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 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的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次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出席峰會,以下為陳院士接受采訪 & 演講內容的核心觀點。
談汽車行業變革
汽車革命到來了。怎么樣完成汽車革命?
一定是兩大產業一起合作,一個是汽車產業,一個是 IT 產業。汽車產業 100 多年的歷史,它的身體非常強壯,可惜它的腦袋有一點衰退,不給它沖擊的話,它進步太慢了,所以 IT 產業進來。
IT 產業對市場很敏感、對互聯網很熟悉,可惜 IT 產業的身體不夠強壯,因為做汽車不像做手機那么簡單,汽車有幾千個零部件,有認證過程非常嚴格,因為涉及到人的生命,門檻不是像手機那么簡單,技術門檻、資本門檻、生產產量,所以IT 產業進來一定要跟汽車老大哥有個敬畏精神,使得兩個產業一起結合才能完成這個革命。
汽車行業要求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所以要對所有的新興勢力采取歡迎的態度,要有開放、歡迎、包容的心態,刺激老勢力動起來。
汽車革命的內涵是三個:電動化、自動駕駛、互聯共享。我認為這三個內容一定要互相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因為電動化只給你提供一個基礎,電動化了,電動化以后就為無人駕駛提供更好的基礎。無人駕駛也不能忽略共享,所以只有三個在一起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對社會才能有最大的益處。
談政府監管 & 企業發展
搞交通只講技術不行,搞交通一定要跟政策一起。
我最近在北京創立了院士科創中心,除了北京,在海南、大連,還有國外,德國、土耳其、韓國都有。
為什么要設立這個東西?在創新過程中學校實驗室的科學,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是有隔閡有壁壘的,這個壁壘來自哪里呢?來自不同專家、不同官員、不同企業家認識不同。所以有一個平臺讓大家交流、辯論、評估。
另外一個壁壘來自不同利益鏈,不同產業鏈,到最后因為利益不同也很難實現。所以通過這個平臺我提出一個理念,就是跨界融合,首先是創新驅動,跨界融合,科技強國,然后是“一帶一路”。
跨界融合的含義一定是有多學科的交叉,實際上智能汽車就是這樣的,多學科的技術交叉重合,不同的產業模式、不同的商業模式,多層次的立體體制,國內國外的,從縣一級、區一級到中央,我們希望起三個功能,一個是智庫的作用,一個是加速器的作用,一個是孵化器的作用。
技術要成功一定要跟政策等四大要素融合,有了技術,要有政策,有了政策要懂得市場,要懂得金融,然后用文化推動。
談電動汽車發展與整個能源結構的改造
中國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怎么健康發展呢?我認為要做到一、二、三、四。
第一是創新驅動,開發國民車、高端車、專用車等。
第二是雙輪驅動,政策驅動和市場驅動。
第三是好的產品、好的基礎設施、好的商業模式。
第四是四網融合,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人文網融合。
電動汽車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電動汽車是一個能源的載體,信息的載體。因為電動汽車用的是電力,而電力是二次能源。各種一次能源、太陽能、風能,通過電動車這個載體,電動汽車里面有電池,電池里面可以跟電網跑,所以你一定要充分利用電動汽車作為改造能源體系的一個載體。
我最近的研究就是把能源跟信息結合,開放能源計算機、開放能源銀行。我做了一個示范,大家有機會到北京未來城低碳研究所,跟計算機一樣,開發能源操作系統,把各種能源優化配置,有一個儲存系統、操作系統。
我要解決什么問題呢?我要解決能源利用中存在的矛盾,把能源流、物質流和信息流融合。
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我們國家傳統能源跟新能源是有矛盾的,因為它的物理特性不一樣。
傳統能源量很大,大機器燒煤、燒油,新能源(風能、太陽能)是間歇性的、不穩定、量很小,很難控制。發電廠的效率不高,我用能源計算機就可以優化,現在我們國家是太陽能、風電最大,可也要(被迫)棄風棄電。(如果)用氫氣儲存,氫氣就是物質流,把能源流變成物質流,把它保存,明天要用的時候氫氣跟氧氣結合。
我這里要傳達的意思,我們雖然是搞新能源汽車,但是你一定要和整個能源結構的改造(聯系起來),并且搞新能源汽車一定要跟智能駕駛、跟智能汽車、智慧城市、智慧能源聯系在一起,你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我要傳達的信息。
我們現在搞的是智能汽車,跟智能聯系在一起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談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可以發揮很大的經濟效益,美國、日本、歐洲紛紛把智能汽車作為他們發展的熱點。智能汽車具備高科技、跨界融合的訴求,社會經濟效益非常大,所以被美、日、歐汽車強國視為發展的重大方向,并且與環境系統緊密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將成為重要的支撐。
基于自動駕駛駕駛技術的技術安全、科技、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可能成為汽車普及的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大的技術革新。所以這些都值得我們來關注。
我們發改委把智能汽車是中國汽車發展的重大機遇,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重大。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的戰略就是集中優勢資源、聚焦核心技術、出臺法律法規、制定產業標準、建立配套設施。
自動駕駛會帶來很大新的產業鏈,Tier 1 從傳感技術、識別和技術融合,一直到目標物的融合的判定,決策、車輛動態控制、執行器,有實力的整車廠往往會獨立或者聯合開發。
我觀察 2014 年的時候,強調的是開發各種好的器件,讓 OEM 來整合。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公司(瑞士創業公司 OSR Enterprises AG)比較小,很有創意,它是集中控制,它特別強調汽車的動力控制、能源控制、智能交通全部在一個平臺,他認為這樣有效。但是因為要全部數據共享公開,所以現在進展也不是很快,以后數據公開可能有風險。
這些產業鏈里面 OEM 做什么,Tier 1 做什么?Tier 2 做什么?大家要討論一下。這是技術。
到底自動駕駛的技術緊迫在哪里?最頂層的感知層的信息安全,系統級的信息安全,整車級的系統安全,下面零部件的測試、功能安全測試、整車測試,所以從感知層、融合層、認知層、規劃層、決策層、控制層、控制/交互,這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技術。
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紅外,一直到數據的接收、如數據的融合,一直到靜態周圍環境態勢圖、歷史圖動態周圍環境態勢圖、歷史圖、全局路線規劃、局部路線規劃、行為決策,控制模塊,最后到執行層那么多的技術。
如果按照分類的話,國外是駕駛技術,包括環境的感知、數據的融合、規劃決策、車輛控制、系統架構、執行器,這是駕駛技術。第二類是車聯網技術,車聯網技術包括 V2X、人機交互、網絡安全。第三是定位技術,高精度地圖、精確定位、持久定位。
如果把關鍵技術分解的話,就包括傳感目標結果的融合、決策和控制、動態控制三大類。
對從業者的寄語
只有把三大革命融合在一起才能夠對社會發生最大的效益,智能汽車可以解決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安全問題、擁堵問題。
你要重新理清楚,新的產業來了,對汽車格局和三類生態會發生重大的影響,你們要各就各位,你們要站在那里,你們要做好自己。但是最關鍵的要有核心技術,要有領軍人才。
現在很多從外國請了領軍人才,對外國的我提出了標準,第一在外國學過;第二個在外國干過;更重要的是第三個,有沒有在外國贏過?有沒有在外國打過贏戰?不要在外國打輸就回來了,這是最重要的。你如果在外國打過贏仗肯定有經驗,肯定知道你的對手是什么。
大革命來了,這個大革命來了以后,習***講了,大革命來了,歷史機遇起來了,你可以同頻共振,也可以擦肩而過。技術路線錯了,沒有領軍人才,后悔都來不及,浪淘沙來了,你被浪淘沙吹走了,現在是大革命時代,你要定位好自己。
要成功一定要有六個愿景。
第一個是解放思想,特別是革命來了,革命怎么解決思想?第一,把眼睛放在前方,要解放思想,看到前瞻性的問題。
第二,眼睛要放在后面,吸取歷史的教訓。
第三個要看到社會的需要、國家的需要。
第四個把眼睛放在下面,腳踏實地。
第五個要把眼睛看歐美,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高端科技、高端人才都是在西方,現在逐漸回到中國,這是要借鑒歐美,我們也要借鑒日韓的經驗。
第六,Inspiration,要有激情,這樣才可以有想象力,有了想象力就可以有創新,但是不要忘記集成很重要,特別是智能汽車,智能汽車是很大的集成,要重新洗牌,要重新組織,集成才能夠實現。但是沒有錢也不行,我們今天也可能有風投的人來,但是對年輕的朋友,你把你的青春投入到你的事業是最大的投資,謝謝大家。
陳清泉,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院士。日本本田、韓國三星、美國福特等汽車公司高級顧問,先后擔任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亞太電動車協會主席。
陳清泉發明了多種電動車專用的特種電機及其控制裝置,研制出多輛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其研究和創新成果多次在國際上獲獎,并在中國、日本、美國、德國得到應用。他創辦了世界電動車協會,被譽為“電動車三賢士之一” 和“亞洲電動車之父”。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74瀏覽量
100438 -
IT
+關注
關注
2文章
871瀏覽量
63706 -
汽車產業
+關注
關注
1文章
197瀏覽量
12912
原文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IT 產業和汽車產業結合才能完成革命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政策引領智能網聯汽車有序向好發展
中汽中心亮相2024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
華為汽車產業鏈的技術解析與未來展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