《端側智能·重塑體驗》為題,分享了對大模型驅動下一代車載座艙革命的深度思考。
未來出行智能化需求之變
智能化已經成為汽車必選項。畢馬威統計數據顯示,有88%的用戶將智能座艙配置納入購車考量,47%的用戶對智能座艙內的增值功能有付費意愿。羅蘭貝格預測,軟件服務將成為車企的第二增長曲線,單車軟件價值有望在2030年增至15,000-32,000元,較2022年翻倍增長。
德賽西威認為,汽車正從駕駛工具徹底轉變為沉浸式、個性化的智能移動空間,用戶訴求也正在發生從功能到體驗的飛躍。簡單的信息娛樂和控制已經不能滿足期待,用戶真正需要的是有溫度、“懂我”的智能空間,對智能座艙主動適應、情境感知、用戶自然語言交互和習慣學習、個性化推理和預測等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AI全流程平臺推動行業變革
顯然,大算力和大模型已經成為車企贏得用戶,從競爭中成功突圍的剛需,但實現量產上車受到車載芯片算力、功耗等指標的嚴格約束,需要解決系統性適配問題。
張書赫表示,端側部署并非單一技術突破,需要算法、軟件、硬件深度協同。在技術可行性基礎之上,還需要同時滿足商業明智、成本可控、體驗卓越。
德賽西威聚焦智能座艙的未來發展趨勢,強化算力、數據和算法庫三大支柱,筑牢AI基建層。不斷提高數據驅動的場景優化、端云協同的智能進化、極致性能的工程落地三大能力,形成AI技術層優勢。打通從設計、SOA開發框架和工具鏈,再到生產制造的全鏈條AI應用層。整體構建起AI全流程平臺,全面推動智慧出行變革。
五大維度突破智能座艙邊界
智能座艙是用戶感受最直接的空間,是各種數據流交互的中心,最能直觀展現AI改變出行的成果。張書赫在演講中展示了德賽西威端側大模型如何在五個維度突破智能座艙用戶感受的邊界。
維度一 深度個性化
千人千面成為可能。從用戶被動接受車輛設置,到車輛主動適應用戶。車輛將持續學習駕乘人員的習慣偏好,構建動態、精細、私密的用戶畫像,實現智能推薦和主動適配。
維度二 高度安全性
隨著端側大模型計算能力提升,用戶語音聲紋、人臉圖像、駕駛行為數據等高度敏感信息實現本地處理,避免了云端傳輸和儲存時的泄露風險。
維度三 適配靈活性
德賽西威重視AI能力與硬件平臺的“松耦合”,端側AI模型/算法邏輯與具體的車輛硬件、底層控制系統相對分離,實現模塊化、解耦化設計,具備更加靈活的適配性。
維度四 感知全域化
德賽西威端側大模型以深度理解技術,不斷學習、強化人-車-環境復雜系統的整體化、情景化深度感知能力,從人和車兩方面提高交互性與安全性。
維度五:商業模式靈活
德賽西威端側大模型優化了長期運營成本結構,增強了車企在產品定價與成本控制上的可預測性。通過將核心AI能力部署于車輛本地,降低了對持續云端推理費用的依賴,為“軟件定義汽車”下功能訂閱、按需服務等多元化價值變現模式奠定基礎,助力車企挖掘新的增長點。
2024年,德賽西威研發支出達21.92億元,研發人員占比接近員工總數的46%,在汽車電子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在大模型驅動下一代車載座艙革命的窗口期,德賽西威堅持長期主義,加大AI與算力基建投入,不斷向行業輸出創新AI產品和方案,體現出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在產業變革中的“催化器”作用。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3041瀏覽量
108133 -
德賽西威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8瀏覽量
4891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984瀏覽量
3749
原文標題:端側智能從“懂你”到“預見你”,大模型驅動下一代座艙革命
文章出處:【微信號:Desay-SV,微信公眾號:德賽西威DESAYSV】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