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83年的研華科技,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智能系統領導廠商。其專注于自動化、嵌入式電腦及智能服務三大市場,為客戶提供全方面的軟硬件、系統整合解決方案及專業設計制造服務。研華以智能地球的推手為企業使命,致力成為智慧城市及物聯網領域中最具關鍵影響力的全球企業。』
隨著5G布局的加快,萬物互聯時代逐漸來臨,無論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都在積極布局物聯網。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曾于2017年參加中歐高層管理論壇時說,物聯網平臺暫未成熟還在初期階段,但很快就將成熟,如今他認為,物聯網引爆時間應該就會落在2019年-2020年。
他從研華前線業務面觀察,2018年起客戶對物聯網的需求明顯出現增長。另一方面,國內三大通訊運營商,以及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百度全面投入,再加上國家政策力道支持,加速了物聯網的爆發動能。
劉克振進一步觀察分析稱,物聯網時代一定會來臨。尤其2019年-2020年將是物聯網爆發時代,NB-IoT導入會在智慧城市領域起到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那么在物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公司會不會過渡到物聯網時代呢?他認為,只會有一部分的公司成功轉型到物聯網。只要有清晰的產業鏈與分工,同時,作為跨產業平臺供應者,研華幫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與電信運營商、大型軟件公司以及中小型企業合作來進行產業的分工。在這方面,研華扮演的是支持者和賦能者的角色。
劉克振指出,盡管客戶垂直領域如工業4.0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交通、物流、能源等多元而分散應用,客戶需求專業而多樣,研華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基于市場需求給伙伴提供平臺,還包括物聯網產業解決方案SRP(solution ready Package),與聚焦專業領域系統集成(SI)方案,以共創形式,加以投資來扶持中小型企業共同參與。通過共創、通過異業的整合共同將物聯網市場大餅做起來。
國內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云、AI領域擁有優勢,而研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布局物聯網。研華所有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可能是和百度合作,未來亦可能和阿里攜手,他強調,在物聯網產業鏈里,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單打獨斗的,一定是追求共融發展。
在本屆工博會“【慧聚物聯?智造先行】——工業物聯網帶動下的智造商機論壇”上,研華科技工業物聯網事業群中國區總經理蔡奇男也將于會上進行精彩演講。會前,DIGITIMES率先采訪他的精彩觀點分享當前研華的市場愿景與規劃。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截至最新的公開數據,請您分享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部的進展?與中國市場的發展情況。
答:根據研華上半年度業績會議總結,從全球范圍看,整個工業物聯網全球五大區皆呈現全面增長成長,這與過去兩三年各地區多多少少此消彼長情況不同,今年上半年五大區一律呈現雙位數的增長態勢,這是多年來比較少有的情況,大中華區的成長也是非常可觀。
觀察分析,驅動市場有利增長的因素在于,經歷過去幾年的發展與充分教育,市場及公眾對物聯網已經有了一個更為的清晰認知。過去各界對物聯網的概念停留在了解、學習的階段,但邁入2018年后,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物聯網實際應用落地,這都是推助物聯網發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另一方面,我們講物聯網有“全面感知”、“可靠連接”、“智慧分析”三大層次,而全面感知取得數據采集是重要第一步。可以說,無數據談不上AI。研華在整個物聯網產業結構中比如工業電腦、采集控制器等領域扮演著業界“邊緣計算”或“邊緣智能”、“數據采集”的關鍵角色,這個角色,也是整個工業物聯網起始的第一階段。
再者,中國是全球工業物聯網最大的應用場域,中國市場對工業物聯網全面蓬勃發展期待較大,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國家對工業物聯網領域進行了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比如說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信通院發表的工業云平臺白皮書;由工信部牽頭與信通院共同出臺的關于工業物聯網數據采集的白皮書,而研華很榮幸,參與了此份白皮書的制定;近來,又出臺了“百萬企業上云”等鼓勵推助政策舉措。回顧尤其這兩年,連續出臺政策加持,并對企業輔以資金支持等等,都推動了工業物聯網在中國市場的蓬勃發展。
此外,我們也觀察到,每個城市的領導者對于建設智慧城市的理念深入,觀念透澈;加上5G、NB-IoT以及LoRa標準確立也是一大技術引爆點,更為堅定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全面參與并支持物聯網城市建設。
問:研華科技在物聯網產業中最大的競爭優勢為何?如何透過平臺整合將工業物聯網客戶的價值最大化?
答:研華協助客戶進行工業互聯數據采集已累積長達30年深厚經驗,為此打下了堅實基礎,多年來耕耘的“口碑”樹立業界對研華品牌高度認可。再者,研華自2010年提出物聯網發展戰略至今已有8年時間,研華對物聯網的認可、戰略和行動,符合國家發展物聯網的理念,布局物聯網可謂“天時地利人合”順勢而為。
研華不僅在說工業4.0,更用實際行動踏踏實實實現工業4.0,帶著自身經驗分享給伙伴與客戶,引領客戶親身體驗研華昆山智慧工廠“眼見為實”并且共同分享導入過程當中遇到的難點,并加以解決。
舉例來說,研華協助一家位于上海嘉定知名家電制造業,幫助客戶遍布10幾個省分的工廠實現設備升級聯網。從傳統加工機具設備到先進機器人,從檢測設備到焊接設備,研華的數據采集、設備聯網的方案協助客戶完成了3000多套設備的連接互通,而且連接數量還在續增中。
在電子制造領域,研華也協助昆山客戶,將其多元化的電子產業設備進行了第一階段的聯網,包括貼片機、檢測儀器、AOI終端設備種種500多套設備等,共計三個階段的聯網工程。
在金屬加工方面,研華幫助華南客戶從汽車零配件生產,一直到出廠,進行生產數據分析與品質追溯管理,幫助其更了解生產加工的成品當時的生產狀態及有價值的生產數據。
工業4.0不能跨越一步到位,需要一步步落實執行,其中涵蓋很多子系統例如:設備聯網、能源管理、環境監測、設備預防養護,甚至有倉儲物流、機器人等等,在導入工業4.0的方案中采取開放式的架構,才能串連起各子系統,實現數據互通互聯。而研華整個軟硬件架構是采開放式的模組化架構,導入過程中進行完善頂層設計,再分階段實施執行,并充分體現出工業4.0重要理念,即“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工業4.0架構”。
問:從您觀察,未來企業持續朝向發展工業4.0,邁向先進智能哪些“難點與挑戰”有待進一步突破?
答:第一個難點是“決心”。工業4.0成功的關鍵在于掌舵手的轉型決心與企業存續的危機感。有一部分企業將工業4.0視為“一把手工程”可以做到“先知先覺”,率先同業從管理、品質把控等層面上一個臺階,及早布局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與客戶滿意度;但也有企業“后知后覺”屬于跟進者,有了樣板與參照后才跟進。這都需要企業掌舵手或“一把手”持續推進的決心。
而推進過程中,很多企業遇到轉型的“痛點”例如人才與組織適應上的挑戰,在導入工業4.0的方案中,往往遇到人才和組織不到位或對升級系統欠缺熟悉度,或對整個工業互聯網缺乏完整輪廓框架概念等,需要外部伙伴給予許多支持與協助,交給專業的合作伙伴來完成轉型工程。
問:未來5-10年物聯網市場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答:未來5-10年,物聯網市場將會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其全面加速。
第一個來自技術突破。工業物聯網需要采集大量數據為企業解決問題,而人工智能(AI)出現和成熟,將會讓海量數據轉為對企業經營更為前瞻性、預測性,帶來更有價值的數據分析,對整個制造業的品質提升帶來巨大幫助,在不久的將來,AI技術將充分融入到智能制造應用里。
另外一個因素則是市場的需求帶動了生產形態的改變。過去少量多樣的生產形態較“少見”,隨著產業的發展,未來將會成為“常見”的主流。客制化的需求將對少量多樣的生產形態帶來巨大的挑戰,而這個挑戰必須用自動化、信息化兩化融合加以解決,讓物聯網應用、技術融合達到好的效果。
而面對工業4.0在智能裝備、電力、環保、交通、物流、零售、醫院醫療等多元而碎片化的市場,研華調整業務組織及團隊,由過去以產品為主軸銷售模式,轉而以行業應用為主的銷售模式,更專業而直觀方式與伙伴和客戶溝通。
問:今年于工博會研華參展有哪些亮點?
答:首先,為響應信通院的工業物聯網架構中的第二層工業云平臺,研華正式發布工業云平臺—WISE-PaaS:通過150余種RESTful API、網絡服務和MQTT信息傳輸協議,WISE-PaaS平臺的靈活、可擴展架構可支持多種云端解決方案和設備之間的無縫集成。這些API允許編程人員為訪問系統特性進行函數回調,而無需擔心底層源代碼或了解內部硬件的工作原理。客戶可從多種既成解決方案中選擇購買一種標準集用于創建全新獨特的解決方案,或者也可根據自身需求和工作情形選擇一款標準集與主題包相集成,進而構建一款完全客制化的IoT解決方案。
第二大亮點是將推出與伙伴共同打造的物聯網產業解決方案SRP(solution ready Package),可理解為“工業APP”。不同于以往的產品展示,研華將在廠房能耗管理系統、設備機床聯網、智慧水務管理系統、設備狀態監控系統等方面進行行業應用的展覽。
研華WISE-PaaS架構圖
再者此次工博會上,研華將啟動WISE-PaaS伙伴聯盟:WISE-PaaS聯盟是研華發起的IoT合作伙伴共創計劃,幫助合作伙伴應對物聯網應用挑戰并將其應用推向市場。計劃主要提供四項服務:“多樣化軟件解決方案”、“產業聯盟伙伴協作”、“商機媒合共同行銷”、以及“全方位開發者服務”。其中六種軟件解決方案可幫助合作伙伴統一不同的協議標準,從而可對數據、影像、設備和網絡進行管理,保障IoT設備和數據基礎架構的可靠性和擴展性。其另一個重要目的在于加快IoT應用開發。
同時在這萬物互聯到來時代,研華也很歡迎共創伙伴與客戶共襄盛舉,為此將于11月1日-2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6,000人的物聯網共創峰會,屆時將開放百場物聯網焦點議題深度對談、展出30個與伙伴共創的物聯網產業解決方案(AIoT.SRPs),以及50家共創伙伴關鍵領域創新應用。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0文章
46219瀏覽量
392207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358瀏覽量
99879 -
工業4.0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051瀏覽量
120665
原文標題:【工博會專訪】“共創”多贏格局 研華構建“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工業4.0架構”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NB-IoT單燈控制器:智慧照明的“神經末梢”
NB-IoT模組選型指南:2025十大NB窄帶傳輸設備品牌廠家盤點與應用方案解析
關于Cat.1網絡會取代NB-IoT技術嗎?
PoE交換機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NB-IOT物聯網基站是如何通信的呢?

基于lorawan的井蓋監控器-智慧井蓋解決方案
NB-IoT類產品功耗的研發測試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