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AlphaGo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后,AI這一概念就席卷了全球,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他的影響力。而AI在成為熱詞之前,很多企業家便察覺了商機。近幾年來,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大量涌現,巨頭公司動作頻繁,資本也一直在跟進,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通過對中國168家以上人工智能為驅動技術或業務的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整理,其中20.8%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34.5%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于2015年成立,,16.7%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從數據中可以看出,2015年是名副其實的人工智能創業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認為AI的崛起并非空穴來風,技術演化自有其內在脈絡,“是大數據成就了人工智能,互聯網成就了大數據,云計算成就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或寬帶光網成就了云計算”。這一輪人工智能革命之所以爆發,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暴增的數據紅利。如果說前50年是AI潛伏期,那么2017年就是人工資能的全面爆發年。根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AI市場空間將達到3800億美金,其中90%來自于企業市場,那么行業AI應該如何落地呢?
從AI場景上落地
海量重復型場景,如圖片、圖像鑒定,單據審核等,重復的、目標明確的,但是海量任務,AI應用在該類場景的核心價值是提升效率。
專家經驗型場景,很多行業因為關鍵專家稀缺,如醫療行業全國只有不到5000名達標的宮頸癌篩選專家,需要至少20年才能把全國適齡女性篩查一遍,若是采用AI輔助,可以提升效率至少5倍。
多領域協同場景,如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現代化建造等,一個交通信號燈的控制,與時間、天氣、車道、路網等多個維度變量有關,這些靠人腦顯然無法做出分析和判斷。
從國家政策上落地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致力于從國家戰略層面推動AI落地,并已勾勒出詳實的藍圖。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AI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201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作為政策對比,就像《人工智能時代》作者杰瑞·卡普蘭所言“盡管美國白宮也發布了《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但這種報告和政府聲明在美國和中國的意義截然不同,中國政府擁有比美國政府強大得多的能力來將計劃付諸行動。譬如在美國,也許還需要20到30年才能看到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規模應用;但在中國,政府可以用更大力度投資無人駕駛產業,可以在技術應用上選擇更靈活的政策,更早開始在試點城市測試無人駕駛技術。”
在技術的升級和政策的優勢下,中國的AI發展值得期待,當然,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若想順利落地,不同的行業要從現在開始,找準細分賽道,在不同領域埋頭深耕細作,就如國內的大廠BAT、曠世科技、商湯科技、極鏈科技Video++等企業明白,只有率先完成場景化落地,才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只有國內的各行各業在AI+行業細化深耕,才能加速完成人工智能的產業落地。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4898瀏覽量
27779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8949瀏覽量
2483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