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之源,很多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需要大量輸血。我國醫療行業每年用血量呈現15%的增長趨勢,與獻血增長率相較,血液資源顯得格外寶貴。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主任孫波表示,開源節流是針對用血緊張的必行之路!開源的重點在于對采血工作的宣傳和推進;而節流則在于醫療機構,對于血液管理的科學性,使其更好地利用每一滴血。
傳統血液管理亟待變革
在傳統的血液管理中,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用現有保溫箱運輸血液,無法記錄血液轉運過程中溫度狀態,無法保證血液在運輸環境中恒溫,給血液運輸帶來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長時間把血液存儲在保溫箱內,難保血液不會變質,從而威脅患者生命。
另外,用血的流程也極其繁瑣,從手術申請用血到輸血科根據臨床提交的申請單進行配血,再到配血完成后通過電話通知手術室到輸血科取血,最后醫護人員才能將血液送至手術室。整個過程耗時至少二十分鐘,然而對于急需用血的患者來說,每一分鐘的時間都極其寶貴。
其三,手術室申請用血時,通常為了保證血液量充足夠用,往往會多申請一些血液,當臨床使用時,可能患者并不需要那么多。由于我國《醫院血液及成分發放制度》規定血液離開輸血科后原則上不可送回,寶貴的血液資源如此浪費令人痛心。
U-Blood顛覆臨床用血模式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利用,很多醫院提出血庫前移項目需求,相關單位迫切需要血液儲存、轉移的整體解決方案,并且血液在收集、儲存、運輸、使用全過程要實現可追溯。
海爾生物醫療發現了醫療機構的痛點,針對血液儲運管理,向海爾HOPE開放創新平臺提出產品創新需求。HOPE平臺利用在全球搭建的一流資源網絡,進行解決方案匹配;并通過創新合伙人社群專家咨詢,解決產品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終完成U-Blood物聯網智能血液轉運箱智能冷鏈監測及控制系統的開發。
冷鏈檢測系統可實現溫濕度數據、位置信息采集上報、記錄、追溯查詢功能,上述信息可做到現場實時打印。海爾通過圖像識別和智能芯片技術,在物聯網智能血液轉運箱的創新應用,做到了儲品智能識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儲品環境信息實時監控上報、超限報警記錄及分析、運輸全程軌跡定位功能,實現對血液的可追溯智能化管理,填補了行業空白。
在“人單合一”模式下,海爾與醫院、血站等圍繞用血最佳體驗共創U-Blood物聯網血液安全方案。U-Blood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據測算,僅醫療機構需求數量就超過40萬臺,目前市場無類似產品,該產品已經在青大附院推廣使用,得到用戶一致好評,未來還將推廣至全國450家血站,1300多家三甲醫院,為更多醫療機構和患者提供服務。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37瀏覽量
377070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36瀏覽量
58952
原文標題:U-Blood顛覆傳統血液管理,引領臨床用血模式新變革
文章出處:【微信號:haierhope,微信公眾號:HOPE開放創新平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