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智駕最前沿微信公眾號]在當下汽車消費市場,智能駕駛(以下簡稱“智駕”)已經從新鮮概念迅速演變為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廠商對各級別智駕能力的劃分,大多遵循國際通用的L0至L5六級標準。其中,L1和L2側重于如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對駕駛員的輔助;L3則在受限情境下實現有限的自動化;而達到L4級別時,車輛能夠在特定環境和工況下,實現全自動化駕駛,駕駛員可以在這些場景中“脫手脫眼脫腦”,事故責任亦由車企承擔。雖然這一標準明確了各級別的技術門檻與責任邊界,但在實際應用中,絕大多數車企并不會在智駕全過程中承擔全部責任,消費者仍需自行承擔較多潛在風險。智駕最前沿也曾戲言:車企想證明自己的智駕系統很牛,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對智駕事故主動擔責。但直至現在,也鮮有車企敢主動承擔這一責任。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智駕應用,主要集中在城市領航、高快領航和智能泊車這3個核心場景。城市領航主要是指車輛在城市道路網內,根據高精地圖與實時傳感器數據,完成對紅綠燈、行人、非機動車等復雜交通元素的安全識別與動態避讓;高快領航則傾向于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環境下,實現自動跟車、變道、匝道出入口識別等;智能泊車主要解決的是低速環境下的車位檢測、路徑規劃和自動泊入與駛出難題。這三個場景覆蓋了日常用車的絕大多數痛點,但在大多數廠商的產品承諾中,對于這些場景的責任劃分往往含糊其詞,一旦在智駕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消費者往往要經過繁瑣的保險理賠流程,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而保費的上漲也幾乎難以避免。
為了應對上述場景,比亞迪推出了“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天神之眼采用了高分辨率環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結合基于深度學習的語義分割與目標跟蹤算法,能夠在車位檢測、障礙物識別、空間邊界估計等關鍵環節,實現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決策。其核心優勢主要有3點,一是對車位形狀和周邊環境的三維重建精度更高,能夠處理狹窄、斜列、錯位等復雜車位;二是對動態障礙物(如行人、低矮停放物)的檢測更加及時,配合軌跡預測模型,確保在泊車過程中不會發生需要緊急剎停的突發狀況;三是通過多傳感器實時標定與冗余校驗,大大提升了系統對攝像頭或雷達失效場景的容錯能力。
就在2025年7月9日,比亞迪更是宣布對搭載“天神之眼”的車輛,全面承擔因系統自動泊車而產生的安全及損失賠付責任,并且不影響次年保險費率,這一舉措從多方面彰顯了它對自身技術性能的高度自信。這意味著在智能泊車整個流程中,比亞迪愿意主動承擔“最后一公里”的風險,讓用戶無需通過傳統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直接由廠商售后進行收車、修復及賠付處理,大幅簡化了事后處理流程。
對于車企而言,只有當系統在海量真實場景中經過充分驗證,并具備較高的魯棒性與容錯能力時,才可能拿出如此強硬的承諾。這一“兜底”承諾更是消除了消費者對智能泊車功能的后顧之憂。當用戶啟用天神之眼進行自動泊入時,無需再擔心因功能不成熟導致保險理賠的繁瑣程序,也不用擔憂保費上漲給家庭預算帶來壓力。這種“無風險試水”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用戶對智能泊車功能的接受度,也能讓更多消費者真正走到“自動”與“信任”結合的臨界點,從而形成更多人使用、更多場景驗證,進一步促進系統優化的良性反饋。
對于行業來說,比亞迪此舉無疑為汽車智能化領域樹立了新標桿。過去,幾乎所有車企在自動化功能的風險承擔上都采取回避策略,普遍在宣傳中強調技術先進性,卻吝于對潛在故障風險承擔責任。比亞迪打破這一慣例,向消費者承諾風險兜底,將商業模式與技術實力緊密捆綁,逼迫競爭對手不得不正視自動駕駛功能的最終責任承擔,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在技術安全與售后服務方面做出更大投入。
在法律與監管層面,這種廠商直接兜底的模式也對相關法規的完善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智能泊車過程中,若發生事故,傳統認定往往需要交警介入判斷系統故障與駕駛員操作失誤的責任界限,而比亞迪的承諾則打通了這一認定流程,強調廠商售后責任,大大降低了行政與司法成本。長期來看,這種實踐將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可借鑒的案例,促進智能駕駛責任認定法規的進一步細化與透明。
對于保險行業而言,比亞迪的承諾有望倒逼保險公司調整產品策略與定價模型。過去,智能化功能的引入主要被看作潛在風險因素,保費往往會隨之上浮;而當廠商主動承擔風險時,保險公司需重新評估智駕的責任邊界,可能通過設計“智駕專屬險種”或“技術可靠折扣”等方式,與車企形成合作,既保障消費者,又實現自身風險可控。
這一承諾背后,其實是OTA(Over-the-Air)升級在發揮關鍵作用。通過持續的OTA推送,比亞迪可以將全球范圍內數百萬輛在用車輛的泊車行為數據匯聚到云端,進行大規模的數據挖掘與算法迭代。無論是新功能上線,還是已知問題的動態修復,都能在最短時間內推送到用戶車輛,讓系統始終保持在最優狀態,為“承諾兜底”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在比亞迪本次發布的內容中,也直言“將進行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規模的智駕OTA,會全面覆蓋泊車、行車、安全三大板塊十余項功能,涉及天神之眼A/B/C三大平臺多款車型”。其中在泊車方面,天神之眼新增三速泊車、車頭泊入、偏置泊車、窄車位泊車自動收后視鏡等功能,并優化了懸空障礙物識別功能,智能泊車又快又準又安全。
車企對于智駕系統兜底承諾并非簡單的“包修包賠”,更是一種“風險共擔”的新模式。它要求車企在技術研發、質量管控、售后服務等環節形成閉環管理,從傳感器選型、軟件開發、整車集成,到測試驗證、用戶教育以及快速響應的保障機制,每一個環節都要建立嚴密的監測與反饋體系,確保智能泊車系統在不同地域、不同使用習慣下都能穩定運行。
這種模式其實還傳遞了“技術即服務”的理念。車輛智能化不再是冷冰冰的功能標簽,而是與日常出行體驗緊密結合的綜合服務體系。未來用戶在購車時,將不僅看功能參數、體驗視頻,還會更關心售后承諾與實際使用保障。比亞迪通過對智能泊車兜底賦能,向市場展示了智能駕駛不僅是“技術賣點”,更可以轉化為可感知的用戶權益。
未來,隨著車路協同、5G通信與高精地圖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智能泊車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多樣,從城市立體車庫到地下環道,從社區共享泊位到商業綜合體專屬通道。廠商能否繼續為用戶承擔風險、提升服務質量,將決定市場格局的進一步演變。比亞迪此次承諾,不僅是一次商業策略的創新,還是對整個智能出行生態構建路徑的深遠探索。
智駕最前沿以為,比亞迪對天神之眼智能泊車功能的全面兜底,既是對自身技術實力的自信表達,也為消費者、行業和監管部門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當技術與服務深度融合時,智能駕駛的價值將不僅體現在“自動化”本身,更在于“風險可控、體驗無憂”的整體出行解決方案。未來,伴隨著更多企業加入這一探索,智能泊車乃至整個智能駕駛產業,都將在“技術賦能+責任共擔”的模式下,邁向更成熟、更可靠的階段。
審核編輯 黃宇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473瀏覽量
55256 -
智能泊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瀏覽量
784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8文章
14302瀏覽量
1704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比亞迪推L4級智能泊車!企業兜底,技術碾壓競對?
自動駕駛技術測試有哪些?

自動駕駛安全基石:ODD
自動駕駛大模型中常提的Token是個啥?對自動駕駛有何影響?
NVIDIA Halos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系統發布
什么是具身智能?自動駕駛是具身智能嗎?
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有自動駕駛嗎
機器視覺 歡創播報 比亞迪與華為展開自動駕駛合作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自動駕駛識別技術有哪些
自動駕駛步入L3階段 磁性元器件行業有何新機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