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2025年,GPU行業依然站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今年以來,GPU領域持續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多家GPU企業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其中包括摩爾、象帝先等。與此同時,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也已正式提交上市申請。就在近期,壁仞和曦望也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進一步推動行業熱度攀升。
然而,GPU作為典型的“燒錢”行業,其研發過程涉及芯片架構設計、流片試產、軟件生態構建等多個高成本環節,而摩爾線程、沐曦在報告期內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居高不下,這場以“燒錢”為代價的技術馬拉松,正改寫全球算力競爭格局。
商湯走出GPU新星,曦望、壁仞再融數十億
7月18日,曦望Sunrise官宣完成近10億元人民幣的最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一集團旗下華胥基金、第四范式、游族網絡、北京利爾、松禾資本、海通開元等知名投資機構共同參與。
曦望Sunrise是一家全棧自研人工智能算力芯片企業,專注于高性能GPU及多模態場景推理芯片的研發與商業化。
官方介紹,公司已經形成涵蓋硬件產品、軟件棧、算法優化和落地部署的完整A|解決方案體系,從芯片到系統,全面賦能客戶。在硬件產品方面,公司推出推理計算加速卡、服務器、大模型一體機。在算法能力方面,其大模型適配優化、AI算法平臺、場景定制算法。同時公司自研AI軟件棧、CUDA兼容生態、主流框架支持。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曦望Sunrise前身為商湯大芯片部門,核心技術團隊多數來自AMD、百度、阿里、商湯等知名企業。公司董事長為前商湯執行董事徐冰,兩位聯席CEO分別為王湛、王勇。王湛是百度創始員工、前百度集團法人代表、“鳳巢之父”;王勇是前AMD、昆侖芯芯片資深專家,2020年加入商湯擔任芯片研發負責人。
左圖為王湛,右圖為王勇(圖源:曦望Sunrise)
這家脫胎于商湯半導體事業部的初創公司,在市場首秀中便交出可直接商業化落地的成熟解決方案。公司在五年來成功點亮S1和S2兩代芯片,均實現一次流片成功。目前,公司已經推出高性能自研GPU產品線,形成完整的產品矩陣:曦望S1、曦望S2、曦望S3。
其中曦望S1是云邊視覺推理專用芯片,專為視頻分析模型推理設計,已實現量產并出貨超2萬片。曦望S2是大模型推理GPGPU,完全兼容CUDA生態,性能對標英偉達A100,已實現量產。曦望S3則聚焦多模態大模型推理,產品還處于研發階段,計劃在2026年量產。
從左至右為:曦望S1、曦望S2-M1、曦望S2-X1(圖源:曦望Sunrise)
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曦望Sunrise在今年1月完成了A輪融資。
曦望Sunrise融資情況(圖源企查查)
另一家GPU企業壁仞科技在今年6月也完成新一輪融資。外媒消息指出,壁仞科技完成15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投前估值約140億元,由廣東省基金和上海市政府基金等政府背景投資者領投。
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專注于研發高性能通用GPU。官方介紹,首代壁仞科技通用GPU產品基于原創訓推一體芯片架構,已在多地智算中心落地,壁仞科技實現中國首個四種及以上異構芯片混訓技術落地,突破了算力孤島難題。
根據企查查的公開數據,公司已經完成8輪融資,最新的披露時間停留在今年5月15日,為D輪融資,由上海國投、海通開源、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等投資機構參與。
壁仞科技融資情況(圖源企查查)
從融資時間軸來看,壁仞科技保持著平均一年一次的融資節奏,尤其在2021年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后,公司成立僅一年多時間便以累計融資超47億元的刷新融資紀錄的成績。這一系列資本動作不僅彰顯了資本市場對其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巨額投資再出發,單個項目投入近20億
GPU行業是典型的"燒錢"行業,包括芯片架構設計、流片試產、軟件生態建設,另外還需要采購IP授權、EDA工具軟件、研發專用軟件等,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要保持技術領先,就是每1到2年持續迭代產品,這就形成"研發-流片-迭代"的資本循環鏈。
根據沐曦、摩爾線程公開的IPO招股書可以看到,這兩家企業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都出現了不同的虧損情況。
沐曦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在報告期的凈虧損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14億元,平均一年虧損10.16億元;同期研發投入分別為6.478億元、6.99億元和9億元,三年累計投入22億元,分別占營收比例約為151857.63%、1317.63%、121.24%。
摩爾線程報告期內的凈虧損分別為18.4億元、16.73億元、14.92億元,平均一年虧損16.83.億元;同期研發費用分別為11.16億元、13.34億元、13.59億元,三年累計投入38億元,分別占營收比例約為2422.51%、1076.31%、309.88%。
可以看到隨著研發支出的增長,沐曦、摩爾線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此次IPO,沐曦、摩爾線程分別計劃募資39億元、80億元。
沐曦招股書顯示,在GPU芯片研發過程中,軟件購置、IP授權費用合計占總項目支出的5%到8%不等,例如沐曦的第三代高性能通用GPU芯片(C700)研發項目中,總投資金額為20.4億元,其中軟件購置占3.76%,投資金額為7671.56萬元,IP授權費用占4.29%,投資金額為8750萬元,兩者合計需投入1.64億元。該項目于2025年4月立項,計劃建設期為3年。
沐曦第三代高性能通用GPU芯片(C700)研發項目(圖源:沐曦招股書)
在投入尚未變成真金白銀的過渡期,持續性的外部資本注入已構成GPU企業維持研發體系運轉的必備條件。此前,國產GPU廠商象帝先就曾因為融資受阻傳出“解散”的消息,好在今年2月,公司成功完成數億元新一輪戰略融資,并引入安孚科技及多家知名創投機構的戰略合作,成功“復活”。
小結:
在AI浪潮的大國博弈中,AI已成為國家戰略競爭力的核心支撐,而GPU成為關鍵環節,是AI發展的算力底座,不僅關乎算力基礎設施的自主可控,也直接影響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高性能計算等前沿領域的突破與競爭力提升。
當行業仍處于"投入-產出"的時間差困境時,壁仞科技與曦望科技接連斬獲新一輪融資的消息,不僅為行業注入了新的信心,也為國產GPU技術的持續突破提供了資金保障。這一系列融資動作表明,國產GPU賽道依然備受資本市場青睞,未來有望在AI與高性能計算浪潮中抓住更多發展機遇,逐步縮小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
-
芯片
+關注
關注
460文章
52520瀏覽量
440937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948瀏覽量
131244 -
融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9瀏覽量
219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