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廣州市交委發布《廣州市關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至此,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無人駕駛路測交規意見全部已經出爐。
昨天,廣州市交委發布《廣州市關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至此,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無人駕駛路測交規意見全部已經出爐。
對比其他三個城市,最晚發布的廣州《指導意見》中細化關鍵在于“分級管理”、“分類測試”,在常規的規定中都要求,自動駕駛車輛上“不得載人或者放置貨物”,但是廣州則提供了“載客測試”及“遠程測試”兩種路徑,分別只要達到1萬公里、3萬公里無事故就可以申請在規定路段展開路測。“過去廣州太過重視‘貿工技’,應該大幅度轉為‘技工貿’,”總部位于廣州的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告訴指數君,這個《指導意見》也能看到廣州一些積極變化。
各地政策逐步細化
無人駕駛作為新鮮事物,政策設計需要逐步深化。對比現行各地政策,最早在去年12月發布的“北京無人駕駛交規”最為簡單,沒有規定企業“境內獨立法人”身份,也沒對前期封閉場景測試結果作出要求。
但反過來,北京則是第一個對“自動駕駛”下定義的交規,其規定,“自動駕駛功能是指自動駕駛測試車上,不需要測試駕駛員執行物理性駕駛操作的情況下,能夠對車輛行駛任務進行指導與決策,并代替測試駕駛員操控行為使車輛完成安全行駛的功能。”也就是說,自動駕駛狀態下,駕駛員雙手不用放在方向盤,而在目前常規的交通法規中這種操作是要扣分的。
同樣的,上海路測交規也早于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發布,它要求路測車輛“有效試驗次數不少于30次 ;測試結果達標率不小于90%”。相比之下,后發布的深圳、廣州則更加精確到測試里程與時間,前者要求1000公里的測試里程;后者則是2000公里測試里程或者6個月測試時間。
與此同時,廣州還是唯一對車齡做出要求的公司,不僅是未登記的機動車,首次測試車輛車齡不能超過3年。
同時,對測試員(駕駛員)的規定,北京上海更多要求其專業技能,50小時的自動駕駛系統操作經驗,而深圳、廣州則考慮實際操作過程的安全狀況:“全天工作不超8小時,每工作2小時需要休息”。
最重要的則是分段測試。廣州《指導意見》指出,只要在實際路測中1萬公里沒出現事故可以申請載人測試;3萬公里沒出現事故則可以申請遠程測試,但遠程測試需要多配備一位遠程駕駛員。
誰拿廣州第一牌?
北京去年12月第一個發布無人駕駛“交規”,到今年3月才向百度發出第一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緊接著則是北汽;而今年3月才頒發“交規”的上海還搶在北京前面率先向上汽、蔚來發放拍照。深圳同樣是交規發布與牌照發放幾乎同時進行,可見牌照發放速度愈發加快。
那誰能拿到廣州第一張牌照呢?
從其他三個城市看到,政府更傾向于將首批牌照發放到本地企業手中,一家互聯網企業,有時候加上一家本地主機廠。從這個角度來說,廣州本地最有希望拿牌的無疑是“廣汽”。此前何小鵬接受指數君采訪時也說過,廣州自動駕駛行業環境很大程度需要廣汽牽頭,“在國內的國企主機廠中,我接觸的感覺,廣汽的開放與創新起碼排前三。”去年底,兩家無人駕駛創業公司小馬智行、景馳科技先后將總部落戶廣州,前者在南沙,后者在黃埔。他們主要采用的路測車都是與廣汽合作車輛。如果除了廣汽,還有一張互聯網公司牌照的話,小馬智行、景馳科技將是熱門選擇。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文章
4093瀏覽量
121107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53瀏覽量
167150 -
智能網聯
+關注
關注
4文章
610瀏覽量
23327
原文標題:廣州無人駕駛“交規”出臺:1萬公里路測不出事就能載人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小馬智行第六代無人駕駛Robotaxi亮相香港國際機場
低速無人駕駛清掃機器人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東華軟件:多地無人駕駛項目成功落地
UWB模塊如何助力無人駕駛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為低速無人駕駛清掃車注入無限動力
智能駕駛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
特斯拉推出無人駕駛Model Y
易控智駕無人駕駛項目落地紅沙泉露天煤礦
文遠知行無人駕駛掃路機在廣東汕頭落地
芯訊通推出高性價比LTE Cat.4車規級模組A7805
深圳特信無人機反制與無人機干擾系統如何保護一線城市安全
百度開放車道級地圖數據,助力高級駕駛與無人駕駛
小馬智行、豐田中國、廣汽豐田將在中國市場投放鉑智4X自動駕駛車輛
5G車載路由器引領無人駕駛車聯網應用
![5G車載路由器引領<b class='flag-5'>無人駕駛</b>車聯網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0C/wKgaomXSz3iARhLHAACfCiTztCs69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