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是其原理圖,標尺2經照明系統1照明,物鏡3將標尺2上的刻線經析光棱鏡4分別成像于兩狹縫面5上,如果刻線像相對狹縫有位置變化,則穿過狹縫而到達光電接收組件6的光通量將變化,因此光電管所產生的光電流也發生變化,經電壓放大后進行比較,最后由電表7顯示,電表指零表示對準刻線。
圖1 光度式光電顯微鏡原理圖
為便于分析,先看單管對準原理。如圖2所示,設狹縫寬c與刻線像寬召相等,當刻線像中心與狹縫中心相對位置不同時,穿過狹縫進入光電管的光通量。由于光電組件的輸出取決于光通量,故上述不同位置的相應輸出電壓經放大后由電表讀出。取電壓的最小值為零點,即當電表指示σ時,認為刻線像中心與狹縫中心重合,此即對準位置。但實際上在測量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刻線質量不一致、成像質量、電源電壓的波動、電子組件的老化等,使帷與相應的電壓σ不穩定,因而導致對準誤差。為了消除y值變化對準精度的影響,常采用雙管差動式。
圖2 單管對準原理圖
雙管差動式的原理如圖3所示。兩狹縫的長度和寬度應相等(a1=a2),且等于刻線像的寬度。這樣當刻線像未進入狹縫時,通過兩狹縫的光通量應相等,兩光電管輸出的電壓相等(Uφ1=Uφ2)。兩狹縫有一相位差,即兩狹縫的空間位置應是并排的,它們的中心距c一般應等于縫寬四,這樣,當刻線像在狹縫面上掃描時,位于狹縫平面上的兩光電管產生的光電信號相位正好相差180° (Uφ1與Uφ2力向相反,一正一負),如圖3中曲線所示,將兩電壓信號送至求差電路就得到電壓差信號。圖3中ΔU-s曲線為刻線像于不同位置時的電壓信號變化曲線。由圖可看出,當刻線像正好在兩狹縫之間時,Uφ1-Uφ2=0,這表明已對準刻了。由于電壓放大的緣故,差值曲線的斜率可以很大,即對準靈敏度(或相應的對準精度)可以很高。這種光電顯微鏡的對準精度可達±(0.01~0.02)μm。
圖3 雙管差動式原理圖
由于采用差值信號,所以許多影響上述單管式的不穩定因素,在這里可以相互抵消,如圖4所示。由于它們對Uy及餳的影響相同,使曲線從1變到2,相應的差值曲線也從1'變為2′,但是零點沒有改變,亦即對準點不改變??梢钥闯?,差動原理是一種消除誤差的有效方法。
圖4 差信號零點不變
光度式光電顯微鏡的優點是機械結構簡單,連續工作穩定性好。缺點是兩支光路及電路的組件對稱性要求高,否則在對準刻線時,對準點不是恰好在刻線中心O-O,而是在a-a,如圖3所示,即相差ε。當刻尺上所有的刻線寬相同時,這種現象不會引起誤差,但是,當線寬不同時,這個ε值便對每個刻線不同,從而會引起對準誤差。
圖5對準點偏離刻線中心
責任編輯:gt
-
原理圖
+關注
關注
1303文章
6362瀏覽量
235355 -
測量
+關注
關注
10文章
4954瀏覽量
111867 -
顯微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582瀏覽量
231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