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全球CEO峰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魏少軍教授帶來“智能時代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的主題演講。內容涵蓋人工智能正向我們走來、架構創新是人工智能芯片的必由之路、軟件定義芯片及芯片智能化、理性看待中國芯片產業走向智能化以及結束語五個部分。
魏少軍教授指出,這些年人工智能非常熱,原因是一些重要事件的出現。最重要的是AlphaGo戰勝了韓國棋手李世石和中國棋手柯潔。這件事告訴我們,機器和人在很多時候比賽競爭,機器可能會贏人。為什么?李世石要吃飯、要睡覺,AlphaGo則可以在他吃飯睡覺的時候不吃不睡地下一萬盤,第二天早上就已經不是第一天的AlphaGo了。過了半年再和柯潔下棋的時候,AlphaGo可能又已經不是和李世石下棋時的AlphaGo了。因此,凡是規則清晰的情況下,機器一定贏過人。人工智能的發展非常快,最重要的原因是深度神經網絡的出現。
現在無行業不AI、無應用不AI、無芯片不AI。現在大家想申請國家項目、申請地方的資助,不提AI都不好意思拿出東西。
魏教授認為,有些人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充滿恐懼,不是他們對這件事產生恐懼,而是對人工智能無節制的發展會怎么樣產生恐懼。“如果我們對人工智能有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想法,有可能人工智能是人類最后一個發明。我們不需要發明什么東西,人工智能就可以自己發明。”他認為,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架構創新很重要。
架構創新是人工智能芯片的必由之路
圖靈獎的獲得者John L.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在討論AI時,把架構問題放得非常高。他們特別講明,今天我們處在架構創新的黃金年代。人工智能的崛起有三個基本要素:算法、數據和算力。
魏教授說,這三點之間有些已經存在,有些還在不斷發展,有些我們可以介入,有些我們沒法介入。芯片更多是考慮算力的問題。算法研究不是做芯片的人應該做,而是搞算法研究的人做的事情。即便是今天做算法的人,也解決不了以下兩個問題。
將人類大腦與人工邏輯(天河-II超級計算機)作對比,大腦中有140億個神經元,工作頻率200Hz,大腦皮層很大,可以完成大概1016CPS運轉,重量1.2-1.6kg。電的傳導速度是300,000km/s,天河-II工作頻率4.2GHz,把芯片堆積起來可以實現比人腦快得多的運算能力,但是占地面積720m2,重5噸,耗電42MW(需要一個發電站那么大的功耗)。
我們一直追求算力,但擁有超過人腦的算力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把做人工智能芯片歸結到追求算力就錯了。“很多時候算力不是我們的目標,太容易達到。包括前面講到的超級計算機,我們已經達到了。”他指出,“我們更多需要智能的計算引擎,也就是說本身的計算需要有智能化。”但是這個智能化有很多的內容,只舉三點,如下。
“智能計算”芯片應該具備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這樣的芯片現在還不存在。如下圖所示,我們今天用的芯片基本在第二、三、四象限。第二象限有ASIC和SoC等,有很強的軟件可編程性,硬件不太可編程。專用集成電路基本在第三象限,它的最大好處是能量效率、計算效率都很高。第三類是FPGA和EPLD等,是硬件可編程,軟件不需要。第一象限不知道是什么,我們就有了一些想象空間(見后)。
軟件定義芯片與芯片智能化的關系
軟件定義芯片的概念很有意思。首先我們得了解,“規格”定義不出芯片產品的差異化,如下。
回到“軟件定義芯片”話題,它指的是軟件和硬件均可以編程,而且是混合顆粒度。“我無法擺脫作為硬件工程師的心態,但是它給我們打開另外一扇窗,這扇窗存在的話,很可能走出全新的道路。”魏教授說。
軟件定義芯片是怎么工作呢?“我們知道,今天的應用都用軟件實現。不考慮代碼復雜性的情況,假如有一個軟件和硬件完全一致的結構,這種實現方式是最直接的。再設想一下,我的應用是C或者C++寫出來的。每次變換C和C++,我的硬件自動跟著變換,而且永遠是一樣的結構,這樣的效率是最高的。”魏教授解釋說,“這是美好的想法,但并不是如此,軟件可以很復雜,硬件可以有邊界。直接的是我把軟件分塊,一塊一塊做。按照所謂的任務依賴關系,那就要求硬件一定要能夠動態地按照軟件實時地改變它的架構,這就是軟件定義芯片最原始的想法。當然不那么簡單,當你有硬件以后要改變它,改變什么?有很多內容要研究。這個想法是不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打通從應用到芯片之間的通道呢?我們有一個軟件,通過某種東西實現一個硬件,讓硬件隨時跟著軟件變。只要我能夠讓軟件實現智能化的功能,硬件就可以實現智能化,這個直接推理很清晰。”
是不是我們一家獨自在做這件事?并不盡然。美國去年啟動電子復興計劃,6個計劃中有1個是軟件定義硬件。其中的內容基本上和上述所談軟件定義芯片一致。“它提出一個指標,要變換的是300-1000ns,只要這個時間變換都屬于他們的要求。我們做的遠好于它。我們只要花1/10的時間,而且早10年做完了。”魏教授說。
“我們用軟件定義芯片的架構實現AI芯片的方式,全世界都沒有用這種方式做,只有我們用這種方式做。我們做了以后,今年年初專門對我們的芯片進行報道。報道告訴我們,這是中國取得所謂的Crowning Achievement,給我們很高的評價。”魏教授補充說,你在架構上如果不按照傳統的方式走,去找新的途徑,很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沒有太多的規則。
我們需要理性看待中國芯片產業走向智能化。
總結
魏教授總結說,現在很麻煩的是太多人吹牛,所以我們會看到“嚇尿體”盛行。實際上,無論是嚇尿體還是被嚇尿體,都沒有冷靜看到目前實際的情況。實際情況遠沒有想象那么好。雖然我們有些地方做得不錯,但是總體來看既不像有些人說得那么差,也沒有像有些人說得那么好,還是需要努力。什么是我們真正要關注的?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是關注應用。應用是王;能不能找到應用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具體的技術發展方向,這是我們的關鍵。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224瀏覽量
42739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704瀏覽量
240355
原文標題:魏少軍:人工智能芯片不在于追求算力,而在于架構創新
文章出處:【微信號:icsmart,微信公眾號:芯智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