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的大背景下,儲能技術正成為推動可再生能源廣泛應用的關鍵力量。作為中國領先的鋰電池制造商之一,億緯鋰能近年來不斷加碼在儲能領域的投入,以應對全球市場對清潔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2025年6月,億緯鋰能宣布將通過其全資孫公司——億緯儲能馬來西亞(EVE ENERGY STORAGE MALAYSIA SDN.BHD.)在馬來西亞吉打州居林市投資建設一個新型儲能電池項目,總投資額高達86.54億元人民幣。
這一項目的啟動不僅標志著億緯鋰能在全球化戰略上的又一重要布局,也反映出中國企業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中不斷增強的影響力。
項目的全稱是“馬來西亞高安全、高可靠、長壽命新型儲能項目”,選址于馬來西亞吉打州居林市,計劃用地面積約為48.4萬平方米,預計建設周期不超過2.5年,2026年初實現量產。
貿易壁壘下的破局之道,成為億緯此次豪賭的核心邏輯。近年來,歐美針對中國電池產品的關稅壁壘不斷加碼。美國《通脹削減法》對進口電池設置嚴格限制,新一輪301關稅政策更直接瞄準中國原產產品。
億緯鋰能通過海外布局,能夠有效規避這些風險,確保訂單的穩定交付,這對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而且,該項目的建設還將進一步促進億緯鋰能海外業務的擴張,擴大海外產能,鞏固其在全球鋰電池領域的市場地位,完善全球化產業布局,使其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版圖中更具競爭力和影響力。
與此同時,東南亞市場的優勢,也讓億緯鋰能的投入更具底氣。一方面,該地區新能源需求井噴。東盟國家為達成《巴黎協定》目標,2030年前每年需新增21GW可再生能源裝機,配套儲能需求激增;電動車市場預計2027年突破26億美元,2035年銷量超越燃油車。
另一方面,馬來西亞具備區位與成本的雙重優勢,低廉的勞動力與土地成本、東盟關稅同盟的便利,以及緊鄰印尼鎳礦資源(占全球儲量22%)的供應鏈優勢。
億緯鋰能的馬來西亞基地已初具規模,其一期圓柱電池工廠2025年2月投產,年產6.8億只電池供應電動工具市場;此次二期儲能項目建成后,馬來西亞基地將形成覆蓋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多場景一體化產能樞紐,輻射整個亞太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億緯鋰能首次進行海外布局。此前,該公司已經在泰國、匈牙利、土耳其等地開展相關投資,并與多家國際知名車企和能源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此次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可以看作是其全球戰略的延續和深化。通過構建覆蓋亞洲、歐洲、美洲的多元化生產網絡,億緯鋰能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也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加靈活高效的本地化服務。
據InfoLink Consulting發布的2024年全球儲能電池企業出貨量排名,億緯鋰能躍居全球第二,在大儲領域位列全球第二,小儲市場電芯出貨量更是登頂榜首。
小結
億緯鋰能此次斥資86.54億元在馬來西亞建設新型儲能電池項目,不僅是企業自身戰略升級的重要舉措,更是中國新能源產業走向世界、參與全球能源變革的一個縮影。能否在貿易摩擦與產能過剩的夾擊中,將地理跳板轉化為技術高地,將決定誰能在全球儲能的牌桌上贏得下一局。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1076瀏覽量
134972 -
億緯鋰能
+關注
關注
2文章
303瀏覽量
55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設備進場,預計明年一季度投產
近日,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迎來了設備進場的重要時刻。作為一家擁有二十余年圓柱電池研發和生產制造經驗的企業,
億緯鋰能與馬來西亞拉曼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近日,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分公司(EVE Energy Malaysia Sdn. Bhd)與拉曼管理與工藝大學(以下簡稱'TAR U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