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制造基地,集中了全球60%以上的半導體芯片銷售,全球80%以上的智能手機產業鏈,超過全球50%的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個優勢在10年內不會被取代。
過去的兩年,愈演愈烈的全球大型IC設計巨頭之間的并購重組和反壟斷審批,使得半導體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中美貿易摩擦、博通、高通以及恩智浦、飛思卡爾購并案,中興禁售事件所凸顯的本土制造業空芯化,大量傳統的電子產品制造商,人工智能設計公司,互聯網公司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紛紛投入“造芯”行列,本土半導體分銷行業的頻繁整合、動蕩加劇,利潤和市場空間受到擠壓。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影響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產業分工,促成了電子設計業和制造業的分工。1995年之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之爭主要在美日間展開,1986年美國通過《日美半導體協定》,對日本汽車和半導體出口課以重稅。日本則動用政府資本,采用封閉的“國有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實驗室”和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相對抗。隨著PC制造產業鏈在***崛起,大口徑晶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微細工藝,使得巨額設備投資的折舊成為半導體生產中的最大成本。剝離半導體制造業,注重半導體設計的Fabless模式意味著更少的資本性投入,可以獲取同樣豐厚的利潤,歐美涌現出大批專業化的高端芯片設計公司,與此同時,亞太則出現以臺積電、UMC為代表的專業化芯片生產和封測企業。這種全球協作的專業分工體系衍生出了良好的盈利模式。在新IC設計生產模式的沖擊下,固守傳統模式的日本大型半導體產業規模不斷萎縮,2011年日本地震后的5年,日本半導體產業出現整體大幅虧損,NEC、日立、三菱、松下等半導體公司紛紛轉并,日本曾經占據全球存儲、半導體材料、微處理器等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三十年后蕩然無存。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基礎薄弱、起步晚、尚未形成體系,是繼續分工合作,還是轉向自主開發,答案不言自明。
龐軍覺得,隨著生產制造技術的成熟,設計和制造業的分工在半導體行業以外很早就存在,譬如服裝設計和制衣廠,建筑設計院和建筑公司,從事設計和制造的技術人員,文化背景不同,關注點不同,生存環境也不同。2003年之后,大中華區的半導體制造/銷售占比逐年快速增長并超過60%,大中國區逐漸擔任了全球半導體和電子制造的主要角色,而全球頂尖的通訊和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仍然集中在美國,對于復雜的通訊系統設備,這種精細化產業分工更滲透到了產品內部,不難理解掌握上游IC核心技術的美國,用政治手段封鎖一家企業,可以讓中興通訊在一夜之間休克。也可以預料,在中美貿易戰的背后,是美國和美國私營企業對中國國家資本鼓勵創新、大力投資半導體設計制造產業、推動制造業升級的恐懼。
從政治經濟的角度看,中美貿易戰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帶來的重大影響是:中國本土半導體公司通過購并、合資方式快速獲取國外尖端技術和專利的通路被封鎖,這將對半導體產業鏈中高技術地區向低技術地區的技術直投、技術轉讓入股兩種模式形成重大障礙,同時也為技術轉移的渠道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半導體技術的轉移
我們定義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轉移是雙向的,通常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 是技術原產地,技術先進的區域向技術落后區域的技術讓渡。技術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重復性和不完全讓渡性,半導體IC是這種技術商品的載體。
第二層含義 在現代信息社會,當生產制造足夠成熟的市場條件下,半導體芯片設計也需要適應市場的發展趨勢,從芯片設計者引領市場,轉變為由客戶定制產品,選擇合適的IC應用技術。 通俗地說,是由IC內核技術,向IC應用技術的轉移。
龐軍介紹說,半導體設計公司更傾向于提供芯片平臺、專利授權和參考設計方案,通過IDH和技術分銷商承擔起IC應用解決方案的設計和技術支持職能,服務下游各個行業上百萬家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鏈技術轉移路線是芯片設計、制成、參考方案設計、終端應用方案設計、產品制造,基本上是一種上游引導,產業鏈自上而下的轉移。
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的發展,智能手機、汽車電子、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是另一種從市場應用端開始的需求主導。也就是說,客戶開始選擇適合于自己產品特性的芯片,甚至開始向半導體設計公司定制芯片,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應用技術轉移。中國本土的技術型分銷商因其貼近客戶,日益成為海外半導體設計公司不可或缺的技術轉移渠道。近年來,英特爾收購ALTERA,NXP收購飛思卡爾,安華高收購博通,Microchip收購Atmel等等,受并購重組和資本優化的需要,全球半導體設計巨頭紛紛計劃2-3年內在全球范圍縮減技術人員規模,減少技術資本支出。這也進一步要求半導體設計公司通過加強和本地IC技術分銷商的合作,為本地客戶提供應用設計方案,提供系統集成和技術服務。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9瀏覽量
22270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36
原文標題:中美貿易戰下,中國本土半導體分銷商生存抉擇走向何方?
文章出處:【微信號:bandaotiguancha,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觀察IC】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康佳擬收購宏晶微電子,強化半導體產業鏈布局
粵芯半導體三期通線,162.5億項目背后的產業鏈新機遇
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企業齊聚上海,共同探討半導體代工趨勢與技術革新
![<b class='flag-5'>全球</b><b class='flag-5'>半導體</b>代工龍頭企業齊聚上海,共同探討<b class='flag-5'>半導體</b>代工趨勢與技術革新](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0/3D/wKgZO2dHx_aAdFRZAAAOdCeGR04956.jpg)
筑強半導體產業鏈,利爾達倡議成立未來科技城科創聯盟半導體專委會
![筑強<b class='flag-5'>半導體</b><b class='flag-5'>產業鏈</b>,利爾達倡議成立未來科技城科創聯盟<b class='flag-5'>半導體</b>專委會](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2/98/poYBAGJ5xUWAAL3PAABCVAeSJ9o570.jpg)
韓國半導體出口強勢回升,領跑全球科技貿易
半導體龍頭齊聚SEMiBAY/灣芯展,展示中國半導體全產業鏈生態盛況
![<b class='flag-5'>半導體</b>龍頭齊聚SEMiBAY/灣芯展,展示中國<b class='flag-5'>半導體</b>全<b class='flag-5'>產業鏈</b>生態盛況](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45/wKgaomY_aMmAGtFHAACRs0-nQuo047.jpg)
美議員提議加強AI出口管制,中方:反對科技封鎖,維護公平貿易
新能源汽車帶動半導體產業鏈業績走強
東海投資設立半導體射頻產業基金助力常州半導體產業升級
宋仕強先生領導下的深圳市金航標電子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都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凱世通聯手成立汽車-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鏈聯盟,倡導綠色低碳經濟
2024上海全球投資盛會暨臨港新片區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鏈投資機會
半導體市場震動:中國預計將領銜全球晶圓設備支出
![<b class='flag-5'>半導體</b>市場震動:中國預計將領銜<b class='flag-5'>全球</b>晶圓設備支出](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04/wKgZomYEw4SAVClqAAB0qumu9Bk37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