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PD快充頭已成為家庭必備品,同時,Type-C接口也已成為大多數消費終端設備的取電標準。 當前主流的充電方式,除國際通用的USB-PD協議外,還包括高通Quick Charge (QC)、OPPO SuperVOOC/華為SCP、三星AFC、聯發科PE等私有協議。這些私有協議雖各有優勢(例如QC的動態電壓協商、SCP的超高功率輸出),但普遍面臨“多設備需多充電器”的用戶痛點。
因此,充電協議的融合化是核心發展方向:一方面,USB PD 3.1標準(最高支持240W)作為國際通用規范,正逐步擴展以兼容各私有協議的高功率需求。另一方面,廠商通過“私有協議 + PD”雙模設計(如OPPO SuperVOOC充電器兼容PD輸出)來平衡自身技術壁壘與用戶體驗。
一、什么是傳輸端(Source)和接收端(Sink)?
在日常充電過程中,電力傳輸通常需要兩個關鍵角色共同配合,即傳輸端(Source)和接收端(Sink)。傳輸端負責提供電力,而接收端負責接收并利用這些電力來充電。兩者之間的協調和通信對于確保充電過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
Sink和Source之間的電力傳輸基于一系列復雜的通信協議,如USB Power Delivery(USB PD)。當Sink設備(如智能手機)連接到Source設備(如充電器)時,雙方通過數據線進行通信,協商電力傳輸參數。Source設備會根據Sink設備的需求,調整輸出電壓和電流,確保提供適當的電力。同時,協議芯片在整個過程中持續監控,提供過壓、過流、過熱保護,保障充電過程的安全。
結構圖示 :
1、Source芯片
Source芯片是快充充電器(供電端)的核心控制芯片,它負責智能識別連接設備的充電協議(如PD、QC等),并據此動態協商和輸出最合適的電壓/電流(例如從5V到20V),同時確保高功率傳輸的安全可靠(如支持PD3.1的240W),是實現“一個充電器兼容多設備”快充體驗的關鍵技術基礎。
市面上常見的PD3.1 Source芯片匯總:
2、E-Marker芯片
E-Marker是Type-C線纜內置的微型芯片,存儲線纜關鍵參數(如最大功率/數據傳輸速率)。通過USB-C的CC線,它讓充電器與設備讀取線纜能力并動態匹配供電/數據傳輸方案,避免過壓、過流或兼容性問題,本質是線纜的“安全身份證”。
E-Marker芯片(慧能泰HUSB332 ) :
不同廠商的E-Marker芯片型號因功能差異而多樣,以下是部分主流廠商的代表產品:
德州儀器(TI):TPS65988(支持USB PD 3.1、100W+功率、40Gbps雷電4協議)、TPS25750(集成E-Marker功能的PD控制器)。
威世半導體(Vishay):Si7012(支持USB 3.2 Gen2x2、100W快充)、Si7022(支持Thunderbolt 4、40Gbps數據+視頻)。
恩智浦(NXP):PTN5150(支持USB PD 3.0、65W快充+USB 3.2數據)。
3、PD Sink取電芯片
終端設備(如耳機/電動工具)的 “智能電壓調度官”,通過USB-C接口與充電器(Source端)實時通信,精準獲取所需電壓(5V/9V/12V/15V/20V等)。用通用PD充電器取代專用充電器,即插即用,告別“一線一充”。
推薦芯片:
應用場景:
二、總結
隨著Type-C供電成為主流,PD三芯方案(Source+E-marker+Sink)正推動快充革新。設備精準獲取所需電壓(5V/9V/12V/15V/20V等)的核心,在于內置取電芯片(Sink端)——它能智能請求充電器(Source端)輸出匹配電壓。推薦高性價比取電芯片ECP5701/5702,終端設備(如耳機/音箱/電動工具)集成后,可直接使用通用Type-C充電器/線,省去專用配件成本,同時提升用戶體驗!
如果您有進一步的技術探討或方案定制需求,歡迎隨時聯系我們雅欣工程師團隊!
審核編輯 黃宇
-
Source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10139 -
主控芯片
+關注
關注
2文章
208瀏覽量
251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實測分析!一個PD充電頭憑什么輸出5V/9V/12V/20V?
PD快充誘騙協議協議芯片選型大全
支持PD+QC+華為+三星快充協議+UART串口通訊協議的Sink取電芯片

講解什么是取電協議芯片及快充協議的種類

PD誘騙取電快充協議芯支持 PD3.1: 5V、 9V、 12V、 15V、 20V、 28V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