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A/I最強對決 狹路相逢勇者勝
2017年可謂是桌面處理器性能大爆發的一年,從年初的銳龍處理器到下半年的線程撕裂者,AMD憑借超高的性價比以及翻倍的核心數量、性能贏得了廣大玩家的青睞!
無心桌面市場的英特爾意識到此時已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捍衛最強處理器地位,使出了暴力堆核法推出了以i9-7980XE為首的X系列多核心處理器。
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16核心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與18核心的Core i9-7890XE這場惡戰看來是避免不了的。
它們之間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Intel能否捍衛王者地位?讓我們先來看看兩款處理器的參數如何吧。
兩款處理器參數差異還是比較大的,i9-7980XE相比1950X多出了兩顆物理核心且擁有更高的睿頻頻率,而1950X則勝在三級緩存容量及PCI-E通道數量。
二、外觀:一樣的牙膏 不一樣的味道
↑↑↑i9-7980XE處理器正面
本次拿到的是ES工程版,因此沒有雕刻處理器型號信息。
↑↑↑i9-7980XE處理器背面
相比之前的X99平臺的2011pin,i9-7980XE升級到了X299平臺的2066pin,因此需搭配全新的主板,但好在散熱器孔距沒變,保持兼容。
↑↑↑i9-7980XE處理器側面
↑↑↑技嘉X299系列主板包裝
↑↑↑技嘉X299系列主板正面
八條內存插槽,支持四通道共128GB DDR4內存,2*PCI-Ex16+1*PCI-Ex8+2*PCI-Ex4,擁有三個M.2接口。
↑↑↑技嘉X299系列主板的8個SATA接口
↑↑↑技嘉X299系列主板背部接口
主板背部接口豐富,擁有4個USB3.0接口(Type C接口左端)、4個USB3.1接口(Type C接口右端)、一個PS2鍵鼠接口、兩個LAN網口、兩個WIFI/藍牙天線觸點、5.1聲道輸出孔以及一個SPDIF光纖音頻輸出孔。
說完了外觀,下面來看看本次測試的平臺的參數。
除處理器與主板外,其它均使用相同的硬件。
三、理論性能測試:i9-7980XE險勝 部分場景被反超
本次理論測試共7款軟件,分別是《wPrime》、《CPU-Z_1.8.1.1》《CineBench R15》、《7-Zip》、《POV-Ray》、《X264 FHD Benchmark》以及《3DMark》,沒有加入FritzChess測試,因為該款軟件最多僅支持16線程的處理器。
——《wPrime(32M)&(1024M)》
wPrime是一款通過算質數來測試計算機運算能力等的軟件(特別是并行能力),但與Super Pi只能支持單線程不同的是,wPrime可以完美支持36線程,并且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時比Super Pi更準確。
↑↑↑wPrime(32M)測試成績對比
在wPrime單核性能測試中,i9-7980XE在32M運算測試中僅用了2.279秒,相比1950X少了0.221秒,相差幅度非常小,可見AMD的 Zen架構單核心性能也并不弱。
↑↑↑wPrime(1024M)測試成績對比
在wPrime多核性能測試中,i9-7980XE在1024M運算測試中耗時50.597秒,相比之下,1950X多用了2.475秒,可見更多核心數量的i9-7980XE還是更具優勢的。
——《CPU-Z_1.8.1.1》
使用這個軟件可以查看CPU的信息。軟件使用十分簡單,下載后直接點擊文件,就可以看到CPU 名稱、廠商、內核進程、內部和外部時鐘、局部時鐘監測等參數。
同時在該款軟件的測試分數界面還提供了CPU性能測試功能,測試分為兩種模式:單線程/多線程,兩種模式分別對CPU的單線程和多線程進行測試,然后給出相對應的分數作為參考。
↑↑↑CPU-Z參數截圖
↑↑↑CPU-Z測試成績對比
i9-7980XE的單核心性能憑借更高的睿頻頻率領先1950X,領先幅度在2.9%左右,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多核心性能居然被1950X反超了,推測是因為i9-7980XE內部采用的硅脂導熱,從而無法及時導出熱量,導致CPU降頻嚴重,性能被限制。
——《CineBench R15》
相比R11.5版本的最多16個核心來說,R15版本最多能夠支持256個邏輯核心,土豪們終于可以用這款軟件跑分了。此外新版本還加強了著色器、抗鋸齒、陰影、燈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對CPU性能的檢測更加準確。
↑↑↑CineBnech R15測試成績對比
單核心依然是i9-7980XE獲勝,多核心憑借18核心36線程的設計更是一舉超越16核心的1950X達到了驚人的3364cb。
——《7-Zip》
7-Zip是一款完全免費而且開源的壓縮軟件,相比其他軟件有更高的壓縮比但同時耗費的資源也相對更多,如果你需要一款能夠提供強大壓縮性能的軟件,那么它是你最好的選擇。
↑↑↑7-Zip測試成績對比
i9-7980XE單核心性能高出1950X 12.2%,多核性能提升更為明顯,超越1950X 16.4%之多,畢竟7-zip不僅僅是考驗的線程數量,處理器架構、主頻也非常重要。
——《POV-Ray》
POV-Ray是一款能夠在短時間內持續追蹤光線視覺,產生高質量計算機圖像的工具,同時該軟件也是一款開源軟件。
光線跟蹤(ray tracing)是一個能在二維(2D)屏幕上呈現三維(3D)圖像的方法,它能渲染出高精度的影像。
↑↑↑POV-Ray測試成績對比
無論是單核心還是多核心上,i9-7980XE依然處于領先地位,多核心上領先1950X 9.1%,領先幅度并不明顯,畢竟i9-7980XE相比1950X多出了兩顆物理核心,這個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的水準。
——《X264 FHD 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是一款視頻轉換類測試工具,通過轉換自帶的一部影視作品來測試CPU的編解碼能力并得出相應的分數。
↑↑↑X264 FHD Benchmark測試成績對比
在H.264轉碼中,i9-7980XE高出1950X 2.82FPS,略微領先1950X,值得注意的是H.264轉碼測試中,并沒有完全榨干處理器的性能,使用率均在50%左右。
——《3DMark》
3DMark是FutureMark公司的一款專為測量顯卡性能的軟件,現已發行3DMark99、3DMark2001、3DMark2003、3DMark2005、3DMark2006、3DMark vantage、3DMark 11和The New 3DMark。而現在的3DMark已不僅僅是一款衡量顯卡性能的軟件,其已漸漸轉變成了一款衡量整機性能的軟件。
↑↑↑3Dmark FSU測試成績對比
在3DMark FireStrike Ultra中,無論是在綜合得分還是在物理得分上,1950X均領先i9-7980XE,雖然領先幅度較小,但是請不要忘了1950X是一顆16核心的處理器,而i9-7980XE是一顆18核心的處理器。
↑↑↑3Dmark TS測試成績對比
在3DMark Time Spy場景測試中,兩款處理器的綜合得分非常接近,幾乎處于同一水平,這次物理得分i9-7980XE憑借多出的兩顆物理核心險勝1950X。
四、游戲性能測試:互有勝負 相差幅度可忽略不計
我們準備了四款游戲,分別是《蝙蝠俠:阿卡姆騎士》、《古墓麗影:崛起》、《GTA5》、《巫師3:狂獵》。由于測試條件有限,這里采用的是2K顯示器。
——《蝙蝠俠:阿卡姆騎士》
《蝙蝠俠:阿卡姆騎士》又稱《蝙蝠俠:阿甘騎士》由Rocksteady工作室再次操刀制作,游戲劇情發生在《阿卡姆之城》事件的一年以后,這將是《蝙蝠俠:阿卡姆》系列的最終作品。
↑↑↑《蝙蝠俠:阿卡姆騎士》游戲截圖
保持游戲推薦的設置,關閉垂直同步,其它保持默認值,使用游戲自帶的基準測試進行跑分測試。
↑↑↑《蝙蝠俠:阿卡姆騎士》幀數對比
在本次測試中兩者游戲僅1幀之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古墓麗影:崛起》
《古墓麗影:崛起》是一款單機類動作冒險游戲,該游戲是《新古墓麗影(原名:Tomb Raider,即是古墓麗影9)》的續作,于2015年12月正式發行。
↑↑↑《古墓麗影:崛起》游戲參數截圖
選擇游戲預設值Very High,關閉垂直同步,勾選DX12,開啟SSAA*4,其它保持默認值,使用游戲自帶的基準測試進行跑分測試。
↑↑↑《古墓麗影:崛起》幀數對比
在《古墓麗影:崛起》中兩者游戲僅0.2幀之差,基本可以視為誤差,這種差距憑肉眼看是完全沒有差別的。
——《GTA5》
《GTA5》是一款圍繞犯罪為主題的開放式動作冒險游戲,多人模式《俠盜獵車手Online》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開放,PC版本已于2015年4月14日推出。
↑↑↑《GTA5》參數設置截圖
保持游戲推薦的設置,關閉垂直同步,其它保持默認值,測試場景為故事模式結束后,使用自帶基準測試跑分,取五個場景FPS的平均值作為游戲最終FPS成績。
↑↑↑《GTA5》幀數對比
同樣兩者依然非常小,i9-7980XE憑借較高的主頻領先1950X 2.6FPS。
——《巫師3:狂獵》
《巫師3:狂獵》是一款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角色扮演類單機游戲,于2015年5月19日發行,為《巫師》系列游戲作品的第三部,也是杰洛特冒險的終曲。
↑↑↑《巫師3:狂獵》參數設置截圖
選擇游戲預設值Ultra,關閉垂直同步,其它保持默認值。
↑↑↑《巫師3:狂獵》幀數對比
2K分辨率下兩者均超過90FPS的水平,并且1950X還領先i9-7980XE,全特效的《巫師3》畫面確實震撼,但對應的硬件需求也不低。
五、溫度及功耗:功耗感人 水冷也熄滅不了你那顆火熱的心
——溫度
室內溫度14℃,散熱器采用的是Tt(Thermaltake)Floe Riing PLUS RGB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使用AIDA64 FPU單拷CPU 3分鐘,溫度通過AIDA64軟件檢測得出,功耗使用功率儀檢測得出(不包含顯示器)。
↑↑↑待機/滿載狀態下處理器溫度對比
兩者在待機溫度上僅1℃之差。雖然i9-7980XE多了兩顆物理核心,但待機溫度上沒有因此大幅增加,不過在滿載溫度上i9-7980X卻達到了90℃。雖然看上去沒什么奇怪的,但是和一旁的1950X一比溫度就顯得相當尷尬了。
不得不說1950X的釬焊是非常給力的,反觀英特爾從二代酷睿處理器后就一直采用低成本的硅脂散熱材料,在四核心時代靠著先進的制程把溫度控制的很好,但核心數量暴增后散熱問題立馬就暴露出來了。
——功耗
↑↑↑待機/滿載狀態下處理器功耗對比
在待機功耗上i9-7980XE相比1950X低了17W,但在滿載功耗上真的是一路“高歌”,高出1950X 110W,結果出來時還以為測試有誤,多次測試后依然如此。
六、總結:Intel暴力堆出18核心 仍未完全壓制銳龍
新特性:新X系列酷睿處理器相比普通的酷睿而言加入了更多的核心數量,擁有更高的主頻,同時對于i9-7980XE這類處理器而言還加入了AVX512F指令集,使其在部分特殊場景下性能飆升,比如:Sandra的多媒體浮點性能可達2520 Mpixel/s(整數x128)。
性能:從本次測試的結果來看i9-7980XE整體性能略高于1950X,畢竟核心數量就多出了兩顆,但是在部分場景仍被1950X反超(比如:CineBench R15),英特爾你該考慮一下上釬焊了。
溫度及功耗:待機溫度兩者幾乎一致,待機功耗上1950X稍高,但是滿載溫度與功耗上i9-7980XE分別高出1950X 30℃與110W。至于溫度為啥這么高,我就不多解釋,大家都懂得(斜眼笑)!
總結:面對AMD的強勢來襲,英特爾為了捍衛自己的地位,推出了18核心的i9-7980XE處理器,性能達到了全新高度,成功壓制AMD 16核心的1950X,為發燒友提供了新的選擇,只不過性能上升的同時,帶來了不可避免的發熱與高功耗問題。隨著制程的進步和技術的改進,相信后續的處理器在這方面會得到較大的改善。
從各大電商售價來看,i9-7980XE盒裝售價在15999元左右,而1950X盒裝售價在7999元左右,兩者擁有相似的性能,前者擁有更高的溫度、功耗、售價。
說到這里,我還是老老實實的用我的G4560吧(可憐),畢竟那些都是土豪的玩物,它們的存在更多的為了彰顯自己在業界中的地位,更多的是想讓你知道:“噢!原來AMD的處理器也還不錯啊!”“噢!原來Intel的處理器還可以這么猛!”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60瀏覽量
231400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025瀏覽量
172486 -
酷睿
+關注
關注
2文章
432瀏覽量
365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特爾酷睿 Ultra 9 275HX 成為 PassMark 上最快的筆記本處理器
![<b class='flag-5'>英特爾</b><b class='flag-5'>酷</b><b class='flag-5'>睿</b> Ultra <b class='flag-5'>9</b> 275HX 成為 PassMark 上最快的筆記本處理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8/00/wKgZPGesZB6ABrVXAAW81mwiUI4702.png)
英特爾酷睿Ultra 200V系列移動處理器亮相CES 2025
英特爾CES 2025發布全新酷睿Ultra處理器
英特爾發布酷睿Ultra 200S系列臺式機處理器
選擇英特爾? 酷睿? 處理器家族,開啟智能計算新時代
![選擇<b class='flag-5'>英特爾</b>? <b class='flag-5'>酷</b><b class='flag-5'>睿</b>? 處理器家族,開啟智能計算新時代](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6/B7/wKgZombqPeiADoUlAAPow91Tiao728.png)
評論